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江苏盐城探路智慧海上风电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09-20 15:00:09
热度:

江苏盐城探路智慧海上风电9月初,一场绿色智慧能源大会在江苏盐城举行。包括龙源集团、远景集团、金风科技、协鑫集团、天合光能等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企业高管悉数到场。会上,由多名院

  9月初,一场绿色智慧能源大会在江苏盐城举行。包括龙源集团、远景集团、金风科技、协鑫集团、天合光能等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企业高管悉数到场。会上,由多名院士和商业领袖组成的智慧能源示范区专家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远景智慧能源研发实验检测基地、天合智慧能源项目等一批项目集中签约。自此,盐城距离打造国家智慧能源示范城市“样板间”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无论是在智慧能源的版图中,还是在其“两海两绿”发展路径中,海上风电对于“靠海吃海”的盐城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产业。而在智慧能源的语境中,海上风电如何被赋予“智慧”,盐城的探索无疑具有示范意义。

  全力打造“海上三峡”

  盐城的海上资源得天独厚,拥有582公里海岸线和680万亩滩涂,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风速超过7米/秒,有着超10GW的可开发“风光资源”,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八大风电基地之一。

  根据盐城市发改委披露的信息,盐城于2015年起将风电开发的重点由陆上转上海上,且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正在积极推进8个海上风电场建设,预计今年底海上风电规模将达到150万千瓦,居全国所有城市首位。

  据悉,盐城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770万千瓦,占全国的11%,而根据修编后的江苏省海上风电规划,其海上风电规划装机跃升至900万千瓦。到2020年,在盐城新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的大盘子中,风电装机容量将达750万千瓦,力争打造成中国的“海上三峡”。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认为,盐城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探索将为行业展现出“中国风电看海上,海上风电看盐城”的图景。

  然而,相对于装机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升更显困难。或许正是基于这一认知,盐城希望借助能源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赋能海上风电“智慧”,使其不仅成为海上风电装机的领跑者,也成为智慧海上风电的探路者。

  提升海上风电可靠性

  龙源电力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黄群在论坛中表示,海上风电需要经历实际运行业绩的检验,国产风机下海时间短,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经过技改优化,龙源电力已投产的海上风机单台平均故障次数已由每年9次下降到每年5次,但与欧洲海上风电每年3次的故障数相比仍有差距。另外,早期投产的风机稳定性已出现明显下降。” 黄群透露。

  伴随能源系统由“大一统”时代走向“碎片化”时代,能源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在连接碎片化电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分散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海上风电仍处于集中式开发的阶段。因此,能源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带给海上风电的改变,不仅仅是互联,更是智慧运营和管理,从而最终提高海上风电的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提升发电量。

  “树立在茫茫大海上的风机,运行起来是一个多自由度的复杂模型,面对波诡云谲风流变化,其传动、扭矩、弯矩、塔筒的前后摆动,要连续25年不间歇地运行,这对于风机结构和海上工程都是极大挑战。要真正解决这些挑战,并不能简单依靠增加材料、把风机做得强壮,而是必须通过智能化控制的途径。”远景能源副总裁兼首席产品技术官王晓宇说。

  王晓宇表示,风机以前是“瞎子”“聋子”,只能假设理论数据、理论模型,在结构上计算。这个过程是随机过程构建出的理论模型,并不靠谱。远景通过自主研发自主量产的新型激光雷达和构建智能数据云平台,把没有感知力、闭着眼睛死扛的风机变成能“看”、可“感知”、会“思考”的智能风机。这将进一步提升了海上风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峡集团海上风电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董秀芬认为,国内海上风电正处于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窗口期。尤其关键的是,要增加产业集中度。只有集中度提升了,才会产生数字化的产业链,智能化的产业链才最终会形成规模效益,发挥出产业协同作用。

  助力海上风电降本

  赋能海上风电“智慧”,不仅表现在提升海上风电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也有助于海上风电降低成本,迎接规模化开发的到来。

  原国电集团副总经理谢长军表示,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已进入发展机遇期。他预计,2021-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将实现年均300万千万的装机。

  “可以根据海上风资源和海床条件的情况,制定不同地区的海上风电电价,我个人建议,第一阶段的海上风电电价应保留在0.65-0.75元/千瓦时的水平。” 谢长军说。

  董秀芬表示,伴随竞价时代的到来,地方政府需要细致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前期工作一定要开展细致,这样才能给项目业主一个准确的定位。否则,项目后期会增加很多成本。另外,像福建和广东等地建设条件非常复杂,大容量机组处于示范试验阶段,电价可能会跟其他地方不一样。” 董秀芬说。

  显然,在海上风电开发领域也同样存在诸多非技术性成本。

  “海上风电降本,也需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在风资源配置和风机选择方面,以提高风电场技术质量水平为出发点。” 谢长军提醒。

  不过,在王晓宇看来,非技术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技术途径来解决。“无论补贴强度如何变化,我们作为整机商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更低的度电成本。通过能源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赋能,智能海上风机和智慧海上风场具有更大的降本潜力。”(文丨张子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