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对“交叉补贴”和“供气亏损巨大”的不同看法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9-02-20 14:02:49
热度:

对“交叉补贴”和“供气亏损巨大”的不同看法近日,笔者注意到有专家抛出两个观点,一是天然气在价格理顺之后仍存在交叉补贴,二是气价倒挂致使油企亏损。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想与业内

  近日,笔者注意到有专家抛出两个观点,一是天然气在价格理顺之后仍存在交叉补贴,二是气价倒挂致使油企亏损。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想与业内人士进行探讨。

  关于“交叉补贴”的疑问

  某研究员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天然气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利益冲突,交叉补贴过多,供气亏损数量巨大等矛盾明显”。某教授则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价格改革步履艰难,其中一个问题是“气价交叉补贴和气价倒挂现象仍然存在”。两专家谈的是一个问题,天然气行业不仅存在“交叉补贴”而且“过多”,不仅“气价倒挂”而且“供气亏损数量巨大”。

  国家发改委理顺价格的文件之前,交叉补贴的提法是专家的常用词汇。文件颁布后居民和非居民用气同价,不存在谁补贴谁。

  交叉补贴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两类客户,其中一类客户的价格低于卖方成本价致其亏损,卖方需要从另一类客户较高售价的盈利中予以补贴。弄清交叉补贴,首先是应弄清气价是否低于成本价。是否应该让油企算一算,平均每方气的成本多少?倒挂多少?年供气总计亏损了多少?

  “交叉补贴”这个术语和补贴额度行业认识不统一,为此本人在去年请教了价格监测的官员、油企的研究员、石油大学的教授,三人表述各异,这也实属正常。不妨向两位认为交叉补贴严重的专家请教,你们认为的交叉补贴不但存在而且“过多”是多少次?至少是两次吧(或者更多)?现在理顺价格后应该没有终端客户交叉补贴一说,如果说对居民用气价格浮动设上限或国家管控价格算一次(或算两次),是否还有一次吧?这一次补贴是谁给谁补?补贴了多少?如果没有任何交叉补贴即完全市场化,销售价格应该是多少合理?

  关于气价问题这是近年来上游与下游、供方与需方一直争论的话题,笔者认为能源主管部门、油企、专家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将成本价透明公开。如果成本价确实高,就是高到10元钱一方消费者也应认可或者体谅。国家若确实补贴过多,油企确实巨额亏损至少让消费者知道真相。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含糊笼统的说法不能服人,只能引起更多的猜疑、混乱。

  价格是一把双刃剑

  价格是一把双刃剑,过高的价格将抑制消费,最终伤害油企。中国现在天然气供应是冬季“气荒”,夏季“荒气”,全年总体上并不缺气。随着煤改气政策的调整和LNG接收站的大规模建设,供大于求的局面将很快出现。合理的价格有利于扩大消费,从而有利于上游企业自身的发展。

  去年煤改气政策的调整,“以气定改”和“‘四宜’中的‘宜煤’”是环保政策的后退,将影响天然气的发展,但上游企业不以为然。

  去冬今春预料的全国大范围“气荒”事件并未如期而归,就是一个例证。前冬去春北京重启燃煤热电厂是在供热近一个月发生大面积气荒之时,而去冬重启是在供热开始之前。因煤改气政策一度十分热闹的LNG点供嘎然而止是又一例证。“以气定改”不是某些油企专家宣称的天然气发展的“定海神针”而是“紧箍咒”,误判形势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煤改气政策调整的直接原因是缺气,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性太差,天然气为什么弱不禁风原因在此。没有环保政策的高压态势,在自愿平等的商品交易原则下,天然气无疑是终端大户(工业)最不受欢迎的燃料。国家给油企的垄断权和环保政策的压力,事实上对油企是一种保护。

  薄利多销与融合发展

  薄利多销是一个古老的经商之道,仍然适用于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其出发点是:40年高速发展积累的环境问题,使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刻不容缓;中国待气化的50%居民地处城郊和农村,经济承受力最差;工业用户是冬夏均衡用气的大户,高气价使工业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全面复苏;供大于求的局面将很快出现,近则一到二年,长则三至四年,目前夏秋季节已出现滞销情况。

  薄利多销刺激消费,消费量翻一到两番都是可能的事情,油企的收入可能更可观,这是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更无法估算,工业用气量增多,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大,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增强,国家财税收入的增长可能是油企提高气价增加收入的好多倍。清洁能源的账站在企业的立场应算长远利益,站在国家的角度应算整体利益。

  产业链环环相扣,环开链断财路断。天然气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和消费者四位一体应该和平共处。公用事业是联系政府和人民感情的纽带,清洁能源是国家肌体的血脉,融合协同发展对各方都有利。

  管道独立和天然气岸站动了谁的奶酪

  某研究员在同篇文章中谈到“能源领域的恶性竞争仍然十分激烈”时指出“各地争相上能源大项目,能源合理布局缺乏统一优化,不但在发电和输变电项目上普遍存在,现在进一步扩展到天然气岸站、石油炼制等多个领域。”在谈到能源改革时指出“能源领域的改革要做大做好蛋糕,而不是人为重切蛋糕”。“人为重切蛋糕”——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是指国家管道独立一事。

  管道独立和天然气岸站,一个有利于公平开放互联互通,一个有利于主体多元化增加进口量和打破垄断。让那些民营企业承担点社会责任,也是为国家和国有油企分忧解难,有什么不好?

  某教授则在同次会议上讲道:“既使管道独立以后也暂时不主张开放,因为没有竞争环境”。沿海一带已建约20个LNG接收站,国有的民企的都期盼进入输气主管道,陆上页岩气煤制气也待以时日,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知其要的是什么“竞争环境”。

  让国有油企“做大做好蛋糕”是这两位专家的心愿,二位是否想过油企是可以做大做好蛋糕的,但价格可能使人民消费不起。既想在下游终端推崇价格市场化,又不想让上游主体市场化(多元化),这一观点可能将中国的能源改革引入歧途。(文 | 郭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