首页 > 行业资讯

地沟油在国外“大受追捧”变身绿色能源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5-16 21:05:02
热度:

地沟油在国外“大受追捧”变身绿色能源我国每年有500万吨的地沟油“产量”,但只有100万吨成为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另有30万吨出口,其他流向不明。从2017

  我国每年有500万吨的地沟油“产量”,但只有100万吨成为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另有30万吨出口,其他流向不明。

  从2017年开始,国内向欧洲地区出口的地沟油呈现爆发式增长,当年出口量超过24万吨,是2016年的5倍之多,填补了欧洲近1/3的地沟油需求缺口。2018年,出口量继续增至30万吨,预计这一数字在2019年有望进一步攀升至50万吨。

  “据我所知,目前在江苏泰兴港常驻的地沟油国际经销商不少于10家,他们大量收购国内的地沟油,然后出口到欧洲,每次的发货量高达数万吨。而不少国内生物柴油企业买到地沟油原料后,只是经过简单处理就将其出口了,这使得本已生存困难的、以地沟油为主要原料的国内生物柴油行业雪上加霜,要么生产装置闲置率高,要么只能加工品质很差的地沟油原料。”近日,在由京津冀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产业联盟举办的企业家沙龙活动上,谈及生物柴油企业当下面临的发展窘境,河北隆海生物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志广言语中透露着焦虑。

  地沟油是餐饮业的废弃油脂,我国每年产生的地沟油可达500万吨左右,其中仅京津冀地区每年的地沟油“产量”就在30万吨左右。地沟油在我国“臭名昭著”,处理费力,导致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关联产业发展在国内举步维艰。然而国内“人见人嫌”的地沟油在欧洲成了“抢手货”。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以生物柴油原料身份向欧洲出口的地沟油量已达30万吨,预计这一数字在2019年有望进一步攀升至50万吨。同时,我国以地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产品在2018年的出口量也达到31万吨,约占全年国内生物柴油总产量的1/3。 

  地沟油热销欧洲

  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国内向欧洲地区出口的地沟油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当年欧洲各国从中国进口的地沟油总量超过24万吨,是2016年的5倍之多,满足了欧洲近1/3的地沟油需求缺口。

  “我们国家的地沟油之所以能热销欧洲,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近两年欧洲国家有进口‘地沟油’的动力,他们强制要求添加使用生物柴油,并将其纳入碳减排考核系统;二是目前中国对于‘地沟油’出口有退税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了大量欧洲企业驻扎中国港口,专门注册公司从事地沟油进出口贸易。”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有机废弃物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建国直言。

  据介绍,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欧洲现行法规积极支持利用废料转化生物燃料,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使用粮食原料(主要为菜籽油)转化生物燃料,在碳减排值的核算上,废料转化的生物柴油碳减排可重复计算,最终计为粮食原料转化生物柴油的两倍。这就意味着,在欧洲,使用地沟油转化生物柴油相较于粮食转化生物柴油极具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近两年欧洲国家对地沟油的需求激增——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欧洲地区对地沟油的需求缺口已高达50%。

  与此同时,在中国,根据现行税制规定,地沟油出口比照“工业级混合油”税种给予相应退税优惠。“如此一来,生物柴油在长期遭遇国内销路不畅,且出口又没有任何政策鼓励视同内销的情况下,直接出口地沟油原料不失为一条出路。事实上,也正是得益于上述国内外多重政策优惠,生物柴油企业拿到地沟油后经过简单处理直接出口,所获利润也要高于地沟油加工成生物柴油产品后再出口的利润。”韩志广说。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地沟油供应商已经开始从供应紧缺的欧洲市场获利,且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宋建国进一步指出。

  机遇还是危机?

  据记者了解,尽管我国每年有500万吨的地沟油“产量”,但只有100万吨成为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另有30万吨出口,其他流向不明:有的用于生产动物饲料油,有的则以食用油的身份“回流”到了餐桌。值得注意的是,地沟油也有品质高低之分,出口欧洲的大多品质较高。

  大量地沟油出口无疑将有助于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顽疾。与此同时,欧洲地区为推广使用生物柴油而出台的强制添加政策,也使得国内生物柴油产品的出口量自2015年开始出现翻倍增长的态势,这对于国内生物柴油行业无疑也是极大的利好。

  然而在多位生物柴油行业专家与企业人士看来,“出口”虽然是出路,但也可能危及国内生物柴油行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就生物柴油出口而言,想要出口欧洲,首先产品质量要达到欧洲的26项标准要求,这并非一般生物柴油企业能做到的。因此真正能大批量出口的企业很少。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还是要立足国内。”唐山金利海生物柴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艾军强调。

  而在韩志广看来,现行的地沟油出口退税政策实际上是在让利给国际经销商。“中国拿自己的钱补贴了老外,反而导致国内生物柴油企业的原料收购价格丧失竞争优势,这肯定不是我们政策制定的初衷,大量高品质地沟油用于出口,对于原料供应本来就严重不足、尚没有实现正常盈利的国内生物柴油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没有有效对策,大部分国内生物柴油企业会更难生存。”

  “把紧缺的原料尽可能留在国内”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主要以地沟油为原料。据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秘书长孙善林介绍,目前,我国地沟油制生物柴油装置总产能超过250万吨,由于出口渠道通畅,加之油价处于相对高位,市场需求显著增加,2018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已增至近97万吨,预计2019年有望突破100万吨。

  “立足问题导向,在我国,地沟油或者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首先应是基于保障食品安全,进而上升到资源化和绿色产业发展高度。”北京市容环境卫生协会理事长崔建华强调。

  从食品安全角度看,相关研究显示,每生产10万吨生物柴油就可让上千万人免食地沟油,这是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最大意义所在。而从环保角度看,经联合国相关权威机构鉴定,每生产使用1吨生物柴油比生产使用1吨石化柴油,至少可减排2.5吨二氧化碳。与此同时,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掺混使用还可大幅减少PM2.5、PM10等污染物的排放。

  “也就是说,我国发展生物柴油产业首先是基于社会效益的考量,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问题,其次才是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应该借鉴欧洲做法,在政策层面明确鼓励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而不是放任自流,甚至由于政策错配而制约其发展。不公平的竞争并不利于生物柴油这样一个利国利民产业的发展。” 崔建华进一步指出。

  宋建国指出,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国内生物柴油行业迄今仍未实现正常盈利,发展举步维艰,主要原因在于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目前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地沟油原料的供给与价格的可控,需要遏制出口,把紧缺的原料尽可能留在国内。同时要从政策层面给予明确的定位,扶持本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记者 仝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