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常熟经开区:转型突破,加速迈向现代产业园区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11-17 09:41:35
热度:

常熟经开区:转型突破,加速迈向现代产业园区近日,省政府公布《关于2016年度全省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情况的通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110个经济开发区评比中排名第五

  近日,省政府公布《关于2016年度全省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情况的通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110个经济开发区评比中排名第五。这项排名主要围绕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开放水平、生态文明、集约水平、社会贡献、管理水平7大类共64项指标进行评价打分。能够在众多开发区的竞争中跻身前列,足以体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

  “我们将以国内知名的开发区为标兵取长补短,以省内领跑的开发区为标杆谋篇布局,在经济总量、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争先进位,加快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常熟市委常委、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建强说,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走精准发展道路,以产业之精带动发展之精,以精准定位实现精明增长,力争为精致常熟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4+4”战略掀起转型发展“冲击波”

  纵观20多年的发展历程,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注重产业的更新,但这种更新并非不顾一切推倒重来,而是基于自身优势的理性选择,旨在实现培育新动能与改造传统动能的同步推进。

  在发展初期,依托滨江临港优势,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并形成了“电力能源、高档造纸、精细化工、钢铁建材、港口物流”五大传统产业集群。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随着观致汽车和奇瑞捷豹路虎汽车两大整车企业的落户,开发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了“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创新创意”五大新兴主导产业,形成了“新老齐飞”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进入“十三五”,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上绘制了新一轮发展路线图,以实施“4+4”转型战略,推动钢铁、造纸、化工、港口物流4大传统产业向高端转型,增强适应市场和环境要求的能力,尽快实现破茧重生;发展汽车、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4大新兴产业,特别是培育好汽车主导产业发展,使新经济成为新增长的动力源泉。

  构建新产业格局,“破局者”依然是“汽车”。除了两大整车项目,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吸引了40多家国际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落户,行业总投资超过65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沿江核心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21%。

  可以说,汽车产业正在塑造新的产业格局。因此,推进“4+4”转型战略,核心就是壮大汽车主导产业。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力推动整车横向扩张,产业纵向延伸,构建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新生态,打造“活力汽车城”。

  横向发展,打造先进整车制造基地。在扩大整车产销规模的同时,拓展整车产品门类,特别是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推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生产。

  纵向延伸,打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瞄准汽车后市场,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汽车主题公园项目;优化零部件产业布局,积极打造整车企业20公里零部件配套圈;发展汽车金融产业,促进汽车行业消费。

  “4+4”转型战略推出后,掀起了阵阵发展“冲击波”。烨辉科技积极对接汽车产业,发展汽车镀锌钢板方向,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耀皮玻璃将原有平板玻璃生产线转为汽车玻璃和节能镀膜玻璃生产,有效化解落后产能。今年以来,这里的传统优势产业掀起升级热潮:钢铁产业重点转型生产汽车钢板产品,配套区内整车制造需求;化工产业从一般化工转型为精细化工和化工制药,特别是转向汽车用锂电池负极材料;港口物流利用常熟港公铁水联运优势,发展整车物流和平行进口车业务。

  聚力创新为可持续发展布局“能量场”

  “4+4”产业布局之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蝶变重生,而在不远的将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也铿锵落子,积极引进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为产业的持续更新布局“能量场”。

  吸引海内外科技企业和高水平研发机构落户,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9家大学研究院(所)共建大学研究院,这些研究院积极对接本土产业发展,提供科研创新技术支持,并大力引进科技双创企业。

  依托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目前,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42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科协国家级海智基地、国家级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火炬计划公共创新平台等创新载体。

  推进产城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滨江新城是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配套区内国际产业、提升沿江城市功能而打造的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城市新区,规划用地21.02平方公里,中心区4.3平方公里已初露端倪。学校、医院、公园、政府服务机构等公共配套基本建成投用;滨江花园、长泰花园、华臣天邑等住宅小区陆续形成;滨江邻里中心、江南印象童心小镇、宝鸿商业广场等项目构成的多层次商业格局日趋成形。

  “企业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比如,起步之初,我们得到了资金、住房以及办公用房等各项补贴,使企业团队能够安心地进行研发工作,为发展奠定了基础。”海归博士史晓华毕业于英国巴斯大学光电子学专业,曾在英国知名公司担任多年研发总监,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几年前,史晓华来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苏州光舵微纳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应用于半导体、光学光电、生物检测行业的微纳米压印设备。得益于优良的创业环境,史晓华和他的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全自动量产型纳米压印设备,一举打破国外垄断这一市场的局面。公司至今已申请专利20多项,还成功登陆“新三板”。

  一个要素集聚“强磁场”已在长江边建成。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已引进200多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其中列入国家“千人计划”的1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54人,苏州市“姑苏人才”计划42人。未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和培育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高科技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依靠实施科技人才“双百”引进计划和“533”培育计划,“十三五”期间,力争再引进100名领军型“双创”人才、100家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双百”企业年销售超1000万50家、超3000万30家、超亿元3家以上。

  128项环保工程向生态文明要效益

  走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只见碧水蓝天,绿荫环绕,鹭鸟成群,处处给人宁静的感觉。得益于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成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底色”。

  强力治污保绿。今年以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以赴推进“263”专项行动,以项目化落实减少煤炭消费总量、治理船舶码头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环境隐患等环保整治任务,到年底将基本完成128项重点工程。其中,常熟电厂、华润电力两家大型发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环境效益,每年能减少排放1400吨二氧化硫、610吨烟尘和2160吨氮氧化物。

  在环境保护上出“硬招”的同时,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大力“掘金”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污染,并成功争创“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

  “小循环”。烨辉科技、科弘材料主要从事镀锌、彩涂生产,为解决钢材酸洗过程中废酸的出路,两家企业从奥地利全套引进单套价值达300多万美元的废酸再生回用装置,盐酸回收率可达95%以上。此外,在彩涂钢板的生产过程中,配套建设了有机废气催化焚烧装置和废热回收系统,年节约天然气用量超过500万立方米。

  “大循环”。引进美国特种矿物有限公司与芬欧汇川合作组建常熟美特钙业公司,以芬欧汇川热电厂锅炉尾气作为原料,将净化后二氧化碳与石灰反应生产造纸用碳酸钙,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了锅炉温室气体的排放。又比如,推进理文化工建设氢压站扩建及氢气管道输送项目,将氢气压缩提纯至99.9%后,液化空气(常熟)有限公司负责采购高纯氢气,经加工生产后可满足开发区及周边企业的需求。

  “再循环”。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复印机再制造项目通过对收回旧复印机进行再制造,以较少的原材料消耗,就可以使复印机性能达到新机水平,既降低了成本,又保障了质量要求。目前已通过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现场验收。

  开发区还致力于提升区域安全环境管理水平。通过推进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项目,保证系统在监测到污染物超标排放时能第一时间发出预警,让企业在第一时间作出反馈。同时,建设监控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对重点危险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预警和日常管理。(本版撰稿 陆耀光 葛昊旻 李仲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