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印光伏之战
中印光伏之战7月底,印度财政部正式对针对光伏的保障措施调查作出裁决,将对中国、马来西亚及发达国家进入该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包括晶体硅电池及组件和薄膜电池及组件)征收保障措施税。根据
7月底,印度财政部正式对针对光伏的保障措施调查作出裁决,将对中国、马来西亚及发达国家进入该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包括晶体硅电池及组件和薄膜电池及组件)征收保障措施税。
根据《印度时报》的报道,印度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中,有90%系从中国、马来西亚等国进口。
这项保护税将为期两年,第一年(2018年7月30日-2019年7月29日)的税率为25%,第二年的上半年税率为20%、下半年为15%。
但最近的消息显示,印度的保障税导致组件采购价格过高,印度太阳能公司取消了3GW招标项目中的2.4GW。
印度政府增加保障税,一方面提升了关税收入,但另一方面也推高了其国内组件售价。印度今年的装机任务恐难完成。
对目前产能尚难以匹配其装机需求的印度而言,这可谓是一把双刃剑。该保障税只实行两年且税率逐年降低,也实属无奈。
印度是中国光伏产品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场,近年以来,颇受中国光伏企业看重。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光伏组件总量达到9.46GW(1GW=1000MW),占出口总量的25%左右。
8月份,印度几家能源公司就拜访了中国光伏重镇无锡,试图拜山门找到有技术、产品、成本优势的中国合作伙伴。
印度的保障性税收,会收缩中国厂商在印度光伏市场的大奶酪吗?
第一大海外市场
印度是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中国累计出口组件约37.9GW,其中出口印度的组件总量为9.46GW,占出口总量的24.96%。
作为全球光伏投资最热的项目地区之一,印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靠近赤道,日照时间充足。其平均日照量在全球前20大经济体中位列第一,每年大约有3000小时的太阳辐射,相当于5000万亿千瓦时的规模。
自2013年光伏产业持续回暖后,中国光伏企业走在了世界前列。受国内市场影响,尤其是“630”、“930”等抢装潮的闲置,光伏生产商们继续通过开拓海外市场,增加销售渠道来平衡国内市场的需求波动。此时,选择进军印度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一拍即合的是,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了100GW光伏计划,即到2022年,印度要实现100GW的太阳能装机容量。根据印度本土的产能状况,要想完成光伏计划,必然有一部分光伏组件要依赖进口。
正信光电印度市场负责人曾表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根据印度总理莫迪制定的光伏计划目标,这令印度市场成为了众多海内外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
自2016年开始,中国厂商在印度市场的曝光率明显增加。印度知名分析机构Bridge To India发布的《印度太阳能地图(2016年)》显示,2016年印度前10家组件供应商中,有8家来自中国,分别是阿特斯、天合、晶澳、协鑫集成、比亚迪、昱辉、正泰和中利腾晖。
当年印度市场出货量排名前三的企业是阿特斯、天合和FirstSolar。2015年开始大力开拓印度市场的五家中国企业,晶澳、协鑫、比亚迪、中利腾晖和东方日升的市场占有率总和提升到了22%。逆变器方面,中国企业如特变电工、阳光电源和华为均位列前十。
这相较于2015年只有4家中国组件供应商,是一个华丽的飞跃。
在2016年时,为鼓励中国光伏企业积极入驻产业园,中印政府还有更进一步的举措:设立专门的以新能源领域为主题的高层工业园区,印度政府给予优先支持政策,提供土地等配套条件,在工业园区内消除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待遇;中国政府以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给予支持。
据统计,2017年印度光伏装机量约70%采用的是中国厂商出口的组件产品。
根据Bridge To India的《印度太阳能地图(2017年)》,2017年印度市场前10家组件供应商有7家来自中国,分别是阿特斯、晶澳、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协鑫、晶科、中利腾晖。
在印度完成2017年的预定目标后,光伏装机量从2016年的约5GW增长至9GW。印度由此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光伏市场,同时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光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