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周力:美俄终是水火难容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05-30 14:14:34
热度:

周力:美俄终是水火难容近年来,俄美关系持续僵冷、恶化,成为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一个热点、焦点。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半岛,美国认为破坏了乌克兰领土完整,侵犯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于是乎,

近年来,俄美关系持续僵冷、恶化,成为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一个热点、焦点。

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半岛,美国认为破坏了乌克兰领土完整,侵犯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于是乎,美在政治上谴责,在经济上制裁,在军事上威胁。俄罗斯则认为美国长期固守冷战思维,视俄罗斯为眼中钉、肉中刺,通过颜色革命搞乱邻居乌克兰,动员北约加快东扩步伐,缩小了对俄罗斯的包围圈,阻滞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恶化了俄罗斯的外部环境。

专家学者较为普遍的解释是,俄美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难以调和。然而,到底什么是结构性矛盾呢?

1 完全相悖的世界秩序观

在意识形态第二层面,即对待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的世界秩序观方面的不同看法和主张,俄美两国从理念到行动再到结果,都完全相悖。可以说,这是两国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根本体现。

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于事物及其发展的理解和认知。反映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不同社会和国家对贯彻的思想体系、推行的社会制度以及管理各自国家的体制机制,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并在现实生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意识形态的根源性层面,俄罗斯与美国已经没有根本区别,这是意识形态的第一层面。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独立。1993年,俄罗斯通过新宪法,定位为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治国家,确立起总统制的国家领导体制;政治上由一党制改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经济上通过大规模私有化将国有企业打烂、砸碎,努力向资本主义市场制度靠拢。

然而,意识形态具有散射的性质。人们在对待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的世界秩序观方面存在的不同看法和主张,构成了意识形态的第二个层面。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进入“一超多强”时代。俄罗斯提出多极世界主张,呼吁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应奉行“国际关系民主化”,即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平等和信任的合作关系;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以武力和制裁相威胁,更不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须尊重和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和权威作用,有关当事方应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分歧和问题等等。而美国在冷战后,在世界各地打着民主自由旗号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大搞颜色革命,不择手段颠覆别国合法选举产生的政权。美国几任总统都毫无顾忌、不停地宣称美国是这个世界的“领导者”。对美国,只能顺,不能违。谁胆敢“另谋出路”,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2 地缘政治上的零和博弈

从欧洲到中东再到南亚、从区域性组织到联合国安理会,俄美在地缘政治上的零和博弈,构成了两国间难以调和的结构性矛盾。

地缘政治,在历史与现实中,一直被视为影响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一个国家不得不依据其享有的地理因素,实施更有利于自己安全与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举措。

20世纪初,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说“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美国地缘政治思想家马汉则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这二人的思想在冷战时期主导了英国和美国的对外战略。

英美都认为,二战之后苏联具备扩张到大陆边缘地带能力的国家,因此,必须不断寻求有效的办法和手段,以遏制和绞杀苏联以至后来的俄罗斯。正是由于地缘政治的客观存在及它产生的广泛后续影响,苏联解体后,美国与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斗争与冲突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势头。

在欧洲,美国主导的北约不断向东扩张,先后将地处欧洲中部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黑山,位于欧洲东北部的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欧洲南部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13国纳入北约组织,同时又将触角伸向位于黑海东侧的格鲁吉亚,逐渐缩小对俄罗斯的战略包围圈。苏联解体26年,俄罗斯在欧洲大陆始终处于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作为俄罗斯和北约在欧洲对峙的最后一道屏障,乌克兰成为俄罗斯与美国激烈撕扯、无可妥协的角斗场。

在中东,小布什政府于2003年不顾俄罗斯和德法两国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捏造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谎言,伙同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一起发动对伊战争,从而在伊斯兰世界建立起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并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2011年奥巴马政府联合英法等多国对利比亚发动空袭。美国后来对叙利亚、伊朗采取的行动,与俄罗斯再度形成面对面的直接对峙,至今未能了断。

在中亚,“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以反恐为名攻打阿富汗。美国驻守阿富汗,在吉尔吉斯斯坦租用军事基地,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向驻阿北约部队提供给养,削弱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又颁布新的对阿战略,以打击“伊斯兰国”残余势力为名,行牵制南亚、中亚、俄罗斯以至中国之实。

3 互不相让的国家利益

美国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安全这些涉及国家直接利益方面产生的矛盾与冲突,也是两国结构性矛盾至关重要的体现。

维护国家主权,确保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实现国家利益的第一要素。而分裂或肢解俄罗斯,历来是美国政府致力的目标。

这些年来,美国借助互联网发展,希冀在俄罗斯复制它在世界各地搞颜色革命的成功经验,有组织有计划地不断加大对俄社会的直接渗透,试图通过派驻各种非政府组织,在俄各地培植反普京势力。

绞杀俄罗斯物质财富,美国是煞费苦心。早在1974年,为了限制同苏联贸易,美国出台了《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禁止为苏联、东欧等限制移民出境的国家提供贸易最惠国待遇和政府贷款担保。2011年,俄美双边贸易额达312.06亿美元。2014年,美对俄进行制裁,贸易额下降至292亿美元。双方在能源、材料、精密仪器制造和高新技术研发等重要领域,也从没有开展过实质性的合作。

贸易之争还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能源之争。俄罗斯与美国都需要持久获得更高的石油收入。2014年俄受美制裁后,争取更高的世界石油价格,当然是俄罗斯的优先选项。到2016年11月底,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和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产油国几经协商,终于达成从2017年起每日减产180万桶的协议。此后原油价格回升明显。后双方又两度延长减产期限,明确至2018年年底。2017年前十个月,俄罗斯出口石油2.14亿吨,比上年增长0.5%,实现出口收入769.3亿美元,比2016年同期的596.6亿美元提高了30%。美国也不甘示弱。2017年11月,美石油产量已达1003.8万桶/日,接近历史最高水平。2018年1月下旬,美国的石油产量为991.9万桶/日,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基本相当,其中页岩油的产量超过500万桶/日,成本为40美元/桶上下。国际能源署预期,美国油气行业将迎来跃进式繁荣,2018—2025年,美国将在全球石油供应增幅中占80%。

俄美两国在安全观上也是矛盾重重。在战略稳定问题上,《中导条约》《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这两个直接体现两国利益的条约正处于失衡的边缘。在反恐问题上,俄罗斯主张各国排除异见,精诚合作,强烈反对美国借合作之机对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在网络安全上,美国一直指责俄罗斯有“黑客”行为,2016年通过网络攻击干扰了美总统大选。

2018年2月2日,美国五角大楼发布新版《核态势审议报告》,强调美国现在面临比以往更多样、更先进的核威胁,希望更新核武库并发展新型低当量核武,期待条件成熟时同俄重启有关战略对话。俄外交部即刻发表声明回应,美新版报告宣称将允许使用低当量核弹头,可能致使小规模冲突演变为核战争;报告充斥对抗论调和反俄情绪,再次把俄作为假想敌,目的是为其提高军费、发展核能力寻找借口。俄将认真研究,并做好采取必要行动的准备。

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在实践中则往往互为前提、互为结果。俄美两国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尖锐对立与冲撞,决定了双方必然难以走近。在美国不放弃单边主义谋霸战略、不放弃地缘上挤压俄罗斯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放弃在国家利益方面搞对抗的条件下,不管美国总统换成谁,美国对俄罗斯的“折腾”都不会停。即使一时有所缓和,也是相对的、暂时的。

作者: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 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