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靳保芳的创业史:从3台单晶炉到全球第三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12-05 12:11:50
热度:

靳保芳的创业史:从3台单晶炉到全球第三:11月22日,河北省公布了“改革开放40年40名知名民营企业家”名单。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名列其中。晶龙集团从最

:11月22日,河北省公布了“改革开放40年40名知名民营企业家”名单。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名列其中。

晶龙集团从最初仅有3台单晶炉、十几个人的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拥有30多家控股公司和子公司,在国内设有11个生产研发基地,在海外设有2个生产基地,建有56个分支机构,出货量全球第三的新能源制造企业。目前,年产硅片9.2吉瓦、电池7吉瓦,组件8.5吉瓦,自2009年起连年跨入了中国企业500强、跻身全球新能源500强,已发展成为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电站业务的垂直一体化全球光伏领军企业之一。

22年披荆斩棘,22年筚路蓝缕。晶龙集团的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企业腾飞离不开奋飞的头雁。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怀揣着“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目标,始终保持着追梦的激情:“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晶龙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

靠改革开创新局面

中国改革开放自1978年,至1988年的前十年倡导对国企放权让利、放手探索、对非公经济放开经营。但是,追溯靳保芳创办晶龙的历程,人们不得不感慨:对靳保芳来说,这是最成功的跨界;于晶龙而言,这是“最抢镜”的副业,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来自于开放。

1984年3月,时任宁晋县农机局办公室主任、32岁的靳保芳主动请缨,调任县农机供应公司任经理。

“这可不是个‘美差’。”时隔多年,靳保芳至今仍清楚记得上任伊始的情景,职工迟到早退、无故旷工现象普遍,有的甚至在单位织毛衣、拆被褥、洗衣服。“当时是大锅饭,职工们工作没积极性,公司已到了亏损的边缘。”

改变这种局面,靳保芳开始了他从业历程中的第一次改革。在全县率先对县城第一门市部实行经营承包,并在全公司推行经营责任制。

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农机供应公司五个门市部和一个招待所实现了家家盈利,当年利润比上年翻番。到了1988年,公司全年利润48.2万元,是1983年的18倍,四项经济指标超过全国农机供应二级企业标准。

但改革也给靳保芳本人带来了麻烦。农机公司第一门市部负责人年终奖拿到了1.06万元,职工得奖最少的也拿到了5000元!这很快成为爆炸性新闻。有人猜疑:部门经理都成了万元户,靳保芳还不知道拿了多少哩!接到举报组织上派人调查,反而查出来一个廉洁的典型,靳保芳没有多拿一分钱。

年轻的靳保芳成了县里的名人,经营管理的才能让人刮目相看,于是组织又压给了他更重的担子。

1992年春节前夕,靳保芳受命出任宁晋县电力局党委书记、局长。

与今天人人羡慕的“肥差”不同,当时的宁晋是全省有名的贫电县,农村人均用电量少得可怜。全县只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线损惊人,达46%(电力有12%-13%的线损属正常范围),缺电严重,3天中连两小时电都保证不了。县电力局账面上资金短缺,告状者多,县纪检委还派驻了工作组,是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

改变电力局人事、财务上的种种混乱局面,靳保芳首先在中层干部中“动刀子”。撤换了19名中层干部,提拔了5名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人才,精简了84人。果断结束了电力职工免费用电的历史,家家户户安电表,像普通用户一样付费用电,以减少用电浪费。

铁腕改革,却令自己和家人遭到炸弹的恐吓。1993年10月,有人用炸药把靳保芳家的大门炸了一个大洞,以示对他实施改革的警告。这幕电影里才有的恐怖镜头,却在自己身边真实上演,爱人和孩子都吓坏了。“都说电力是‘电老虎’,玩老虎,怎能没风险?”事后,靳保芳这样安慰家人,也颇有自嘲的意味。

电力局改革完成了,可精简下来的人往哪里去?

