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双反案幕后:制裁力度升级为哪般?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4-06-06 12:10:06
热度:

光伏双反案幕后:制裁力度升级为哪般?继2012年裁定向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反倾销税之后,6月3日,美国商务部再次裁定,初步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补贴行为,要求对

继2012年裁定向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反倾销税之后,6月3日,美国商务部再次裁定,初步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补贴行为,要求对35.2%的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额外进口关税,这也标志着2012年以来光伏业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

对此,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回应称,今年年初美方无视事实及法律依据,适用相互矛盾的原产地规则,对中国同一光伏产品再次启动调查并做出高税率初裁裁决。“美方对中国产品进行限制的做法,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保护色彩十分明显,势必使中美光伏贸易纠纷再度升级”。

美对我光伏再双反

据新京报报道,美商务部于当地时间6月3日针对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定,对从无锡尚德和其关联公司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征收35.21%关税,对从天合光能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征收18.56%的关税,对从其他中国制造商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征收26.89%的关税。


在美商务部初裁当天,光伏相关中概股受强烈影响,股价齐齐下跌。其中,英利绿色能源下跌6.05%,跌幅最大,韩华新能源跌4.98%,晶科能源跌4.18%。港股市场上,保利协鑫能源6月4日也大跌6.48%。这是美方在2012年11月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已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的情况下,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并试图征收高额税。

事实上,为了回应德国光伏企业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美国分公司的申诉,美国商务部今年1月23日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根据美方程序,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分别于8月和10月对上述调查作出终裁。如果两家机构均作出肯定性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商务部将要求美国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关税。

值得玩味的是,5月21日,上海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期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代表中国光伏行业曾发表正式联合声明,对美国双反调查表示坚决反对,但是美国的双反大棒依然袭来。

另据了解,美国此次双反,据业内预计,或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30亿美元的影响。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曾表示,一旦征税,中国光伏产品将会被挡在美国市场以外,而美国光伏行业也将受到较大打击,当地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将明显上升,美国光伏应用市场或将萎缩一半。

有鉴于此,我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频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不能解决美光伏产业自身发展问题,希望美方审慎处理此次调查,尽快终止调查程序,为促进全球光伏产业创造良好竞争环境。中方也将密切关注案件的进展,并保留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法务总监樊振华昨日也表示,公司对美国商务部不顾中国企业的合理诉求与反对执意征收高额惩罚性临时关税感到非常遗憾。

他称,针对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反补贴初裁税率,公司将对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梳理,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因目前仅为初裁阶段,最终的税率情况、产品范围等问题需要在后续现场核查与审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公司将根据相关事项的逐步澄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并积极应对。

此外,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表示,美国是中国第三大海外光伏市场,出口占比仅为10%,而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却高达50%。中国光伏产品依靠物美价廉的强大竞争优势席卷北美,美国政府出于保护本国光伏企业的目的对中国光伏企业开展“双反”调查。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光伏产品90%左右用于出口。其中,欧洲为第一大市场,美国次之。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国光伏产品75%至80%出口至欧洲,美国占近10%。

据王晓坤介绍,在美国此前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时,我国光伏企业采用在国外建造组装厂,绕道台湾出口等方式应对。美国虽然“双反”,却没能遏制中国光伏产品的实际出口,但毕竟增加了出口成本,我国企业可采用的应对方法也相应减少。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认为,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环境已触底,反弹呼声高,很难再恶化。但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并网政策、监管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却未落实到位,行业复苏仅是表明现象,国家层面还需尽快给出更多明确“指示”。

但王晓坤则表示,短期内不看好光伏业。国内光伏产业链不流畅,上游制造产能过剩,下游电站建设少,并网问题等仍待解决。

对此,中宇资讯分析师潘兴盛也表示,“双反”致出口受限,对国内大量的生产厂家和相关进出口贸易中间商造成冲击,积极建设下游配套设施,拓展内需等或将成为我国光伏产业乃至其他出口依赖度较高的产业的后续发展道路。

美国双反“损人不利己”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实际上,美国的光伏双反,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美国智库学者与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警告称,许多美国太阳能制造商依赖于全球光伏供应链,美国征收双反关税的做法也会损害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的利益。

