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赵萍:呼吁政策力挺小风电发展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8-03-21 15:33:11
热度:

赵萍:呼吁政策力挺小风电发展巨额财政补贴一向是政府扶植某一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心剂。政策扶植之下,短短5年,我国风电行业便实现弯道超车,中国风电发展的速度之快超乎想象。然而近几年,风电

  巨额财政补贴一向是政府扶植某一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心剂。政策扶植之下,短短5年,我国风电行业便实现弯道超车,中国风电发展的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然而近几年,风电行业逐步驶出快车道,激烈竞争之下,风机整机价格“断崖式”下降,企业盈利空间严重挤压。

  分散式风电“钱”途何在?海上风电热土,为何难以做到“国外技术断奶”?上游压价、下游涨价的风电行业又将如何突破创新?

  专注于风电技术研发的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工程师赵萍作为风电一线科研人士,对我国风电的发展现状与困局有着更为直接的感受。6年来她在两会上提出有关风电议案7件。今年两会期间,《能源》记者独家采访了赵萍,一听她对风电发展前景与困局的心得体会。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部中心主任工程师赵萍

  >>>>《能源》:在我国,小风电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赵萍:当前,小风电已经应用到“高海边无”地区的军警、农牧民、森林防火、交通设施等各个角落,但又饱受诟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目前小风电技术不先进、不安全、不可靠、捕风效率低、基本发电少、成本高。立轴风机功率小;质量差、水平轴风机叶片易断裂。

  其次,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框架圆风电机组技术”及其小型产品在内的小风电新技术虽然在国际上有认证和大奖,但在国内起步困难、推广困难。

  第三,产业发展腾飞离不开政策的助推,相较于光伏产业和大风电产业,小风电备受冷落,补贴呼吁至今一直没有得到国家补贴与扶持。

  最后,两年前,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年多过去了,地方的发改委与农业部门对此规划重视度不够,其中的33个重大农业工程项目截止到现在,没有一个落到实处,其中 6个涉及小风电的项目,没有一个能够获得政府扶持。

  >>>>《能源》:上述存在的问题,是您提出《落实和增加小风电新技术、新产品补贴政策》建议的初衷?

  赵萍:产业发展腾飞离不开政策的助推,相较光伏产业和大风电产业,小风电备受冷落,补贴呼吁至今一直没有得到国家补贴与扶持。

  在我国,包括光伏技术及产业、大型风电技术及产业在内的清洁能源能够发展起来并领跑世界,而中小型风电技术及产品之所以越来越艰难,正是因为缺失国家的政策补贴与扶持。

  应看到,在我国“高海边无”偏远地区,需要离网型小风电电源来供热、供电,因为只用光伏发电无法满足日常需要,尤其是阴雨天、雾霾天和冬季下雪覆盖的日子。

  两年前,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年多过去了,地方的发改委与农业部门对此规划重视度不够,其中33个重大农业工程项目截止到现在,没有一个落到实处,其中 6个涉及小风电的项目,没有一个获得了政府扶持。

  基于以上案由,我提出了“政府应大力扶持和支持小风电新技术,给予小风电与光伏补贴政策同等的风光互补电源政策”建议,提出应在2018年上半年落实小风电扶持与补贴限期出台细则。对于政策的落实建议实施回访机制,以确保政策落实。

  >>>>《能源》:如何看待风电行业的技术创新?

  赵萍:我认为目前行业的创新能力依然分散。

  近几年大多数风电企业效益较差,且各企业市场份额小、体量小,致使研发投入不足。我建议从国家层面把行业力量集聚起来,风电同仁也需齐心协力提高中国风电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以助推行业发展。

  以海上风电为例,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许多风电企业把真金白银投入海上风电发展进行超大机组的开发,但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又不得不依赖国外的技术力量支持。

  与此同时,重要零部件创新度也不够,比如叶片、轴承、齿轮箱等,而且多数应用软件也来源于国外技术,中国企业依然在跟跑。

  风电的发展始于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到目前仍处于涉水阶段,强行上马导致研发创新乏力,很有可能重走“仰仗国外技术”的老路。国内培育十余年的产业仍做不到真正“断奶”,更难提与国外技术抗衡,只有仿照高铁的发展之路,举国之力凝聚创新技术力量,包括整合重组和技术创新力量集中,才能够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

  >>>>《能源》:如何看待行业低价竞争这一“顽疾”?

  赵萍:针对行业低价竞争“顽疾”,我认为“怪圈”迫切需要找到突破口。

  十年来,风机整机价格飞速飚降,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下降至去年的4200元/千瓦,直至如今的3700元/千瓦左右,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如此低价竞争最后导致了两个恶果:一是制造业研发投入更不够:大家心知肚明,整机行业已基本没什么盈利空间,更没有余钱、余力去做创新、搞研发;二是部件质量令人堪忧。

  虽然随着风电厂家生产趋稳,认证机构要求趋严,质量问题在近两年大幅好转,但我们仍需思索:在企业盈利能力低承压之下,风电行业如何兼顾质量与创新?如何挤出经费做研发?如何做好中间协调?这些都需要仔细研究。

  因此,我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应扶植行业稳健发展,不能贪大求全、急于求成,应扎扎实实稳步培育。此外,基于市场配置优质资源,风电的自主创新技术还能不适应高端市场,应整合创新资源参与市场竞争。

  从行业来讲,风电行业必须一起协调低价竞争问题,加强自律,不能无休止的把价格压低,更不能牺牲产品质量。与此同时,还应建立质量惩罚体系,认证部门需真正发挥第三方职责,对质量起到审查作用,以规范行业行为。(席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