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欧佩克+”决定适度增产 全球能源格局悄然生变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07-01 20:05:11
热度:

“欧佩克+”决定适度增产 全球能源格局悄然生变6月2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法利赫、阿联酋能源部长马兹鲁伊和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从左至右)出

6月2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法利赫、阿联酋能源部长马兹鲁伊和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从左至右)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

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的能源部长们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维也纳总部就增产石油达成一致,决定从7月份起增加原油产量,旨在为去年以来节节攀升的国际油价降温,平衡市场供需关系。与此同时,亚洲主要石油进口国酝酿成立“买家俱乐部”,以抗衡石油出口国联盟“欧佩克+”,两者相互角力,推动国际能源格局持续深入变革。

“欧佩克+”增产大有文章

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日前在维也纳达成共识,决定从7月份开始适当增加原油产量,以促进市场供需平衡。此次增产决定是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时隔18个月再次联合行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增产决定没有明确数量指标,市场传闻约增产100万桶/日,由于部分欧佩克产油国能力有限,预计实际增产60万桶/日。

经过18个月180万桶/日的联合减产,目前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已得到根本扭转,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已处于产油国期望达到的价格区间。对于产油国来说,油价既不能太低,也不可太高,维持一个稳定的油价符合其长期利益。国际油价目前维持在每桶70美元左右,无论对产油国还是消费国来说都是相对有利的。如果油价再高的话,就会使大量资金投入到替代技术,会加速替代行业的发展,从而威胁石油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份表示,对石油价格的无休止上涨不感兴趣,每桶60美元的原油价格是均衡价格。

目前,国际石油市场面临拐点,逐渐从先前的供大于求转向供不应求。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16年底达成的减产协议,消化了多国的国际商业原油储备,达到了减产预期。美国原油库存目前已不足4.3亿桶,比1年前锐减1亿多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总体商业原油储备更是跌到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IEA在最新月度报告中指出,全球石油需求今后将稳步增长,如果欧佩克无法弥补石油供应不足,到明年全球可能面临巨大的供应缺口。

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表示,今年下半年全球将面临160万桶/日至180万桶/日的石油供给短缺,欧佩克不能容许这样的短缺发生,需要考虑释放石油产量。在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国家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推动下,“欧佩克+”决定增加原油产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当然,在此次维也纳会议上,欧佩克成员国对于是否增产,各方意见并不一致,存在明显分歧。伊朗、伊拉克和委内瑞拉明确反对增产,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增产能力不足。伊朗面临美国制裁,虽有足够的油气储备,但生产能力有限,且销售渠道被美国“卡脖子”,无法从增产的配额中获得任何好处。委内瑞拉石油产量正在不断萎缩,对于增产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拥有一定的储备产能,有能力在短期内将储备产能转化为生产力,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原油,坚决支持增产,这样便可从更多的市场份额中获取更多利益。最终,主张增产的声音压过了反对的声音。

多重因素驱动油价上涨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上行,不断攀高,布伦特原油一度突破80美元/桶大关,创3年半以来新高。与去年初的约30美元/桶相比,国际油价一年内的涨幅已高达150%,上涨幅度相当可观。有分析认为,驱动本轮油价暴涨的原因,主要是供需平衡的改变和地缘政治关系。

首先是欧佩克联手俄罗斯等国减产效果明显。去年初,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达成的石油减产协议生效,“欧佩克+”产油国降低原油产量180万桶/日。此举有效扭转了先前全球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普氏能源对欧佩克成员国所做最新调查显示,今年4月份欧佩克原油产量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下降,降至近一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且几乎每个成员国的原油产量都在减少。4月份欧佩克原油日产量为3200万桶,比上月减少14万桶,比当初设定的原油产量上限3273万桶要少73万桶。

其次是原油消费需求增加。随着世界经济回暖,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血液”,全球原油需求量随之攀升。国际能源署、美国能源信息署和欧佩克这三大权威机构均判断认为全球原油需求增多,并分别预计今年的原油日需求量为9930万桶、10031万桶和9870万桶,比去年大幅增加150万桶、179万桶和163万桶。美国的原油消费占全球的近四分之一。美国石油协会(API)的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美国石油需求为2030万桶/日,达到了11年来同期的最高水平。随着北半球夏季的到来,在驾驶出游高峰期需求的推动下,美国原油消费需求将保持较旺盛水平。

再次是美国威胁制裁伊朗。美国今年5月份宣布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要求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在11月4日前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否则将面临美国制裁,而且不会给予任何国家豁免。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表示,由于美国的制裁措施,已经有客户开始从伊朗撤退。据报道,包括法国道达尔,意大利埃尼,西班牙雷普索尔,希腊石油公司在内的多家欧洲能源公司已经开始缩减对伊朗石油的购买量。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已从5月份的280万桶/日减少到当前的250万桶/日。有分析认为,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国际原油市场将出现150万桶/日的供应缺口。

委内瑞拉经济不景气,原油产量不断降低,使国际油市供求关系进一步失衡。作为拉美地区的石油出口大国,委内瑞拉当前面临经济困境,使得该国石油公司的经营陷入泥潭,在缺乏资金投入和维护的情况下,原油产量自2016年开始不断下滑,今年的产量降幅尤其明显。普氏能源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委内瑞拉的原油日产量已降至140万桶,比去年缩水三成。目前,委内瑞拉原油产量已处于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

买卖双方博弈之势渐强

在页岩气革命和新能源开发浪潮冲击下,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佩克,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的话语权已呈弱化趋势。如今,仅凭自身力量,欧佩克在维护国际油市稳定和各成员国的利益方面,已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与其他主要石油出口国结盟,形成新的石油输出国卡特尔,成为欧佩克的战略选择。

今年早些时候,沙特王储穆罕默德·萨勒曼就曾表示,沙特和俄罗斯正在讨论将短期的石油减产协议转变至10年至20年的长期协议。俄罗斯能源部长努瓦克最近对媒体表示,减产协议缔约国正在酝酿新的协议,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做铺垫,并考虑将合作机制制度化,如有必要,会采取类似2016年达成的合作减产举措。英国咨询机构IHS马基特公司副主席丹尼尔·耶金对此分析认为,沙特与俄罗斯希望结成石油联盟,显现欧佩克希望把减产协议“制度化”而非“一次性合作”的战略企图。

欧佩克和俄罗斯都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大户,在影响石油价格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统计显示,目前欧佩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俄罗斯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八分之一,两者之和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沙特和俄罗斯方面的上述表态,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欧佩克和俄罗斯想在全球原油市场中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甚至可能意味着欧佩克组织的扩张。欧佩克和俄罗斯联手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将会对国际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面对石油出口国的结盟态势,亚洲主要石油进口国不甘示弱,正酝酿成立“买家俱乐部”,报团取暖,“众筹”谈判砝码,抗衡欧佩克对国际油价的主导地位,更好地维护石油消费国的利益。印度对成立“买家俱乐部”表现出极大兴趣。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石油“买家俱乐部”还将包括日本和韩国等国。

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印度的石油消费增长迅速,而且基本依靠进口。欧佩克减产导致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迫使印度汽油、柴油价格上涨,抬高通货膨胀,给印度经济造成了很大压力。据报道,印度方面已与中国就联合采购石油的可能性以及联合谈判降低原油在亚洲市场的溢价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2018(第十四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