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人工智能支撑体系日益完善 无线充电有望成为标准配置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11-03 16:39:06
热度:

人工智能支撑体系日益完善 无线充电有望成为标准配置即将于11月7日-1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注定又是一场智能制造领域的盛事,诸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应用

即将于11月7日-1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注定又是一场智能制造领域的盛事,诸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将在本届大会中竞相登场、争奇斗妍,并推动人工智能市场再度升温,引领中国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升级,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支撑体系日益完善,很多人工智能产品已经进入百姓家庭,如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虽然它们还没有美国大片《终结者》中所描述的那么先进,但从遥不可及的人工智能概念一步步变为现实却是不争的事实。人工智能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如何完善包括充电方式等智能设备环境支撑体系,都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传统手动充电不符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如今的人工智能设备可以在胜任一些复杂脑力劳动的同时,辅助人类进行记忆和逻辑运算等活动,但是目前研制出的自动化系统或者机器人虽然可以代替部分人类劳动,却还没有达到可以实现人类多方面协调和自我学习升级的智能水平,要制造出一款可以完全拥有人类智慧的设备,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为人工智能设备提供更为完善的支撑体系,使其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最典型的应用就是自动驾驶。目前,奔驰、丰田等很多大型汽车企业都在研究无人驾驶的汽车,像007电影中的那种拥有自主辨别路况、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汽车也许很快就会成为现实。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自动驾驶汽车还不能实现完全自动化,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是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传统的充电方式存在安全、防盗、成本及便捷性等诸多问题,亟待寻找最新的能源续航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充电方式问题,也是其“高端产业低端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传统手动充电方式并不符合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插接式有线充电也存在着有火花、触点老化、不宜定位等诸多问题。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工作时因电量耗尽而停止工作后,还要拖着长长的电源线依靠人工插拔实现能源续航,确实很让人难以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恰恰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的一大窘境。

长期关注无线充电的中海阳创始人薛黎明表示,全球很多大牌的互联网企业,包括谷歌、facebook等都在做无人驾驶、VR等相关产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电力续航方式。事实上,如果马路上走的都是无人驾驶的汽车,采用人工充电的模式显然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无人驾驶加上通过后台控制的自主无线充电系统。

无线充电有望成人工智能设备标准配置

国务院今年7月引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到,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为了尽快迎头赶超,《规划》在“重点任务”中特别提出,要构建自主适应环境的混合增强智能系统、人机群组混合增强智能系统及支撑环境。

业内专家认为,能源即为人工智能环境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传统能源续航的诸多弊端,无线充电应该成为其中的重要考量。事实上,有关推动无线充电产业发展的举措也见于主管部门的多项文件中。而且,无线充电的多项国家标准制定都已启动立项,包括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启动的《无线充电技术标准-通用要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导的《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等。

目前在人工智能设备所需要的能源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国内企业已经积极行动。作为无线充电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商,伽行科技基于智能移动机器人、无人机等AI设备的痛点,研发了全系列规格的无线充电产品和面向人工智能的应用设备的解决方案,并将亮相本届工博会。安装了这些无线充电系统后,当机器人或无人机等设备靠近无线充电平台时,平台会自动检测并启动无线充电;通过无线充电平台能够随时监控机器人充电状态、电池寿命以及电池性能的变化,保证充电安全。

据了解,在新能源汽车的无线充电方面,伽行科技除了提供无线充电系统、充电管理服务、技术咨询外,还将顺应电动汽车的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无人驾驶和汽车共享的发展趋势,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挖掘技术,通过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平台,将充电网与车联网、互联网三网合一,能够对电动汽车充电、电动汽车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共享等情况实时监控、精准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