靳保芳想着搞点副业安置他们,几经尝试,就有了晶龙集团的前身——晶隆半导体厂。2003年6月,随着国家电力系统实行副业改制,宁晋县电力局实施主副业剥离,由职工出资购买了晶隆厂的全部国有资产,改制组建了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此后不久,靳保芳卸任电力局长,专心经营这家他寄托了创业梦想的企业。

尽管更多的人是因光伏认识了靳保芳,但靳保芳却将自己在农机供应公司、电力局、晶龙工作的经历并列为自己人生的三个关键阶段。而这其中,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在亲朋好友无不替他“不断折腾”捏把汗的同时,他们却又分明感觉到,靳保芳骨子里头求新求变的天性,而他似乎很享受这个“挽狂澜于既倒”的过程。

“就是要干别人没干过的事。”而对于靳保芳而言,如果说从未进行过个人得失的考量,也并不现实。但最终是“干事创业”的激情超越了一切,推动着他一次次逆转面临的困境。

“聚天下英才成大事”

在开放的路上,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对靳保芳而言,这就是最大的生命力。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再掀高潮,市场经济活力迸发,是创业的黄金时代。晶龙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毫不夸张地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晶龙今天的大好局面,晶龙的诞生是我们把握时代机遇的结果。”

为给宁晋县电力局精简下来的人员找口饭吃,靳保芳开始尝试了多种行业,但都不太成功。于是他琢磨:不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要干就干高科技的。

这时,国内很少有人知道的单晶硅走进了他的视野。

那是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靳保芳听说河北工业大学有个用“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技术生产单晶硅的项目,该产品可用于二极管、集成电路和太阳能发电,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专利。这正是靳保芳所追求的高科技,同时搞单晶硅需要有巨大电能作保障,而这正是电力部门的强项。这让靳保芳万分欣喜:机会来了!

话虽这样说,但是如何让这个“高大上”的项目落户宁晋这个没知名度的小县城,靳保芳还是颇费了一番脑筋,也上演了新版“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才终于说动了开发这项技术的负责人、时任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的任丙彦教授。借用任教授的技术,县电力局办起了晶隆半导体厂(晶龙集团的前身)。从此,靳保芳开始踏上了富有光伏情结、追逐阳光的创业历程。

有任教授这个技术权威坐镇,确保了晶龙集团雄厚的技术实力;技术实力雄厚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水平,对此晶龙开始引进最先进的管理经验。

1997年,宁晋县电力局拿出晶隆半导体厂的一半资产,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合资建起了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之所以没有拿出全部资产来搞合作,靳保芳还有更多的考虑: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活学活用到企业另一半的资产经营上,谋求企业更大发展。

若干年后的今天,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评价:正是得益于合资“拿出一半”的战略决策,晶龙管理水平迈出坚实步伐,与世界光伏产业中的名企实行强强联合,成功地实现了借力借势发展,从而走出宁晋,走到了邢台、廊坊、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曲靖、包头、香港,甚至走出国门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成立海外公司。各方先进的管理相互渗透、融合,把一个纯粹乡土化的企业,打造成了跨国企业集团。

借技术,请来了任教授;借管理,搞起了第一个合资企业。靳保芳“草船借箭”的故事远不止这些,他还有个更大手笔:借人才。

晶龙集团的人才国际化,是从引进中国太阳能产业第一人——澳籍华人、经济学硕士杨怀进开始的。杨怀进促成了晶龙集团与澳大利亚光电科技工程公司、澳大利亚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的三方合资,成立了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并引来一批海外博士,还一手策划了晶澳纳斯达克上市传奇。

2007年2月7日,对靳保芳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任董事长的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成为我省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此时,晶澳成立不到两年,投产还不足一年。

对于晶龙来自五湖四海的业界精英来说,靳保芳是位既具有领导才能、又有着独特个人魅力的企业家,他们会时常被靳保芳的胸怀、魄力所折服,也乐享着靳保芳给予他们的诚信与尊重。而靳保芳也从不掩饰自己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内心深处的光伏豪情——“聚天下英才,成就天下大事。”

