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湖北小煤炭,从风光到落寞,追忆18年的蜂拥、挣扎、关闭之路
湖北小煤炭,从风光到落寞,追忆18年的蜂拥、挣扎、关闭之路2017年1月,湖北省在去产能上祭出重拳:两年之内,湖北省内煤炭生产企业将全部关闭,全域退出煤炭生产行业。这意味着,湖北将
2017年1月,湖北省在去产能上祭出重拳:两年之内,湖北省内煤炭生产企业将全部关闭,全域退出煤炭生产行业。这意味着,湖北将可能成为我国第一个无煤炭的省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今,随着湖北煤炭去产能的深入发展,大部分小煤炭已关闭退出,离全部退出的大限越来越近,无煤炭化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值此,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曾经为湖北小煤炭而奋斗过的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一、湖北小煤炭的历史定位
和全国其他大部分省份相比,湖北的煤炭真是太不起眼。湖北的煤矿,以小煤矿为主,年产量超过30万吨的屈指可数,像山西、陕西、内蒙等这样的煤炭大省,一个煤矿的产能就可超过湖北省所有煤矿之和的产量。如果要将煤炭产量,来个全国省份倒数大排名,湖北倒是可以排进前三甲,和广西、青海、江西相提并论。
无足轻重的小煤炭,不仅仅是在全国省份是如此的地位,在以三峡和葛洲坝二大水电枢纽提供能源的湖北,它所占的经济比重和能源分量,也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微不足道并不表示可有可无,湖北的煤炭主要分布在偏远的恩施地区。恩施属于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煤炭即是他们很重要的财政来源,也是当地老百姓养家糊口的支柱。
在全国乃至湖北并不重要的湖北小煤炭,却是湖北贫困地区的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这就是湖北小煤炭的历史定位。在我国经济发展大潮中,它也缔造了很多富豪,养育了山里的百姓,如今经济转型,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它不得不默默退出。等湖北的小煤炭完全退出后,也许,它真的只能存在于一代小煤炭人的记忆里了。
二、18年湖北小煤炭的蜂拥、挣扎、关闭之路
湖北小煤炭历史悠久,自然不只18年。2001年之前的湖北小煤炭,只是自发发展阶段。这里以2001年为起点,我们把湖北小煤炭兴起、挣扎和退出的18年,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到2008年,湖北小煤炭蜂拥而上;2008年到2015年,湖北小煤碳在挣扎中前行;2015年至今,湖北小煤炭大部分关闭退出。
湖北有武钢这样的大重工企业,加上地方火电厂,湖北对煤炭的需求格外多,然而,2001年之前的湖北小煤炭,年产量大约在500万吨左右,因为2001年前煤炭行业并不是很赚钱的。2001年之后,煤炭价格开始上涨,尤其是到了2003-2004年之后涨价趋势加速,由此带动了湖北小煤炭的兴盛。在2001年之前,开煤矿非常简单,没有采矿许可证,也没有其他限制,多数是当地村民自己组织人员自发开采,因此安全事故频发。
2003-2004年煤炭涨价,煤炭价值显现,开采煤炭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政府有了初步的准入门槛,需要采矿许可证以及其他资质。这是第一次洗牌。办理采矿许可证以及达到开采条件,在当时投资不超过50万元,这笔数目在今天不值一提,但在当时,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山区,不是小数目。因此,即使洗牌发生在煤价上涨的环境下,很多缺乏资金实力和没有坚持投资的人,这次洗牌就被洗掉了。对于从事湖北小煤炭的人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际遇,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的配置,想办法坚持下来的人,即使是小煤炭,也给他们带来了数千万的财富。
2003年到2008年,是湖北小煤炭发展最为兴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小煤炭的产能也有以前的500万吨,急剧增加到1500万吨,这还是发改委官方统计的数据,真实产能估计大于这个数据。
2008年之后,无论是国家还是湖北省地方,煤炭开始了整合之路。从2008年到2012年,尽管煤价震荡上行,煤矿仍是赚钱的行业,但进入门槛的提高、监管的空前强化、投入的大幅度提升,即便是小煤炭,也变成了资本密集型行业。在投入不断提升和资本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小煤炭进入了边生产、边整改、边重组的非常时期。在这个时期,小煤炭持续投入的成本,远远大于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经营性盈利,一些小煤炭因此无力承受投入之重,纷纷选择转让或者寻求更大的合作伙伴,小煤炭转让、兼并、重组,在这个时期非常频繁。
