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改革开放40年 甘肃电力从“限”到“盈”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11-02 10:06:53
热度:

改革开放40年 甘肃电力从“限”到“盈”“1978年我只有11岁,那个时候我们村(天水市清水县贾川乡上湾村)里的晚上,只有昏暗的煤油灯陪伴着。而让我们羡慕的是,邻村因为

“1978年我只有11岁,那个时候我们村(天水市清水县贾川乡上湾村)里的晚上,只有昏暗的煤油灯陪伴着。而让我们羡慕的是,邻村因为地理条件好等原因率先通上了电,25瓦的白炽灯当时看来,真是亮啊!”在51岁的周有学脑海里,四十年前“电”的概念,就是那盏邻村乡亲家中亮起的25瓦白炽灯……而这,或许也是众多陇原儿女所拥有的共同记忆。

时光若回溯 多年前村民每月用电还没损耗多

“40年前我们村里没有电,连手电筒都没有。一毛多钱的煤油,家里可以用两三个月,白天出门干农活,一般是一间房一个,主房里一个灯,厨房里一个灯。当时由于农村经济来源有限,所以煤油灯也是省着用的,只有在做晚饭、吃晚饭的时候用,一收拾完就吹了灯……”已经51岁周有学现在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市场处处长。说起自己和电的“故事”来,周有学拉开了话匣子:“让我们羡慕的是,邻村(白沟村)因为地理条件好等原因率先通上了电,乡亲们家中亮起的25瓦白炽灯对于我们而言都是‘看稀奇’。”

“虽然说邻村通了电,但是因为电费的缘故,村民们很少会开灯,只有在吃晚饭的时候才开一小会。”周有学有些唏嘘的回忆到:“我们村子是1987年11月才通的电,当时村民们用的电,要把电表、线路、变压器等等的损耗都加入电费中,因此电费相对城里要高很多。这样下来很多时候就闹了笑话,不少村民每个月用的电没有损耗的多……”

来自电力部门的一段数据记录显示了当时甘肃电力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改革开放之前,因种种原因,甘肃电力工业发展较为缓慢,到1978年底,甘肃发电装机仅达到279.5万千瓦,其中水电207.29万千瓦,火电72.70万千瓦。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受煤炭供应不足、铁路运输制约和地方财政拮据等因素影响,电力工业发展动力依旧不足。至1985年底,全省发电装机306.96万千瓦,发电量147.21亿千瓦时。7年间,仅比1978年分别增长9.8%和28.9%……

改革开放后 城乡居民用电从“限”变“盈”

“我的第一件电器就是电炉子,是1990年7月参加工作(陇南电力局)之后购买的,放在单位宿舍里取暖、煮方便面、烧水用的,也可以说是‘我们’宿舍三个同事的第一件电器。”周有学告诉记者:“我主要是负责用电管理,包括用户申请用电之类的工作,但是栽电线杆这类的一线工作也没少干。当时没有通电的村庄还是挺多的,一听说要栽杆通电了,乡镇上的干部、老乡们都是积极配合。比如在谁家田地里需要占一块地栽电线杆子,那么这块地就无偿提供;抬运电线杆人手不够了,村上喊一声,不少的壮劳力都会出来积极帮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拉居民、拉农村、保工业’限电还是一个常事;到了2000年之后,城乡老百姓家里的电就开始逐步恢复正常供电,当时我们电力系统有一句话叫‘先保证居民用电,保证居民看到新闻、听见党的声音。’同样的,在2003年用电同网同价后,农村老百姓也终于可以放开用电了。”

用电从“限”变“盈”,在65岁的兰州市民杨红霞的记忆中,就是“家家户户常备的白蜡烛越来越少了”。“当时我们就居住在南关十字,不过那个时候都是平房,15瓦、25瓦的灯泡是家里经常安装的瓦数,谁家要是用个50瓦的灯泡,都会被说‘奢侈’;谁家要是偷偷用个电炉子,那就很快会被发现,因为电闸一跳、大家的家里都会瞬间‘黑’掉……”杨红霞笑着说到:“蜡烛、火柴,这些都是当时家家户户常备的,就是为了预防时不时的停电。但是自2000年后,就感觉电不缺了,是‘越来越足’了。家里的电器不仅在增多,电费也在逐步增加着。这个蜡烛,相应用的也是越来越少了。你看看,现在生活处处离不开电,越来越方便了,还有了以电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

从手工到线上 缴费方式凸显电力建设变迁

每一位陇原儿女都有着自己和电的故事、和电的回忆,周有学和杨红霞的故事也是这千千万万个故事之一。

“说起电来,老一辈人记得最深的可能还有‘缴电费’。”国网兰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安旭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改革开放初期,兰州地区的收费方式以柜台缴费为主,农村地区的供电大多数为总表供电,收费人员要到村子里上门收费……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加之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更加普及,线上缴费方式也成了广大客户的首选,目前兰州用电客户缴费方式已达十余种。而截至今年7月,兰州全市还安装了三维市民卡缴费终端5000台,实现所有大、中型小区的全覆盖,进一步方便居民缴纳电费。”

“40年前的兰州供电公司,全年售电量不到5000万千瓦时。而截至2017年底,兰州供电公司已服务客户94.38万户,售电量260.25亿千瓦时。”用电量的增长、缴费方式的变化,归根结底离不开越来越稳定可靠的供电系统。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发展策划部主任纪青春告诉记者:“从最初的6.6千伏小环网,到今天高、中、低压结构清晰、运行可靠的智能电网。改革开放40年来,兰州电网调度系统也由最初的一图、一电话、一调度员的盲调形式变成了今日拥有变电站可视化监控系统、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及110kV电网光纤全覆盖,并建立了集地区调度、地区监控、配网调控三位一体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产物之一,已走进千家万户。自2010年3月开工建设了甘肃省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段家滩充电站以来,兰州供电公司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88台,分布在兰州市城关、七里河、西固、红古、榆中、兰州新区、永靖县等地,为兰州市已投运的约6300辆电动汽车提供着服务。”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副总经济师兼营销部主任周海军如是说……

白驹过隙四十载 甘肃电力发展如“翻天覆地”

1978年到2018年,四十年时间犹如白驹过隙。陇南、兰州城乡居民四十年来的用电故事,兰州电网逐渐实现“智能化”,都只是甘肃省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1978年甘肃省发电装机279.5万千瓦,2017年底甘肃省发电装机已达4994.93万千瓦,较1978年增长16.87倍;从原来仅有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到现在的新能源从无到有、后来居上,成为甘肃省发电装机第一大电源;从原来的电力不足到现在电力富余外送,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缓解华中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签署《“甘电入津”框架协议》;甘肃电网目前通过18回750千伏线路与周边省份电网相联,跨省跨区功率交换能力超过2000万千瓦,甘肃电网已成为西北电网功率交换的中心,占据着“坐中四连”的核心地位;2006——2007年,甘肃省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解决了10.47万户、45万人的用电问题,全省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2013——2014年,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解决了0.6万户、2.77万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全省实现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户户通电”。2015-2016年,6220个贫困村(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动力电”,甘肃农村进入“动力电”时代;2016-2017年,实施782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受益群众约268万人……

这四十年来,甘肃省电力发展亦如“翻天覆地”。同样的,在现在以及今后,已经驶上发展快车道的甘肃省电力工业,都将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卓越贡献,为促进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