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全球掀起汽车革命 电动化进程需双线作战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09-27 14:00:19
热度:

全球掀起汽车革命 电动化进程需双线作战在陈清泰看来,目前汽车的电动化在向深度发展。汽车动力技术电动化的进程,不是基于技术本身的正向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而是出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紧

  在陈清泰看来,目前汽车的电动化在向深度发展。汽车动力技术电动化的进程,不是基于技术本身的正向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而是出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性和对持续发展的担忧,而使诸多国家的政府一反常态,不断出手干预,成为汽车动力技术电动化的第一推动力,政府不仅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还纷纷制定看起来很激进的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以此来改变厂家和消费者的预期。

  在2017年11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到2025年,新的汽车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再减少15%,2030年再减少30%。按照法规,2021年新车的碳排放降低到95克/公里,届时每公里超1克要罚款95欧元,可谓是全球最严的排放法规,其目的就是要倒逼汽车动力技术的电动化。

  今年7月9日,英国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交通部主导制定的长达147页的“零排放之路”的方案,向电动汽车转型已经由号召引导进入了措施保障的阶段,方案有46个要点,它以可操作性的措施来助推市场向零排放过渡,实现到2040年停止新增传统燃油车的目标。

  而在中国,开始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已经10年,陈清泰认为,今后将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一个节点是2020年双积分政策实施、政府补贴终止,到那时造车新势力已经大举进入,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也纷纷发力,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已经排除了政府补贴因素的影响。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将同台较量。企业间的差距将拉大,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边缘化,并购、重组的势力将会增加。

  另一个节点是最迟到2025年,那个时候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燃油汽车,市场的力量将推动消费转型,向电动化倾斜,传统车面临更大的压力。

  陈清泰指出,五个因素正在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一片热土。

  一是中国换道先行,率先起步汽车动力技术的电动化,取得了全球的广泛认同,产生了某些先发效应;

  二是中国不仅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还有全球最大的燃油车市场,它足以容纳国内外企业在这里放手施展;

  三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对电动车有较高的认知度。电动汽车改变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出行,助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这些有可能造福社会的效果,恰恰都是中国政府和社会特别关切的热点,几乎比任何国家对此都有更高的期待;

  四是中国较强的互联网、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和企业的大举进入,热情参与,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布局5G,这些都为电动车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是日益放开的市场,吸引全球主要零部件公司率先参与,主要汽车公司纷纷做出进入中国市场的部署,寻求中国合作伙伴,大举进入只待时机,开放的效果还迎来了特斯拉这样的新兴力量。

  这些因素有望使中国能吸引更多的相关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竞争与合作共存的聚集地,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从整车到电池零部件、从硬件到软件、从生产到研发的一片热土。

  有关方面预计,到2030年,中国当年的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基本普及,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

  如果这个预计要变成现实,涉及到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就业岗位的转移,以及法律法规的调整等等,可以说这是一场波澜广阔的革命,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

  此外,他还指出,未来竞争的焦点是电动汽车的网联化和智能化。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应该双线作战,一条战线是是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最终实现无人驾驶,给人以全新的体验。另一条战线,是电池、电机、电控,以保障汽车的基本功能,这是个基础,也是必须打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