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尴尬了:“煤改气”完成,开始供暖了,“气”却没了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11-23 11:34:59
热度:

尴尬了:“煤改气”完成,开始供暖了,“气”却没了在环保重压之下,近一年多以来,各地掀起了“煤改气”、“煤改电”热潮,随着冬季保供期来

在环保重压之下,近一年多以来,各地掀起了“煤改气”、“煤改电”热潮,随着冬季保供期来临,天然气供应形势愈发严峻,采暖季来了,却出现“气荒”的尴尬情形。

今冬采暖季到来,天然气供应紧张

2017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中国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发布《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7)》,报告称,预计2017年中国全年天然气消费量2303亿~2343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7%,同比增长245亿~285亿立方米,增速11.9%~13.8%。

伴随着“煤改气”的实施,北方天气然需求急速上升,天然气消费量大幅增长,呈现“供不应求”的现状,这种问题在实施“煤改气”的地区尤其明显。

在本月15日,陕西西安更是出现因天然气短缺,造成170多个小区居民无法正常取暖,居民表示:“盼啊盼啊,不说提前供暖了,竟然正常的11月15日都不能供暖,太难以接受了。”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出现这种意外始料未及,今年公司提前进行了充分的供热准备,希望能够高质量的保障市民用热,但供暖即将正式开始,天然气严重缺气的状况却突然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时急的人团团转。

天然气供应严峻,多地上调天然气价格

随着天然气供应形势严峻,北京、青岛等多地都上调了天然气价格,幅度多在10%左右。

业内认为,鉴于天然气供不应求这一局面,预计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省市上调天然气价格。

中石化表示,随着全国环保治理的全面开展以及北方地区“煤改气”的大力推动,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大幅增加。进入采暖季后,北方地区采暖用气与南方地区发电用气需求将大幅提升,冬季极端天气也将极大增加天然气市场供应难度。

应对天然气供不应求应多措并施

2017年是我国天然气由冷转热的转折之年,随着冬季供暖期的来临,尤其如遇持续低温天气,天然气供应压力无疑更加严峻,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在此现实语境下,一些地方纷纷上调天然气价格,意图通过价格杠杆来调整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自然无可厚非,甚至有其必要。而且相比历年冬季天然气价格上调幅度,今年的天然气价格市场性质更加明显,反映了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由于经济好转及“煤改气”的大力推广所产生的供不应求的格局。凡此这些,都在所正常,可以理解。

但于此同时,单纯的上调价格,看似可调整市场供需矛盾,达到一种平衡,可说白了,更多的恐怕是抑制了市场需求,而不是满足市场了需求,因而很可能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这是其一。其二,天然气是基础性、资源性产品,事关民生,而且是一种“刚需”。特别是放在冬季供暖要追求“绿色低碳清洁”的大背景下考量,就更是这样。

因此,应对天然气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价格杠杆当然可以利用,涨价也可以理解。但鉴于其“属性”不一般,显然不能一“涨”了之,而是应多措并施,尽量增加市场供应,满足民众取暖以及其他基本生活需求。

事实上,为了应对今年冬季天然气需求剧增的局面,确保民生用气,国家有关部门早就进行了动员部署。一是要求地方政府签署确保民生用气的责任状,二是要求上游企业加大生产和进口,三是寻求通过市场化手段调配资源,确保民生基本生活所需。可见“顶层设计”是好的,举措都给力,就怕少数地方政府对此视而无见,敷衍应付。也怕相关企业将增加天然气供应当成了一句口号而“实不至”,结果热闹了半天,好举措落空,最终还是一“涨”了之,民生受伤。

长远来看,天气价格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只有加快体制改革,把竞争性的环节放给市场,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实行公平开放,通过增加竞争来降低成本,才是应对天然气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进而促进天然气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