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规范检验检测活动 江苏省检验检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来源:节能环保网
时间:2024-09-03 10:00:01
热度:

2024年09月03日关于规范检验检测活动 江苏省检验检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的最新消息: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9月2日发布《江苏省检验检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规范检验检测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检验检测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检验检测条例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9月2日发布《江苏省检验检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规范检验检测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检验检测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检验检测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为了规范检验检测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检验检测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取得行政许可和应当实施监督管理的检验检测机构,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机构的定义】本条例所称检验检测,是指依据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或者约定的方法,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确定被检对象特性,并出具数据、结果或者报告(以下统称检验检测报告)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专业技术组织。

第四条【基本原则】从事检验检测活动,遵循守法诚信、客观独立、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五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检验检测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检验检测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产学研测融合,健全扶持、奖励政策,促进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和社会共享。

第六条【各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检验检测活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指导、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履行检验检测活动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场监管、公安、司法行政、生态环境、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气象、国防动员、通信管理、自然资源、海关等依法对检验检测机构负有资质许可或者行政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检验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有关行业领域中涉及的检验检测活动监督管理职责不明确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七条【行业协会的职责】检验检测相关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和相关标准,规范和引导检验检测行业有序发展。

第二章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

第八条【基本条件】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人员、工作场所、环境、设备设施和管理体系。

法律、行政法规对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有资质许可规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许可;依法应当取得资质许可但未取得的,不得从事相应的检验检测活动。

第九条【检验检测能力保障】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持续具备与其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能力。

取得资质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参加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的能力验证,以保证持续符合资质许可条件和要求。能力验证相关检验检测项目结果不合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整改期间不得向社会出具包含该检验检测项目的数据、结果。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加有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开展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或比对活动。

第十条【信息公开】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办公场所、官方网站或者以其他公开方式对其遵守法定要求、独立公正从业、履行社会责任、严守诚实信用等情况进行自我承诺,公开其取得的资质信息,并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准确性负责。

第十一条【人员基本要求】检验检测机构不得聘用法律、法规禁止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

法律、行政法规对检验检测人员的执业资格或者从业要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公正原则】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独立于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的因素影响,保证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真实、客观、准确、完整。

第十三条【保密义务】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等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四条【责任归属】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责,依法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监管配合】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配合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统计调查等工作。

第三章检验检测活动

第十六条【检验检测合同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开展检验检测活动,应当与委托人签订检验检测服务合同,约定检验检测项目、标准依据、样品获取及处置方式、报告形式等内容。

检验检测机构与委托人约定的检验检测规程或者方法等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强制性规定。

第十七条【样品管理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通过采样、抽样等方式获取样品的,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实施,并与委托人约定采样、抽样的具体要求,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由检验检测机构负责。委托人送样检验的,送检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由委托人负责。

检验检测机构和委托人应当对样品的来源、识别信息和基本状态进行确认。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对样品进行保管和处置,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

第十八条【检验检测报告的出具】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规程或者约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检测,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其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检验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验检测专用章,并依法依规使用相关资质标识。

第十九条【报告存档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活动的原始记录、检验检测报告和电子数据记录建立档案,并至少保存六年。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检验检测报告、纸质原始记录和电子储存数据记录应当互为印证,可追溯、可溯源。不得存在下列行为:

(一)检验检测报告、纸质原始数据和电子存储数据记录不一致,不能对应;

(二)所保存的检验检测报告和发放的检验检测报告信息不一致;

(三)检验检测报告所载明的时间与存档原始记录的时间相矛盾;

(四)其他违反报告存档要求的情形。

第二十条【数据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检验检测活动中获取的相关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正确性。

第二十一条【不得出具不实报告】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不得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检测检验活动形成的数据、结果以及相关记录与客观实际不一致,导致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错误或者无法复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不实检验检测报告:

(一)样品的采集、标识、分发、流转、制备、保存、处置不符合标准等规定,存在样品污染、混淆、损毁、性状异常改变等情形的;

(二)使用未经检定或者校准的仪器、设备、设施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的检验检测规程或者方法的;

(四)未按照标准等规定传输、保存原始数据和报告的;

(五)违反规定要求,在多个检验检测数据中选择性使用或者不合理修约,对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的;

(六)其他检验检测过程不符合规定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报告】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指使、利诱、胁迫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检验检测机构和其人员故意使检测检验活动形成的数据、结果以及相关记录与客观实际不一致,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虚假检验检测报告:

(一)未经检验检测的;

(二)伪造、变造原始数据、记录,或者未按照标准等规定采用原始数据、记录的;

(三)减少、遗漏或者变更标准等规定的应当检验检测的项目,或者改变关键检验检测条件的;

(四)调换检验检测样品或者改变其原有状态进行检验检测的;

(五)伪造检验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验检测专用章,伪造签名或者签发时间的;

(六)使用可以实现非法修改、非法自动生成检验检测数据的仪器设备或者软件程序的;