由于煤炭行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化,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来自政策部门的产能提升政策。进入2008年,湖北对年开采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煤矿,要求必须提升到6万吨以上。从3万吨提升到6万吨,大约需要2年采能完成并拿到开采证,即2010年多数湖北小煤炭企业从3万吨煤矿提升到6万吨以上。到了2010年,煤炭行业进一步要求集中、规模化,湖北小煤炭采取了2条对策:一是准备由6万吨提升到9万吨以上;二是小煤矿重组成大煤矿。在有关主管部门督促下,这二项工作一直在推进,只是到了2012年煤炭行情疲软,重组大煤矿事项不了了之,但6万吨提升到9万吨的标准和15万吨。笔者了解到的最后一次标准是,30万吨才能进入安全线。
对于湖北小煤炭企业,年开采能力能够达到30万吨的,差不多屈指可数了。还有一点,煤矿产能的提升,不仅仅要储量具备条件,更重要的是投入要达到要求,保守估计:从3万吨提升到6万吨,投入至少1500万元;从6万吨提升到9万吨,投入至少3000万元以上;以此类推,规模越大,投入也越大。
在这个时期,很多不得不选择转让煤矿的投资者,在现在看来,他们应该感到庆幸:一是当年投入不到50万的年开采能力在6万吨左右的小煤矿,在2008年之后就升值到保守估值1000万元以上,仅仅煤矿转让就增值20倍以上;二是2008年之后的小煤炭虽然仍在盈利赚钱,但多数赚的钱填不满每年持续的投入。对湖北小煤炭来讲,这是一个既有希望又感到迷茫的时期,大家奋力前行,不断挣扎。
然而进入2012年之后,煤炭价格下行,并且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2015年。持续投入换来的却是产能过剩,这已经不仅仅是恩施,不仅仅是湖北,应该是全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当价格的刚性被打破,大煤炭凭借规模优势上能生存的话,但对于湖北小煤炭企业,要做到不亏损实在太难了。但问题是,即使亏损也要开矿挖煤:一是有贷款,停产意味着要提前还贷款;二是如果停产再重新开采,又要继续投入。在这样的压力下,实际上到了2015年,湖北小煤炭有三分之一实际已经停产了,剩余的也只是勉强维持经营,老板跑路事件,在这时期也不时发生。
2016年国家供给侧改革,对煤炭行业去产能,对于很多小煤炭企业来讲,实际是一次救赎。可能有人会说,只要坚持挨过了2015年,2016年煤炭价格翻倍的回升,即使是小煤炭,仍可赚钱了。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去产能,哪来的价格翻倍回升?关闭小煤炭,对煤矿进行适度补偿,对于多数湖北小煤炭企业,应该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湖北省强化去产能力度,震惊业内:两年之内,湖北省内煤炭生产企业将全部关闭。看上去有些不切实际,但仔细想想,对于水电资源丰富的湖北和恩施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现状,这个决策应该是理智的、深思熟虑的,也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不得不承认,相对大煤矿,小煤炭安全事故很难杜绝,也的确是“带血的经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也非常大,社会的综合收益并不理想。
2016年末开始,湖北小煤炭进入了关闭之路,可能未来一年内,湖北就要与小煤炭无声的告别了。
三、从风光到落寞,湖北小煤炭投资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1、小煤炭,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它的蜂拥、挣扎、关闭之路,实际是周期行业发展之路:集中,集中,再集中,集中呈现加速和超规模趋势。2001年前的无序发展,2003年的资质经营是第一次集中,2008年的产能提升是第二次集中,2016年的关闭退出是第三次集中。未来煤炭行业如果还要集中,那一定是煤炭消耗开始在我国能源比重中大幅度降低的时候,小煤炭自然退出历史,那样的集中,将是超级大鱼吃超级大鱼的集中。
2、在规模化集中化的政策的引导下,产能由3万吨提升到6万吨,再有6万吨提升到9万吨、15万吨等,在引导投入不断加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所有的煤炭全部退出。虽然我们知道,小煤炭的关闭退出政策,对多数小煤炭是一次救赎,但这样的代价太大了。在政策上,是不是可以提前规避呢?
3、在湖北小煤炭18年的发展历程里,煤价的每次回调成为介入的机会,而每次疯狂上涨成为离开的时机。投资,无论市实体投资还是股票投资,其实都是高抛低吸的历程,只是有人频繁的高抛低吸,有人分阶段。
从疯狂到落寞,从兴起到退出,湖北小煤炭,留下的不只是记忆。
上一篇:美加输油管道项目再遭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