紧跟“一带一路”布局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在此机遇之下,靳保芳敢为人先,在优质产品远销海外后,率先提出让企业实现产能走出去。2015年10月23日,晶龙集团旗下晶澳马来西亚槟城的400MW电池厂竣工投产,靳保芳兴奋地说:“我们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力争沿带沿路城镇都建成光电城。”“晶澳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是晶澳第一个海外的生产基地。除了将优质产能输送至国外,我更希望通过这个基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为我们未来在其他国家投资建厂储备经验和人才。”

紧跟“一带一路”倡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继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成功投产达效后,晶龙在“一带一路”沿线再布局:2016年11月27日,晶澳越南1.5吉瓦硅片项目举行奠基仪式。靳保芳介绍,越南日照强度较高,光照资源丰富,特别是中南部地区每年日照天数约300天。按照越南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再生能源发电量的20%。为此,晶澳公司决定在越南投资建厂。晶澳越南1.5吉瓦硅片项目位于越南北江省光州工业区,总投资约2.8亿美元,项目建设周期3年,分为3个阶段实施。今年5月份试投产运营。

如今,晶龙围绕“一带一路”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加快了海外基地建设。马来西亚基地电池产能突破1.5吉瓦,越南基地试投产运营,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两个海外项目的建设为企业全球化发展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国际化经营。如今22岁的晶龙,已发展成为总资产达411.85亿余元的全球新能源行业顶级企业,被国家领导人称赞“当了行业的领头羊”,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7年,累计出货组件27吉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000万吨,相当于植树16.4亿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晶龙力量,更占全球市场份额近10%。为此,2017年11月29日,66岁的靳保芳在雁栖湖企业家论坛再立宏志:带领团队的3万名员工继续以改革开放为引领,实施人才、创新、品牌、资本四大战略,紧紧沿着“一带一路”进行产业布局和市场开发,把太阳能的光辉照亮全世界!

改革者进,开放者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回望历史,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是靳保芳以开放的姿态奋斗、锐气与闯劲,至今令人心潮澎湃。身处当今这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全新的竞争态势、面向愈加可期的未来,尤需拿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制胜法宝,坚定不移做深做透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晶龙集团积极“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1-9月份,晶澳光伏产品在沿线国家出货量达到了1148兆瓦,占出货量的20.21%。

不忘初心造福社会

靳保芳肩上扛着责任:“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一定是社会性的,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1996年晶龙集团创建之始,就把“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作为企业宗旨,从来没有把盈利看作企业唯一的追求。22年来,晶龙集团在省内累计纳税超过45亿元,连续十几年成为河北民营企业纳税排头兵,连续16年蝉联宁晋县纳税状元。财富来之不易,也更认清了财富的意义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创造和奉献。

靳保芳说:“这些年企业资金再困难,也从没有间断过公益慈善事业。现在,随着经营形势的好转,有了更大能力,要做更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2018年,晶龙集团通过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光伏扶贫、捐资助教等慈善公益事业,将继续实施三大惠民工程。一是继续实施“光明工程”。从2011年开始在宁晋县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医疗救助,截至目前已有202人受益。未来,将继续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医疗救助,让他们重见光明。二是加快百所希望小学捐建工程。企业曾作出郑重承诺,捐建100所希望小学。目前在河北省22个县建成了63所希望小学、省外1所。今后在全省贫困地区将加快希望小学捐建工程,尽最大力量改善贫困地区孩子们的读书环境。三是启动万名贫困学子救助工程。晶龙集团将义务资助一万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看到人生的曙光。万名贫困学子救助工程仅近两年已帮助60余名优秀学子继续深造。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彰显无遗。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我这一生就是共产党的人。我所做的一切,包括我现在所做的光伏事业,都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民营企业做大了,财富同样都是社会的。”

靳保芳的这番话语,在有些一心追求利润与效益的民营企业家那里,或许难以理解,却是他内心最真实的表达。他说,在晶龙集团,就连晶澳各基地都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这是他感到最自豪的事。

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滚滚向前,靳保芳要做的,晶龙能做的,就是顺应时代的召唤,融入时代的大潮,继续争当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原标题:从3台单晶炉到全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