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退群”的卡塔尔:与沙特已貌合神离,或加剧欧佩克内部分裂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12-06 09:11:17
热度:

“退群”的卡塔尔:与沙特已貌合神离,或加剧欧佩克内部分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近日频繁向世界展现其团结姿态,为即将在年度会议上讨论的减产计划造势。然而,在OPEC当中地位并不靠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近日频繁向世界展现其团结姿态,为即将在年度会议上讨论的减产计划造势。然而,在OPEC当中地位并不靠前的卡塔尔突然宣布“退群”,令这一进程横生变故。

多哈当地时间12月3日,卡塔尔能源大臣萨阿德·谢里达·卡阿比(Saad al-Kaabi)表示,卡塔尔将自明年1月起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进一步专注于天然气生产。

根据10月份的生产数据显示,卡塔尔当月石油产量约为61万桶/日,在欧佩克的15个成员国中仅排在第11位。而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卡塔尔2017年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左右。

然而,在产油国之外,卡塔尔还有着其他微妙的身份——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目前正与沙特阿拉伯处在一场旷日持久的外交纠纷当中。在新闻发布会上,卡阿比颇为直白地谈道,卡塔尔并不会就此退出石油生意,“但这一生意已经被一个国家给掌控了。”

卡塔尔“退群”: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卡阿比没有直言这个国家的名字。但是显然,能够以一国之力左右OPEC议程的,只有该组织实质上的领导国——沙特阿拉伯。加入OPEC的57年中,卡塔尔的地位和话语权一直不及沙特这个体量庞大的邻国。OPEC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卡塔尔10月份的石油日产量仅为61万桶,而沙特阿拉伯的日产量已于近日达到1100万桶。

另一方面,卡塔尔是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中最有影响力的参与者之一。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卡塔尔在2017年底探明储量约为24.9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三,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则达到81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两相比较之下,便不难理解卡塔尔能源大臣卡阿比在发布会上的表态。他直言,此次退出OPEC的决定并不是政治性的,只是卡塔尔认为“在一个自身地位低下,且没有话语权的组织中投入精力和资源”是一个不实际的选择。

虽然卡阿比在表态中撇清关系,但是很难令人相信卡塔尔脱离OPEC的行为与政治无关。一方面,公布退出OPEC的时间正卡在12月6日的年度会议召开前夕,紧跟在沙特、俄罗斯表态管理原油市场,以及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发布减产计划之后。消息一经公布,顿时令已经暴涨5%以上的国际油价小幅回挫一个百分点左右。另一方面,考虑到卡塔尔与OPEC领头羊——沙特之间持续了一年半的龃龉,也就不难理解其选在这一时间点提出“分手”的用意所在。

2017年6月5日,巴林、沙特、埃及、阿联酋四国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卡塔尔实施禁运和封锁,理由是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并“破坏地区安全局势”,毛里求斯等小国随后也加入了这场断交潮。沙特等四国之后通过科威特向卡塔尔转交了13点要求文件,内容包括关闭半岛电视台、减少与伊朗的联系、关闭在卡塔尔的土耳其军事基地等,但卡塔尔以这些要求侵犯主权为由断然拒绝执行。卡塔尔外交大臣否认了关于资助极端组织的指控,并表示,针对多哈的攻击与卡塔尔的成就有关,是一场对卡塔尔国内政局的“软政变”。

2017年9月,卡塔尔与沙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沙特政府认为卡塔尔新闻社在对两国领导人电话会谈内容的报道上扭曲事实,决定暂停与其一切对话和联络。

2017年12月5日,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领导人峰会召开前数小时,阿联酋与沙特突然宣布建立新的“联合合作委员会”。这一行为被解读为实质上将卡塔尔排除在海合会国家之外。

在被实施封锁的一年半时间中,三面环海的卡塔尔通过土耳其、伊朗等国的食品和日用品替代了原本从沙特进口的货物。而在能源领域,断交风波发生不久后,卡塔尔国家石油公司便于2017年7月4日宣布,卡塔尔将在今后几年内把天然气产量提高30%,从年产量7700万吨提升至1亿吨。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举措旨在体现卡塔尔面对封锁时的强硬立场,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此前,受美国页岩气产量增加、日本重启核电产能、各国长期销售合同堆积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在2015年进入供应过剩局面。今年5月,卡塔尔石油公司总裁曾表示,到2021年至2022年,天然气供应过剩情况将会结束,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在卡阿比召开发布会宣布退出OPEC的同时,卡塔尔石油公司也发推重申了增产计划,表示要在2024年将液化天然气产量增加至1.1亿吨。

对于未来,卡阿比表示,卡塔尔石油公司计划建造中东最大的乙烷裂解装置。这一装置能将天然气转化为乙烯,以用于制造塑料和其他石油副产品。他表示,卡塔尔仍将寻求扩大其在海外的石油投资,并将“在石油和天然气业务中大有作为”。

目前,卡塔尔的外交困局有所缓和,但与沙特等四国的断交状态仍在持续。12月2日,卡塔尔外交部宣布恢复与毛里求斯的外交关系。目前,毛里求斯、乍得、塞内加尔都已经与卡塔尔恢复外交关系。

今年9月11日,中石油宣布,该公司与卡塔尔签署了一项协议,每年从卡塔尔天然气公司购买340万吨液化天然气。该协议有效期为22年。

OPEC流变:昔日卡特尔,沦为“三国杀”?

