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金孝龙:海上风电不能重走陆上风电老路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03-23 18:12:46
热度:

金孝龙:海上风电不能重走陆上风电老路日前,上海电气与西门子歌美飒正式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正式引进SG 8MW-167海上风电机组,再次刷新中国市场最大单机容量风电机组纪录。作为国内海

日前,上海电气与西门子歌美飒正式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正式引进SG 8MW-167海上风电机组,再次刷新中国市场最大单机容量风电机组纪录。作为国内海上风电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整机商,上海电气对海上风电的现状及未来有何思考和布局?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指出行业当前面临的种种问题,并给出了上海电气的解决方案。

行业进入新一轮整合周期

从群雄并起到几强争霸,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10年也是风电整机制造不断整合的10年。在经历过2007-2010年的高峰期和2011-2013年低谷期之后,风电整机行业正在步入新一轮的调整期。

“风电产业周期性强。高峰期时全国有80多家整机商,后来洗牌至30家左右。”金孝龙认为,“风电平价上网时代的来临,对风机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整机商的规模效益格外重要。在此背景下,风电整机制造行业在未来两三年仍将进一步洗牌。整机商数量或缩减至10家以内。”

金孝龙向记者表示,上一轮洗牌,其特征是整机商退出市场。这一轮洗牌,收购、重组、兼并的特征更加明显。“经过多年洗礼,能生存下来的整机商必定在某些方面有其一定优势,因此也就具备了并购重组的价值。”

伴随行业洗牌的是产业集中度提升。根据2016年的统计,前十家整机商已占到装机量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这一趋势仍在加剧。

正是基于以上的市场分析,加之风电业务在集团内部的战略地位,上海电气确立了在国内海上风电整机制造领域保持第一,陆上风电整机制造领域进入前三的目标。

谨防海上风电无序竞争

“十二五”期间,对于海上风电,企业处于观望阶段,我国只建成海上风电装机75万千瓦,仅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5%。最近两三年,海上风电才真正起步。

金孝龙认为,国内海上风电的竞争在2017年之前是1.0版本,2017年之后进入了2.0版本。在1.0时代,业主对于海上风机的机型可选择余地很小。在2.0时代,整机商加快了新机型的推出,开发商通过前几年的经验积累,对海上风电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机型的选择余地也更大了。

作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无疑希望看到海上风电市场的蓬勃发展。不过,在金孝龙看来,持续稳步发展最重要。他提醒,要谨防海上风电重蹈陆上风电的覆辙,避免进入无序恶性竞争阶段。

“必须对海上风电区别于陆上风电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弥补海上风电风险所付出的代价和陆上风电完全是不同数量级的。”金孝龙说。

他表示,一方面,要提升海上风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要适应对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不断下降的市场需求。但是,目前国内海上风电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隐性成本还没有浮出水面。比如,运维成本就没有充分的实证数据。

据分析,在一定价格差内,业主倾向于选择可靠性强的机组。但当价格差超过一定范围,业主则倾向于选择初始采购成本低的机组。显然,在目前国内的商业环境下,除了对投资收益率的考虑外,还受到一些非市场因素影响,也会左右业主对于风电机组的选择。

金孝龙认为,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已或多或少出现了海上风机恶性价格竞争的苗头。“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前景广阔,不可能只有一个玩家,所有玩家有义务共同维护好市场秩序,做大市场蛋糕。同时,也要正视并揭示海上风电市场的风险,而不能抱着赌徒心态去博市场。”

在他看来,一些国产化海上机组没有经过长时间实际运行的验证。整体而言,中国海上风电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这种状况下,海上风电制造有引发价格战的风险。

引进产品更要引进经验和方法

2016年,上海电气重磅引进6MW-154海上风机;2017年,上海电气再度引进7MW-154海上风机;此次,正式引进SG 8MW-167海上风电机组,将国内海上风电推进到8MW时代。

实际上,早在西门子和歌美飒合并之前,上海电气就已经与西门子保持了多年的合作关系。西门子在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占据70%的市场份额,是海上风电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者。正是通过与西门子的合作,上海电气将全球最先进的海上机型带入中国。

据介绍,上海电气与西门子歌美飒的合作,已经从单纯的技术引进步入到联合开发阶段,将充分利用引进技术的平台,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出更适合国内风资源条件和海床条件的海上机型。

在金孝龙看来,比引进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西门子歌美飒的合作,可以把欧洲成熟的海上风电发展经验和风险控制的模型和方法引入中国市场。“欧洲已有30多年海上风电发展历史,中国发展海上风电不需要重走欧洲曾经走过的弯路。”

在与西门子的多年合作中,让金孝龙感触最深的是,这家老牌跨国公司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把握和对产品完美的追求。诸如,对新品研发过程中的把控、对过程质量的把控、对供应商的把控、对制造安装调试过程的把控,对作业安全的要求和规范。

上海电气采取技术转让的形式,采用全球供应链,相对其他国内整机商来说,成本较高。金孝龙坦言:“上海电气要保持目前的海上风电领先优势,除了推出新机型外,还必须在降低度电成本方面早做准备。不仅要考虑当前,还要考虑2021年之后,一旦电价下调,如何保证业主的收益率。”

降低度电成本,一个途径是降低机组造价;另一途径是在保持机组造价不变的前提下,提升发电量。为此,上海电气一方面和西门子歌美飒联合开发适应中国风资源的机型;另一方面和西门子歌美飒全球供应链集团合作,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

金孝龙告诉记者,上海电气在引进技术进行国产化的同时,也助力中国供应商走向全球市场,推动中国供应链适应跨国巨头全球采购的需要。

金孝龙说:“中国海上风电区域特征非常明显。必须有不同的机型、不同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风资源区的要求。”

“有观点认为,大容量海上机组能够帮助度电成本下降,我认为这一逻辑并非在所有的环境下成立。”金孝龙表示,“某一个区域应用哪一个容量等级的机组性价比最高,必须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弯道超车

与签约引进SG 8MW-167海上风电机组同日,上海电气风电集团Iwind数据中心正式启用。这将成为上海电气为客户提供最优智慧风场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载体,也是其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又一利器。依托Iwind数据中心,将实现精准数据采集,缩短故障排除时间,并实现远程高效支持。

在金孝龙看来,智能化必须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迭代,可提高设备的智能程度。“在智能化的趋势下,第一步是不断优化整个风场的精细程度。第二步是实现从场控到集控的转变,实现对单台机组进行最优控制。”

尤其对于海上风电运维来说,可达性差,更需要远程故障诊断和处理。同时,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增强风机的自学习能力,优化风场控制。

“除了后市场运维外,在前期的研发阶段,充分应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也可大大缩短新机型的研发周期,实现从目前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升级到针对每一个风场的定制化设计。”金孝龙说。

目前,除了整机商外,业主、零部件供应商也都纷纷建设数据中心,造成多头投入,资源浪费。为此,金孝龙呼吁,应建立标准,开放数据,使数据充分发挥价值,助力整机商实现技术创新。“在智能化和大数据应用层面,中国走在了前列,这是中国风电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2018(第十四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会详情请点击https://www.xny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