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再谈“太阳能+”供热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10-24 09:01:43
热度:

再谈“太阳能+”供热深秋已至,冬日不远。距离北方冬季供暖的时间不足月余,供暖施工现场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这对“太阳能+”供热而言,可谓是最好的时代,但也并非

  深秋已至,冬日不远。距离北方冬季供暖的时间不足月余,供暖施工现场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这对“太阳能+”供热而言,可谓是最好的时代,但也并非最好的时代。所谓好,是指太阳能光热适逢国家清洁能源改革大潮,能在“煤改清洁能源”,捍卫蓝天白云之战中获得一席之地,引爆行业新一轮的发展;所谓并非最好则是指,“太阳能+”供暖并未在这一大潮中获得如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等产品的重磅支持力度,因此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阻力。当然这一根本原因在于“太阳能+”供暖优越性尚未被大众广泛认知,其技术探索诸如大型跨季节蓄热等存在更多的发展空间。

  “我国‘太阳能+采暖’技术进步呈加快趋势,多能源集成、短期蓄热、跨季节蓄热、采暖制冷热水三联供等技术进步尤为突出。”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晓黎表示,“太阳能+采暖”普遍适用于北方住宅和公共建筑清洁供暖。在一定的建筑保温条件下,优于燃煤取暖室温12摄氏度左右的效果,具有延长采暖期的灵活性,大部分项目具有提供全年热水的功能。

  河北维克莱恩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针对河北省“煤改清洁能源”设备补贴较低的政策,推出第二代太阳能光热采暖系统—WTF-1型“太阳能光热+电”热风采暖系统,2017年采暖季已通过用户越冬实验,各项指标达到设计指标,相比第一代水介质太阳能采暖系统,每百平米户用建筑初装成本由4万元降低至1.6万元,用户每平米采暖运行费用7.28元,具备太阳能热利用率高、国家电网改造投入最少、无需售后服务等优势。作为河北省太阳能采暖地方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程》(DB13/T 2386-2016)制定者,河北维克莱恩积极推动太阳能采暖市场进程,完成了河北多个采暖示范项目,皆运行良好,百姓满意,为2018年《河北省农村地区太阳能取暖试点实施方案》文件正式下发提供了案例支撑。

  大连希奥特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敦煌首航节能光热发电站厂前区综合办公楼、宿舍建筑面积7480平方米配套太阳能供热-采暖-制冷系统于2017年11月完工调试运行,经过一冬季和夏季的使用获得甲方认可,通过验收。该项目由太阳能提供了建筑所需的采暖、制冷、热水等78.5%的能量,年减少能源消耗687,367 kWh,减少碳排放量452吨。按与非太阳能系统年运行费用的节能量计算,3—4年即可收回初投成本。

  包头市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太阳能+”多能互补系统,运用清洁能源多能互补联供技术,实现对建筑提供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全年热水供应。测算每百万平方米的建筑采暖面积的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系统,每年可节省标准煤69405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4449吨,二氧化硫减排608吨,氮氧化合物减排503吨,污染粉尘减排767吨。此技术在内蒙、北京、河北等地公共建筑和北方户用采暖试点中的应用也取得明显优势。

  此外,太阳雨、天普、力诺瑞特、光源、秦皇岛兰德、柿子等也有不俗表示。除了户用系统,在办公地点利用太阳能集热、短期蓄热、溴化锂制冷等技术实施采暖、制冷、热水联供,也是国内外提高太阳能全年综合利用的常用方法。多年来,我国对此做了较多的示范项目,如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办公楼、敦煌市首航节能光热发电站厂前区综合楼、宿舍等,技术不断进步,日渐成熟,诸多成功案例也推动了联供系统进入商业化阶段。但是根据调查农村地区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多方面都存在弊端。

  (1)设计方面。目前农村太阳能供暖系统设计之初,为迎合政府鼓励采用清洁能源采暖,设计人员在对当地的生物质资源、燃气资源毫无了解的情况下,直接设计为生物质或燃气辅助太阳能供暖。

  (2)施工方面。太阳能管网布局较为混乱,缺乏必要的标识;部分集热器安装缺乏规范性,与屋顶结合不够安全,不仅影响屋顶结构安全,对地面行人安全也造成威胁。此外,由于标准缺失以及执行不到位等因素也影响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质量及稳定性。

  (3)运维方面。农村太阳能供暖运维主要为用户个人行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规范的运维手册,很多用户面对太阳能供暖系统故障束手无策。

  之于太阳能供暖工程的配置依据,业界普遍认为应该从房间取暖面积、太阳能接收器面积、安装热量储存设备等方面来做考量系统需要的辅助能源及系统的规模。此外还需注意的是还应该采暖装置必须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但张晓黎也表示,“‘太阳能+’供暖的初投资随着技术进步在逐步降低。同等条件下规模越大单位初投资越低。因地制宜的供热站和户用分布式相结合的布局是未来趋势。”通过大量示范工程的验证,“太阳能+采暖”能够达到15年~20年的使用寿命,配合市场化的供暖服务,其已具备大面积推广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