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影响力大不如前 这届欧佩克大会更像是“走过场”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12-10 16:08:29
热度:

影响力大不如前 这届欧佩克大会更像是“走过场”沙特、俄罗斯和美国正在成功削弱欧佩克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这个拥有58年历史、以协调亚非拉石油生产国政策、反抗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剥削为

  沙特、俄罗斯和美国正在成功削弱欧佩克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这个拥有58年历史、以协调亚非拉石油生产国政策、反抗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剥削为初衷的国际型组织,似乎已成“鸡肋”。坚决出走的卡塔尔、沦为形式的欧佩克大会,与其说这些是欧佩克“分崩离析”的前兆,不如说更像是捅破“欧佩克已被边缘化”这层窗户纸的利器。

  欧佩克:影响力大不如前

  12月6日,欧佩克大会在维也纳如期召开,这个本该对油市走向影响十足的会议最终成了一场沙特和俄罗斯“各抒己见”的单独对话。虽然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在会议最终勉强达成了“有必要继续减产”的统一意见,但具体减产规模仍然有待商榷。

  塔斯社消息称,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2019年减产,但减产细节和规模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彭博社消息称,沙特作为欧佩克领头者在会议上呼吁将原油产量至少减少130万桶/日,其中希望俄罗斯能够减产25万至30万桶/日,但俄方坚持减产规模只能达到沙特要求的一半。

  《华尔街日报》指出,阿曼石油和天然气部长Mohammed bin Hamad Al Rumhi在会议结束后表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方都认同存在减产需求,但没有讨论减产数量,预计将参照今年9月或10月产量水平至少减去100万桶/日,期限可能是从明年初开始的3个月、6个月或者一年。

  分析认为,这届欧佩克大会更像是“走过场”,因为主动权掌握在俄罗斯手中,尽管沙特态度强硬,但具体减产规模仍然取决于俄罗斯。《金融时报》12月7日报道称,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还将在维也纳当地时间7日上午9点继续开会讨论减产问题,但有消息称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已离开维也纳。

  俄新社随即证实了这一消息,称诺瓦克已于维也纳当地时间12月6日晚上19点启程回国,他决定不与欧佩克继续讨论减产问题,让俄罗斯总统普京做出最终决定。业内普遍认为,诺瓦克的离开意味着欧佩克大会基本结束,所谓的后续会议即便出现实质结果,也仍然需要等待俄方的最终态度。此外,这也进一步坐实了欧佩克影响力大不如前的现状。

  如此看来,就在欧佩克会议前三天,卡塔尔宣布于2019年1月1日正式退出欧佩克的举措,只是为欧佩克内部不团结再添一记实锤。美国CNBC新闻网指出,卡塔尔的离开对欧佩克并不会造成极大冲击,不管是原油储量和产量规模,还是政治和经济地位,卡塔尔在欧佩克中的影响力都不足以对该组织造成实质影响。

  一方面,卡塔尔虽然是石油净出口国,但液化天然气(LNG)出口才是其重中之重,且根据产量贡献占比,卡塔尔基本处于欧佩克的“中下层圈”,在中东成员国中更是倒数第一。另一方面,欧佩克主要领导者沙特早就着手研究欧佩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对于卡塔尔“退群”的决定根本无所谓。

  彭博社指出,沙特、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阿联酋、科威特是欧佩克产量贡献大户,尼日利亚、安哥拉等非洲国家则紧随其后,卡塔尔的作用实际上比今年刚刚加入欧佩克的刚果(布)“强不了多少”。

  数据显示,卡塔尔每年出口7700万吨的LNG,而在未来几年这一数据将逐步提高到1.1亿吨的水平。对比之下,自2013年以来在全球石油产量飙升的背景下,卡塔尔的石油日产量下降超过72.5万桶,不足欧佩克总产量的2%。

  有分析师坦言,没有沙特的欧佩克没有存在的意义,没有卡塔尔的欧佩克似乎无伤大雅。作为一个坚守57年的成员,卡塔尔是首个宣布脱离欧佩克的中东国家,它的退出无疑将进一步重创欧佩克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

  过去两年,沙特一直专注于与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这直接导致欧佩克的重要性和存在感大大降低。路透社撰文称,以卡塔尔为首的欧佩克小产油国越来越质疑自己留在欧佩克的意义和利益。在非欧佩克产油国扩大产量、可再生能源成本效益越发显著的环境下,欧佩克真的开始“过气”了。

  美俄沙:油市实际掌控者

  欧佩克日渐边缘化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沙特、俄罗斯、美国逐渐成为石油市场真正的掌控者。相较于俄罗斯,美国则更加“肆无忌惮”,既不是欧佩克成员国,也坚决不参加减产行动,同时还在不断扩大本土页岩油产量,这对全球原油供应和油价走向将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

  路透社专栏作家John Kemp撰文称,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G20峰会上就达成了延长减产的决定,而此时离12月6日欧佩克维也纳大会还有两天。沙、俄提前决定减产,无疑是对欧佩克影响力的一大重挫,加上强势增产的美国,全球石油市场的关键决定权已经落在沙俄美三国手中。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的油价上涨和11月开始的新一轮下跌,几乎完全是由沙特、俄罗斯和美国的生产决策及其调控制裁伊朗后续影响的政策所驱动的。有分析师颇为讽刺地称,沙特和俄罗斯还是给欧佩克维也纳大会留了一丝颜面——确定减产幅度,尽管最终仍然没有具体数据。

  《海湾新闻》指出,欧佩克内部“无法拧成一股绳”给了俄罗斯和美国可趁之机,加上沙特“一家独大”,欧佩克失去对石油市场的掌控力只是时间问题。事实上,欧佩克成员国根本“自顾不暇”:有的正忙于应付制裁,比如伊朗;有的仍处于政局动荡之中,比如利比亚;有的规模太小无足轻重,比如加蓬和刚果(布)……

  “一盘散沙”的结果促使沙特成为欧佩克毋庸置疑的领导者。《华盛顿邮报》指出,沙特和罗斯在2017、2018年密切协调产量政策,且分别是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事实上的领导者,而影响程度低于俄沙但高于其它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美国,也在2018年定期就产量政策和制裁与这两国“相互通气”,“三巨头”在油市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形同摆设的欧佩克。

  沙、俄、美三国的产量已经成为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主力军。彭博社汇编数据显示,这三个国家2017年原油及凝析油产量达到3600万桶/日,占全球总产量的39%;欧佩克其它成员国家的产量仅2700万桶/日,占全球总产量30%。预计2018年沙、俄、美三国在全球总产量中的占比有望增至40%以上,这无疑将在中短期内左右全球石油市场。(文丨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