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天然气价飙涨 人民日报:让公共政策更有民生温度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12-06 10:41:21
热度:

天然气价飙涨 人民日报:让公共政策更有民生温度近日,两则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一则是由于供暖需求大幅增加,河北省天然气供应处于严重紧张状态;一则是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城区发生供暖迟到现象。

近日,两则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一则是由于供暖需求大幅增加,河北省天然气供应处于严重紧张状态;一则是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城区发生供暖迟到现象。问题出现后,河北省紧急实施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及时启动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临汾市各级干部也加班加点攻克难关,全力做好供暖扫尾工作。

相关政府部门的及时应对、务实举措,回应了老百姓的民生关切,在冬日里传递了暖意。情况虽已好转,但在清洁取暖的大趋势下,天然气供应紧张、供暖不顺畅等问题,值得重视与反思。今年冬季,北方部分地区加快推进“煤改气”。环保部划定的“禁煤区”,也迎来第一个冬天。天然气需求量短时间内激增,考验供给能力;取暖、燃烧设备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时间长、成本高,无法一蹴而就。两种因素相互叠加,导致部分家庭遭遇供暖困难。

应当认识到,“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是我国北方地区改善大气质量的有效手段,从长远来看,也是推广清洁能源、优化环境治理的必由之路。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改”,而在于“怎样改”。其实,“煤改气”不仅事关大气污染防治,也牵涉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深层次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此次华北局部地区出现“气荒”是多重因素叠加,政策上的一刀切、执行上的操之过急,也是一个原因。因此,推进“煤改气”须统筹兼顾,除了要算政治账,也不能忽视经济账、供需账,更应把民生摆在突出位置,要想方设法让群众的屋子暖起来、热起来。

现实中,公共政策往往难以一步到位,谋划决策需要多一些全局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公共政策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以“煤改气”为例,政策上游对接我国乃至世界能源市场,下游的政策效果则事关居民取暖、企业生产、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可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制定决策切不可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而需要进行全面、系统、多维度的分析研判,做好应急预案。同时,落实公共政策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譬如,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历史过程,善用“巧劲”才能事半功倍。眼下,一些地区已经意识到问题,在天然气供给短期内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开发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就较好实现了能源结构的多元化,确保不让一家一户挨冻过冬。

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常面临刚性压力。例如,环境保护已成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甚至具有“一票否决”的效力。也正因如此,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富有效率、成果丰硕,赢得了广泛赞誉。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地方在执行层面也要防止急躁化,大干快上反而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现实中,少数农村地区出现的“散煤拉走了,壁挂炉却装不上”“壁挂炉装上了,燃气却进不来”的窘境提醒我们,如何优化公共政策的价值排序,让政策从制定、落实到反馈、调整的全链条充满民生温度,是非常值得省思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保护环境和保证供暖,从来都不是互相矛盾、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的核心要义,都在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脚于增强老百姓获得感这一根本目的。让公共政策多一些人文关怀、民生观照,我们的发展也必将更有质量、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