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余剑锋:四十年鸿篇巨制写就核工业发展大图景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11-22 12:10:51
热度:

余剑锋:四十年鸿篇巨制写就核工业发展大图景这是一个宏大的核工业全产业链发展图景。今年年中,历经多年调整重组、紧张的筹备,中国同辐在港交所上市,揭开了核技术应用造福人类的新篇章。而就

这是一个宏大的核工业全产业链发展图景。

今年年中,历经多年调整重组、紧张的筹备,中国同辐在港交所上市,揭开了核技术应用造福人类的新篇章。而就在此前不久,一直以来备受瞩目的AP1000实现了重大突破,其首个示范工程——三门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时隔3个月,具备了商业运行条件。与此同时,“华龙一号”全球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跨过核电版图,放眼核电产业链的“前端”:自主研发的高性能CF系列燃料组件,完成了首个循环辐照考验;现代化的千吨级铀矿绿色大基地,开启了我国铀矿开采的全新格局。在产业“后端”,去年年底,中核环保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核循环产业发展迈出关键步伐,拼接起核工业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块“版图” ……

改革开放40年的鸿篇巨制,见证了我国核工业的大发展大变革,清晰勾勒出从核大国走向核强国的“容貌”。而这样一幅全景式、宏大的图景,在11月15日这样一个时间坐标点上,在中核集团的会议室内,徐徐铺开。镜头下,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余剑锋的表情坚定、自信,谈起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果,他感慨不已、直抒胸臆;面向未来,他描述着核工业的“明天”:“将来的中核集团,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先进的产业链。其次,它是一个科技创新平台,包含产业链涉及的所有专业,同时我们不会闭门造车,我们会与国内国外相关的科研单位共同攻关,为人类和世界核工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所以,它是开放的、发展空间很大的平台。”

重大局: 全产业链成就铸牢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

记者(以下简称“记”):改革开放40年,我们整个国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到核工业也概莫能外。那么,40年来,中核集团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余剑锋(以下简称“余”):核工业的发展是中国40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融入世界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核能发展的主力军,中核集团履行国家使命,以建设更加自主、先进、安全、高效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为己任,投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在“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国防军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核电方面,相继掌握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实现了中国核电技术的型谱化发展。在几十年核电建设运营的成熟经验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成功研发了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打造了新时代的大国名片。目前,中核集团海内外在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共计4台,是全球唯一按照进度计划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

在核燃料方面,在铀矿冶、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处理等重要环节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逐步建立起自主、先进的核燃料循环体系,铸就着大国重器的核心和基础。

核技术应用方面,拓展核技术在医疗、生物、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围绕“健康中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全国建成医药中心10个,在建13个,还有一批医药中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核医疗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能力,打造“健康中国”的推进器 。

记: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浪潮,中核集团在核工业全产业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您觉得取得这些成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余:首先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核工业正确航向。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是核能和平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核工业创建60周年时作出重要批示:核工业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推进核能和平开发利用。中核集团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将自己置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中,站在确保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积极推动核工业强国建设,努力实现核工业的跨越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战略支撑。

其次,坚持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为新时代注入正能量。“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是一代代核工业人用青春汗水铸成的事业之魂、力量之源。无论是在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年代还是现在,“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都是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道路、发展高科技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以来,中核集团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弘扬和践行核工业精神,并持续赋予其新的历史价值与时代内涵。

强执行: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指出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中核集团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体,40年来,在自主创新方面有着怎样的积极作为?

余:从“两弹一艇”的研制开始,核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历史。依靠自主创新,我们创造了“两弹一艇”的辉煌,铸就了国家安全基石,挺起了民族脊梁。改革开放以来,中核集团发展了以核电、核燃料、核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核科技产业,取得了“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低温供热堆、模块化多功能小型堆、铀浓缩技术工业化应用、CF3燃料组件、地浸采铀技术、230兆电子伏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诊疗药物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40年来,中核集团坚持自主创新,确保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因为中核集团掌握了核工业全产业链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才能够提供从基建、运行到核燃料供应等所有环节的自主产品和服务。

记:中核集团有着厚重的历史,要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集团这艘巨大的“核航母”是如何实现高效发展的?

余: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搞好国企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更是中核集团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招。

其间,中核集团大力推进国有资本在战略性产业的布局,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推进主业优质资产上市,2015年以来,中国核电、中国核建、中国同辐相继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有力促进了核电、核工程、核技术应用等核主业快速发展。原中核建集团、核燃料公司积极申请并纳入国家“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多年来,中核集团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资产规模、主营收入、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连续13年获得国资委考核A级。

改革没有终点。如今,中核集团正以军民融合的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改革方向,以两核重组为契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治理与管理相结合的母子公司体制和管控模式,加大授权经营力度,为后续改革做好准备。

展胸怀:“一带一路”背景下全产业链“走出去”

记: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核集团与多个国家的对外合作不断向前推动,如今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余:从引进到出口,中国核工业实现新的跨越。中核集团作为唯一实现批量出口核电机组和核设施的中国企业,坚持核电“走出去”,服务世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已成功向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7国出口了7台核电机组、7座研究堆和1台次临界装置。

记:集团在对外合作中实施了哪些战略布局?取得了哪些突破?

余:建立了支撑核工业全产业链的全球配套供应链,与俄、法、德、美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商务合作。今年6月8日,中俄两国签署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核电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造价超过千亿人民币。

以“一带一路”为主要方向,推动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在尼日尔、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蒙古等国家控制资源量近十万吨;已在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开拓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等等。

依托核工业产业链优势,秉持“开放、协作”的理念,中核集团规划构建面向全球的核产业供应链体系,致力于加强核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效协同,促进核产业领域跨区域、跨国界的协作。

在核电领域,中核集团将持续推动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海外项目本地化采购,积极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体系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进人民福祉。预计未来5年中核集团海外本地化采购总金额将超过36亿美元,涉及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经统计,未来5年中核集团进口采购和海外业务本地化采购整体需求将超过120亿美元。

看长远:战略重组开启核能新时代

记:我们知道,中核集团与原中国核建集团已实现重组,重组的战略意义是什么?重组后的新中核形成了怎样的产业结构?

余:中核集团与原中国核建集团的战略重组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核工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核工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将对推动建设世界一流核工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2030年,中国核电规模预计将达到1.2~1.5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8%~10%,届时,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核电国家。中核与中核建合并重组,我们的建设能力进一步加强,可以从建设、设计、运营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务,为下一步我国核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重组后的新中核,形成了核能发电、核燃料、天然铀、工程建设、核环保、核技术应用、海外市场开发、装备制造、资产管理和金融业务等10个专业化公司以及13个直属单位,形成了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开启了新时代核能发展的新篇章。下一步,我们还要根据国家发展和新时代核工业发展需要,继续优化战略布局和产业结构。

记:请您描述一下未来的中核集团将实现怎样的生态图景?

余:将来,中核集团是一个完整的、绿色的循环体系,是一个全产业链、先进的核工业体系。将来的中国核工业是一个完整的、先进的核工业产业链,是一个涉及所有专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我们不会闭门造车,我们是对国内外所有相关单位开放、发展空间很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