对于美国商务部刚做出裁定,代表约90家美国太阳能企业的平价太阳能联盟当天发表声明,对商务部的裁定表示失望,称这对整个美国太阳能产业来说是一次重大挫折,因为它将推升美国太阳能产品价格,并减少太阳能相关就业岗位。

该联盟还指责美商务部扩大光伏产品调查范围,完全忽视现行有效的原产地规则,也不符合其2012年对光伏产品调查范围的相关裁定。该联盟认为,单靠贸易诉讼并不能解决光伏产品这个全球性争端,最好的方式是美中两国政府协商解决。

而根据美国非营利机构太阳能基金会发布的调查显示,去年美国太阳能行业聘用员工约14.3万人,其中约一半来自太阳能安装相关岗位,太阳能制造相关岗位仅占21%。从新增就业来看,去年太阳能行业就业增长约20%,其中大部分来自太阳能安装、销售和配送以及项目开发等岗位,太阳能制造相关岗位增幅不到1%,“美国的双反,除了推高美国太阳能产品价格之外,对自身就业也产生巨大冲击,所以美国这种行为无疑就是损人不利己。”光伏行业专家赵玉文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美国商务部现在的调查,是上一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延续,主要目的是通过遏制中国在新能源市场上的作用来打压中国,“这种不公正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美都没有好处。”

那么,美国商务部为何要挥舞“双反”大棒呢?据证券日报报道,美国之所以要对中国光伏企业再次下狠手,表面上看,主要是为了保护和发展美国本土新能源企业。奥巴马曾表示要在清洁能源方面作出贡献,其中光伏产业是他们看重的亮点。但美国光伏企业生产要素成本高,而中国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低,在这一领域美国企业根本竞争不过中国企业。因此,美国想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维护本土光伏企业的发展。

不过,美国的算盘并不如意。在“双反”保护伞下的美国光伏企业不仅没有得到预想的发展,而且美国的光伏市场因“双反”深受打击。因此,如果真是为了美国内光伏企业的发展,美国就不会再次做出对中国光伏产品征税的决定。

坦白讲,光伏贸易争端只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缩影。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的贸易摩擦中,美国习惯于抡起贸易制裁大棒,对中国企业围追堵截、穷追猛打。特别是中国在新兴产业的领先发展格局,使得美国坐卧不安,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围剿、阻碍、遏制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其目的在于遏制中国发展,这是美国既定战略。

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但是,美国在新能源领域挑起贸易摩擦,向全世界发出了贸易保护主义和阻碍新能源发展的消极信号,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挑战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光伏属于战略性产业,各个国家都把它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光伏生产大国,高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尽管中国光伏业存在许多问题,也遭遇了行业发展的危机,但是,我国光伏产业却在某些国家的围追堵截中不断发展,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核心技术环节不断获得突破,生产工艺持续优化,规模化生产稳定性也逐步提高,中国正从光伏生产大国向光伏生产强国迈进。

和平崛起是中国既定的战略,作为第一大贸易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会因为美国的制裁而停滞不前。相反,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一系列贸易摩擦,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于美国双反调查,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胡磊表示,今年光伏产品的内需逐渐增大,现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具备相应的抗压能力,因此美方行为对比起之前欧盟的双反调查只是“小的波澜”。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称,过去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有90%都出口国外,而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国内的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国外的市场也更加多元化。“原来出口的光伏产品中,70%出口到了欧洲,20%左右出口到美国。现在欧洲占比大幅下降,美国所占比例也缩水,亚洲市场则占到了将近50%”。

中宇资讯分析师潘兴盛认为,从目前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来看,同样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虽然产量巨大,但产品缺乏核心技术,质量达不到先进水平。且国内下游的配套工程内需较差,产品多依赖出口消化。

卓创咨询分析师王晓坤则指出,中国现在的光伏产品是在带病发展,如果这次双反可以倒逼中国光伏产业合理调整,使得行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未尝也不是好事。

孟宪淦表示,中国要想在新能源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创新能力与核心技术。“过去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是通过扩大规模、压低价格来占据市场。现在这条路走得不通畅了,我们的发展思路需要调整。以后要靠技术区占领市场,核心技术与高端产品才是核心的竞争力。这种调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方式,与国家调整的大方向是一致的。美方的行为要促使我们思考,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