能源面公司(Energy Aspects)的首席石油分析师Amrita Sen表示,卡塔尔的退出“不会影响欧佩克的影响能力,因为卡塔尔是一个非常小的参与者”。然而,OPEC轮值主席哈利勒(Chakib Khelil)在评论卡塔尔退出组织一事时说道,“这或许标志着一个转折点的到来,OPEC向着美国、俄罗斯、沙特主导的方向前进。”

成立于1960年的OPEC,初衷是协调并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确定油价。其行为被经济学家为引作“卡特尔”的经典案例——即生产相似产品、集体行动的成员所组成的垄断组织。决策机制方面,虽然OPEC采用“一国一票”的公平机制,但是产量最大的沙特阿拉伯独自具有影响市场的能力,因此是事实意义上的生产调节者(swing supplier)。

彭博数据显示,凭借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影响以及OPEC成员国统一行动下的阿拉伯石油禁运行动,国际油价在1970年代的10年间增长了10倍之多。然而在此之后,OPEC对于国际油价的掌控权便逐渐减弱。一方面,为了维持住高油价,OPEC主动执行减产,其全球市场份额从1975年的51%降至1985年的28%,令市场主导权流失。另一方面,高油价刺激下,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替代方案,如英国便开始大举开发北海油田,在1978年从原油进口国变为出口国,产油国阵营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旺盛需求刺激下,国际油价在2009年再次达到三位数的高峰。同70年代末的状况一样,原油开采的高利润再次吸引更多玩家入局产油。

过去十年间,美国页岩油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美国石油产量近年来飞速增长,在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6.1%,而OPEC增长率仅为1.2%。2018年10月31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美国8月份石油日均产量达到1134万桶/日,正式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作为对比,美国在2009年的原油产量仅500万桶/日。

今年下半年,一场由美国主导的伊朗原油出口“清零”悬疑大戏,令国际油价高高捧起又重重跌下。沙特为填补市场份额的空缺,同时为了呼应美国平抑油价的要求,将产量增至历史新高。眼下,沙特在国际油价一个月内跌去30%以后,又联合俄罗斯重新将减产计划提上议程。这一误判导致的战略反复令响应其号召的OPEC成员国蒙受损失,也令沙特在组织内的领导地位受到质疑。有OPEC成员国官员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沙特在即将召开的OPEC年度会议上应率先做出减产100万桶/日的表态,以弥补沙特在今年下半年擅自增产所带来的混乱,“这是沙特惹出的麻烦,就该让沙特自己收拾”。

目前来看,沙特、俄罗斯领导的OPEC+组合与美国站在了油价涨跌天平的两端。为了制衡美国在原油产量、出口额上的强势崛起,沙特与俄罗斯今年以来走得越来越近。今年10月23日,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首席执行官德米特里耶夫表示,沙特阿拉伯将为俄罗斯第二次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Arctic LNG 2)投资50亿美元。而今年1月份,RDIF也表达了参与沙特阿美公司IPO的兴趣。在上周末,两国联合宣布,将会“继续致力于管理原油市场”。这一表态被视作向着减产计划更迈进一步,国际油价当日大涨5%左右。

沙特与俄罗斯两国的石油产量之和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有分析观点认为,在两国通力协作之下,OPEC本身调节油价的作用正趋于边缘化。而另一方面,OPEC成员国之间的同床异梦也并非新闻——2015年,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在也门的国土上发动的代理人战争,时至今日仍未平息。

早在2016年3月,《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就曾援引分析师观点报道称,OPEC已不再是一个哄抬油价的卡特尔,而是将油价稳定在合理区间内的“石油央行”。目前看来,OPEC面对美国页岩油的竞争,如果不向俄罗斯寻求帮助,仍然难以凭借其本身仅占全球三分之一份额的原油产量来提振油价。然而,俄罗斯这个阿拉伯世界的外来者也绝不是省油的灯。近两年来,已有多次俄罗斯无视欧佩克协议,擅自实行增产以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形出现。

OPEC轮值主席哈利勒担忧,卡塔尔退出后,可能会对其他成员国产生“心理影响”,引发他们对于沙特近期一系列独断行为的不满。无论OPEC组织的前途走向何方,它都不再是40年前那个叱咤油市的卡特尔,而日益接近于沙特、俄罗斯、美国“三国杀”之下的一个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