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预计5月底基本完工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4-22 20:12:24
热度:

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预计5月底基本完工作为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将为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提供工程经验及示范作用。截至4月19日,北京市第一条自行

  作为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将为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提供工程经验及示范作用。

  截至4月19日,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自行车专用路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约60%,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下穿铁路桥及交通工程等正在紧张实施,项目整体处于施工高峰期,全部工程预计于5月底基本完工,并具备试运营条件。

  据悉,昌平回龙观区域至海淀上地软件园区域直线距离仅3.8公里,通勤距离在6公里左右,通勤人口约1.16万人。区域两端受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阻隔,两地之间自行车连通性较差,出行方式主要为地铁13号线,早晚高峰排队时间较长,平均出行时间约40分钟,出行效率较低。自行车专用路不受机动车干扰、连续、便捷的特点将有效缓解13号线回龙观与上地区域的交通压力,改善区域绿色出行环境,对优化区域交通组织结构,促进该地区交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工程设计起点位于同成街与文华路交叉路口,终点位于后厂村路与上地西路交叉口,与现况自行车系统相衔接,道路长度约6.5公里(其中,新建段长5.46公里,现况路改造段长1.04公里);道路规划等级为自行车专用路,设计车速为20公里/时。新建段道路净宽6米,沿线设有养护工区1处,驻车区结合出入口及地铁站设置,设置服务区1处。

  作为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将为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提供工程经验及示范作用。

  减少周边环境影响,确保工程安全有序

  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自行车专用路位于回龙观大型居住区,地面动态环境复杂,路段沿线交通流量极大,城铁13号线回龙观及龙泽地铁站周边,行人客流密集。同时,沿线地上地下设施管网众多,分别涉及林地、高低压电缆、军缆、弱电、自来水、雨污水、天然气、超高压燃气、监控设备、交通信号灯等,拆迁改移工作量巨大,仅林地一项涉及的长度就达到4000余米,占线路总长的61%。

  为此,市交通委项目管理中心与昌平区、海淀区城管委建立联合协调平台,共同协商解决建设难题。自项目开工以来,各单位会同召开拆改工作协调会70余次,向各权属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20多项,有力推进了地上物即地下管线的拆改工作。为解决交通导改难题,负责人员反复踏勘沿线街道,与交警部门仔细推敲导改实施细节,选择最科学合理的导改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过境交通的影响。在建设期间,施工单位采取夜间施工措施,延长有效作业时间,保证项目按期实施。

  为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先后组织召开安全方案专家论证会12次,制订详细的防护措施和导行方案,仅在同成街施工段落,就在各个出入口及临近京藏高速位置设置了交通导行标志14处,方便市民出行。为将对城铁13号线的影响降至最低,项目分别在回龙观地铁站、龙泽地铁站派出专职导流人员,与地铁运营部门共同盯控线路运营和乘客进出站。在施工过程中,大量使用低噪机械作业,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对周边的施工扰动。

  自2018年10月开始实质性进地至今,在5个月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项目沿线全部拆迁进场和交通导改工作,为工程按计划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行车专用路设置潮汐车道,提高交通效率

  设置潮汐车道

  自行车专用路主要服务于昌平回龙观和海淀上地地区两地的通勤交通,从出行特征分析,两地的交通出行具有明显的潮汐现象。

  该工程首次在自行车专用路设置潮汐车道,并用清晰醒目的颜色进行标识。潮汐车道即可以满足高峰时间交通的需求,还能够有效节约道路资源,减少工程投资,提高交通效率。

  前卫多元的桥梁设计理念

  为体现循环经济和全寿命周期理念,结合自行车通行桥梁桥身轻盈的特点,该工程高架段采用了大悬臂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桥梁各构件在工厂内进行模块化加工,到现场拼接安装,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降低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为最大限度的拓展桥下空间,打造城市绿道和自行车主题文化公园,使桥梁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工程采用了轻型桥梁墩柱,将照明设施嵌于栏杆内,隐于桥体管线,桥面设置造型新颖的穿孔板栏杆和防水减震伸缩装置,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桥梁构造的人性化和精细化,结合沿线空间为市民提供宜人的休闲健身环境。

  跨京藏高速桥梁采用四跨变截面V墩刚构体系,整体桥型为流线形,结构优雅、动感、充满活力。主体结构采用耐候钢,兼具环保、耐腐蚀和免维修的特点。栏杆设计集防风、防抛、防眩、降噪四大功能于一身,最重要的设计是桥梁增加了人行过街功能,解决了京藏高速两侧行人过街的问题。

  人性化助力系统

  为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使用需求,提高便捷性和舒适性,桥梁进出口坡道首次设置了自行车助力装置。该系统引进了荷兰自行车坡道助力技术,上行设置自行车传送带,减少使用者推行难度;下行设置阻力装置,提高安全性。

  融合海绵城市理念

  自行车专用路设计践行“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结合规划雨水系统,因地制宜、合理分析,采用雨水渗、蓄技术高效利用地表水资源,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采用超级电容光伏路灯

  自行车专用路路基段照明设计充分体现绿色节能理念,采用了超级电容光伏路灯。这种路灯与传统蓄电池太阳能路灯相比,且有工作寿命长、微光充电、无重金属污染等优点,有效降低碳排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打造国内自行车专用道路示范工程

  我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的建设,对缓解地铁交通压力,鼓励绿色出行,改善出行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构建精品城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动北京乃至全国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示范意义。

  一条连接上地与回龙观两地的“绿色纽带”,将为北京绿色交通建设谱写又一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