(七)违反规定要求,私自比对、串通、虚报能力验证数据、结果的;

(八)其他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超出许可范围】依法取得资质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不得超出许可能力范围、时间范围、地点范围开展检验检测活动。

第二十四条【检验检测报告的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法向社会公布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应当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完整,不得伪造、变造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不得作误导性的解释和说明。

检验检测报告确有错误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更正,按规定召回,并予以标注或者说明。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协同监管】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跨部门监督管理协同机制,综合协调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实现违规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

第二十六条【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省级社会信用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检验检测机构信用监管机制,结合风险程度、能力验证及监督检查结果、投诉举报情况等,对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各级社会信用综合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归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资格、监督检查结果以及行政处罚等信息,根据信用等级采取差异化的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十七条【智慧监管】各级数据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完善数据信息收集、处理上报和全过程追溯制度,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实施数据信息共享,强化数据分析和运用,提升检验检测智慧监管水平。

第二十八条【监督检查的职权】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二)向检验检测机构、委托人等有关单位及人员询问、调查有关情况或者验证相关检验检测活动;

(三)查阅、复制有关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发票、账簿及其他相关资料;

(四)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投诉举报线索,对涉嫌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检验检测机构相关场所、仪器设备实施登记保存或者采取强制措施;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九条【政府采购服务排除的情况】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因履行职责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委托检验检测的,应当按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方式进行。

对因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受到处罚的检验检测机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按照失信惩戒措施清单执行联合惩戒。

第三十条【能力验证】省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统筹组织本行业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核查检验检测机构持续符合资质许可的技术能力要求。

设区的市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督管理需要制定能力验证计划,报经相关省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同意,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检验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第三十一条【专家管理】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聘请检验检测技术专家,承担资质许可和监督管理工作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建立技术专家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三十二条【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检验检测机构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章发展与促进

第三十三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科学技术、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平台布局,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第三十四条【资源共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设立独立的检验检测机构,开放共享检验检测资源。

第三十五条【公平竞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构建公平竞争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保证各种所有制检验检测机构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第三十六条【技术自主创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加强检验检测领域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仪器设备研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实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第三十七条【产业协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嵌入全产业链,加强与企业需求对接,健全检验检测服务体系,提升检验检测供给和服务水平。

第三十八条【检验检测标准化】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检验检测机构牵头或者参与相关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宣贯,推动标准实施。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承担或者参加国内外检验检测相关领域标准化组织工作,参与标准验证。

第三十九条【人才培养及激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加强与检验检测机构合作,建设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开发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培训课程,提供专业培训,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将检验检测专业能力、业绩和成果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内容,对在检验检测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以按照规定放宽职称申报条件和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

第四十条【区域协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区域检验检测协同发展,加强技术能力、专家选用等领域合作,促进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结果互认。

第四十一条【国际合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宽合作与交流渠道,加大检验检测服务品牌培育力度,提升机构品牌知名度与贸易便利化水平。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法律责任适用范围】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未取得资质的处罚】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条例八条第二款规定,未依法取得资质许可擅自从事相应检验检测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四条【未按规定参加能力验证的处罚】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未按规定参加能力验证的,由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暂停在相应项目参数上的资质,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并缩减其资质许可项目参数。

第四十五条【信息公开的处罚】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公开的资质信息不真实、不全面、不准确的,由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从业规定的处罚】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聘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从业或者无执业资格的检验检测人员的,由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拒不配合监督管理的处罚】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拒不配合监督管理工作的,由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四十八条【检验检测报告的处罚】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未按要求使用检验检测机构公章或检验检测专用章的,由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报告存档的处罚】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未按要求保存检验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和电子储存数据记录的,由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出具不实报告的处罚】检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由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一年的行业禁入。

第五十一条【出具虚假报告的处罚】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或者指使、利诱、胁迫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由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改正期间不得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许可;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一至三年的行业禁入,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超范围出具报告的处罚】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超范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的,由县级以上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许可。

第五十三条【部门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生效日期】本条例自20XX年X月X日起施行。

  1. 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双随机”监督抽查 山西省将组织开展2024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
    2024-08-28
  2. 典型案例丨南充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 监督管理不力
    2024-08-22
  3. 东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措并举 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024-08-19
  4. 重庆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2024-08-01
  5. 监督检查50家 广西将开展2024年全区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工作
    2024-06-19
  6. 江西印发《加强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的若干举措》
    2024-06-05
  7. 贵州省关于开展2024年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的通知
    2024-05-09
  8.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落实《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
    2024-04-24
  9. 《浙江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督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2024-04-07
  10. 2024年上海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2024-03-21
  11. 重庆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稿)
    2024-03-21
  12. 河南省检验检测认证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4-03-21
  13. 资阳市雁江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4-03-15
  14. 宁夏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技术评审工作细则(试行)
    2024-03-11
  15. 江西省《加强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 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若干举措(征求意见稿)》
    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