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山东冲击地压矿井数居全国之首千米以上矿井占全国1/3以上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11-19 11:08:16
热度:

山东冲击地压矿井数居全国之首千米以上矿井占全国1/3以上“当前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盘是好的,但还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未解决,一些新情况又不断涌现,主要面临着&lsqu

“当前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盘是好的,但还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未解决,一些新情况又不断涌现,主要面临着‘六大新挑战’。”近日,山东煤矿安监局局长王端武在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紧急视频会议上说,山东煤炭储量不及山西省的十分之一,衰老矿井多,缺乏发展后劲。山东的冲击地压矿井和千米矿井数量均居全国之首,且冲击地压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不完善,防治难度大,是威胁全省煤矿安全的最重要灾害。王端武具体介绍了当前山东煤矿安全生产主要面临的“六大新挑战”。

一是煤矿安全基础依然不牢。山东煤矿资源赋存条件差,开采条件复杂,受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威胁较重。特别是冲击地压矿井42处(占全国的30%,核定产能8000余万吨,占全省煤炭产能的60%左右),千米以上矿井16处,占全国的37.2%,冲击地压矿井和千米矿井数量均居全国之首,且冲击地压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不完善,防治难度大,是威胁全省煤矿安全的最重要灾害。随着矿井向中深部开采,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加重,有些矿井灾害耦合叠加,隐蔽致灾因素凸显,一些意想不到的灾害风险正在逐步加大。此外,山东省煤矿技术装备水平不平衡,虽然大型煤矿实现了100%采掘机械化,有些煤矿还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开采,但还有一些煤矿在推进装备升级上不积极、不主动,投入不足,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炮采炮掘等落后采煤工艺依然存在并占一定比例。在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方面,虽然今年完成了30%的减人目标,但井下作业人员总量依然偏多。目前,全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仍有11.8万人,最大单班作业总人数4.2万人。

二是一些煤矿负责人政治站位不高。没有把安全生产放在讲政治的高度去思考、去谋划,个别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具体安全管理工作中没有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没有把管控风险、消除隐患、防范事故放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口号喊得“震天响”、执行起来“挂空档”、说一套做一套。今年以来,山东煤矿安监局查处了19处煤矿24条重大事故隐患。9月份以来,重大安全隐患多发,先后查处7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涉及严重水害隐患、瓦斯超限作业、通风系统不完善、井下采掘及井巷维修工程劳务承包等方面。

三是一些煤矿企业主体责任缺失。一些煤矿企业疯狂追逐产量、追逐利润,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视矿工安全于不顾,视法律法规为儿戏。有些煤矿虚假问题突出,对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是去认真整改,而是耗费精力遮遮掩掩,煞费苦心地填写假记录,杜撰假材料,跟监察监管“躲猫猫”。特别是一些煤矿隐瞒作业头面、提供虚假图纸,在今年查处的重大事故隐患中占比最高、比较普遍。个别煤矿为达到隐瞒作业头面的目的,不在隐瞒地点安装任何的监控设备,安全没有保障,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一些煤矿集团公司摆不正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盲目、不切实际地下达利润指标,迫使煤矿为了完成指标冒险超能力生产。一些集团公司主体责任意识差,对安全疏于管理,对下属煤矿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包庇、说情。安全生产工作在个别企业仍然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四是一些煤矿思想麻痹依旧。由于山东煤矿安全生产持续保持稳定,长时间未发生大事故,许多煤矿的安全生产周期越来越长,部分煤矿企业产生了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盲目自信的认为山东煤矿安全水平很高,出不了大事,忽略了煤矿安全的潜在风险。有些煤矿负责人没有思考过自己是否会被追责,有的只是眼前利益,短视麻痹了思想,短视导致了盲目自信。比如一些煤矿无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灾害变化,怕“带帽”,怕“升级”,不采取防控措施,等于给自己抱了个“定时炸弹”,是十分短视的行为。一些煤矿对监察执法高压态势不重视、没感觉,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强大执法态势下,仍有不少重大安全隐患被发现。

五是一些煤矿超产冲动依然强烈。从今年查处的重大事故隐患看,隐瞒作业地点违法违规组织生产问题比较突出,背后隐藏的超能力生产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当前,受冬季取暖储煤、冲击地压煤矿停产影响,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基本重回历史最高位。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巨额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煤矿卯足劲,开足马力生产,致使生产接续紧张,该做的安全工程没做,该落实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诱发煤矿事故的各种隐患屡禁不绝,为煤矿事故,甚至是重特大事故发生埋下了定时炸弹。

六是抓好四季度煤矿安全生产任务艰巨。虽然近几年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稳中有降,但9月份以来,全省煤矿事故出现反弹,安全形势陡然严峻,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四季度历来是事故高发期,从近三年的情况看,四季度特别重大事故占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