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英普环境:核心技术或存替代性,监事现身同业公司专利发明人名单
2024年08月22日关于英普环境:核心技术或存替代性,监事现身同业公司专利发明人名单的最新消息:《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 春山/作者 夕山 汀鹭 映蔚/风控1998年,在杭州电化总厂工作近十年的工程师茅李峰,创立了杭州英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普环境”)。时过境迁,
《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 春山/作者 夕山 汀鹭 映蔚/风控
1998年,在杭州电化总厂工作近十年的工程师茅李峰,创立了杭州英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普环境”)。时过境迁,茅李峰带领着英普环境冲击北交所,英普环境或将迎来一场“大考”,其背后浮现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方面,英普环境超七成销售集中于华东及华北区,然而,2021年,华东及华北区域污水处理率均超97%。对此,英普环境表示,下游市场新需求来自设施改造及再生水利用。然而,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额已“两连降”,英普环境成长能力或承压。另一方面,相比同行,英普环境发明专利数量垫底,其一项核心技术与同行类似,或存可替代性。此外,令人蹊跷的是,英普环境的监事或现身于前员工控制的同业公司,或“贡献”专利。
一、下游市场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额“两连降”,英普环境成长能力或承压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电力等各个领域。
定位于污水处理行业的英普环境,称未来市政污水处理需求主要来自设备提标改造和再生利用。然而,2021-2022年,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额连续下降。
1.1 2020-2022年,华东及华北区域合计收入占比超七成
据英普环境签署于2023年6月15日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2020-2022年,英普环境营业收入分别为2.14亿元、2.05亿元、2.77亿元。同期,英普环境净利润分别为2,053.17万元、2,691.58万元、3,447.63万元。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测算,2021-2022年,英普环境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4.39%、35.5%,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1.09%、28.09%。
据招股书,英普环境的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水处理化学品、水处理装置及配件和相关水处理技术服务。
2020-2022年,英普环境的水处理化学品收入分别为4,244.11万元、4,879.56万元、5,143.1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84%、23.88%、18.59%;水处理技术服务收入分别为2,882.81万元、4,045.11万元、3,659.0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48%、19.8%、13.23%;水处理装备及配件收入分别为1.43亿元、1.15亿元、1.8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68%、56.32%、68.18%。
2020-2022年,英普环境华东区域销售收入分别为1.36亿元、1.22亿元、1.7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57%、59.79%、62.09%;华北区域销售收入分别为3,077.21万元、4,511.48万元、4,440.2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39%、22.08%、16.05%。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测算,2020-2022年,英普环境华东及华北区域销售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96%、81.87%、78.14%。
不难看出,华东及华北区域为英普环境主要销售区域。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英普环境下游客户领域为电力、石化、市政、钢铁冶金为主,下游客户主要为热电厂、石油化工厂和自来水厂等,收入合计占比超70%。
2020-2022年,电力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97%、42.57%、32.53%。石化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03%、19.28%、19.08%。市政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9%、2.31%、17.29%。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层针对英普环境下游市场以及区域市场情况发起问询。
1.2 国内污水处理率提升空间有限,称下游市场新需求来自设施改造及再生水利用
据招股书及出具日为2023年7月11日的《关于杭州英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以下简称“首轮问询回复”),北交所要求英普环境结合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率、再生水利用率等数据及相关政策、主要产品具体应用领域等,分析说明国内、华东及华北区域以及英普环境主要生产经营所在省市的水污染治理行业的污水处理能力与需处理的污水数量之间的关系,水污染治理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变动趋势,以及英普环境所处细分领域是否存在市场竞争激烈、产能消化困难、下游需求萎缩等风险。
对此,英普环境披露,2020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7.5%,全国县镇污水处理率为95.1%。2021 年,华东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59%;华东地区县城的污水处理率达到96%。
另外,英普环境称其在市政污水处理率提升空间有限。未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以及再生水利用将为市政污水处理量带来新的增长需求。
而《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研究发现,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额呈下降趋势。
1.3 2022年,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
据《2022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2016-2022年,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489.9亿元、450.8亿元、802.6亿元、803.7亿元、1,043.4亿元、893.8亿元、708.2亿元。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测算,2017-2022年,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速分别为-7.98%、78.04%、0.13%、29.83%、-14.34%、-20.76%。
由上述可知,英普环境销售集中于华东及华北区域,两区域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超七成,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热电厂、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在监管层针对下游市场需求的问询下,英普环境披露2021年,全国、华东及华北区域污水处理率均超97%,提升空间有限,未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以及再生水利用将为市政污水处理量带来新的增长需求。
而研究发现,2021-2022年,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连续下降。上述背景下,英普环境市场需求空间或承压。
二、发明专利数量行业垫底,核心技术与同行相似或存替代性
北交所定位于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研发能力等事项系北交所审核重点。此方面,英普环境同行亦涉及英普环境的部分核心技术,英普环境技术或存可替代风险。
2.1 相比同行,英普环境取得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垫底”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英普环境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3%、5.33%、3.79%。
招股书显示,英普环境选取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洗霸”)、倍杰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杰特”)、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水源”)。
截至2022年末,英普环境共拥有28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倍杰特拥有发明专利53项,实用专利111项,其中PCT国际专利2项。同期,上海洗霸拥有授权专利55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据清水源官网公开信息,截至2021年12月,清水源共拥有授权专利8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
显然,英普环境的专利数量及发明专利数量均不敌同行。
另外,英普环境的核心技术专利或与同行类似。
2.2 同行亦具备与英普环境类似的核心技术,且已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据招股书,“高盐废水近零排及零排集成工艺技术”系英普环境的核心技术,应用领域为废水近零排放。“高盐废水近零排集成工艺技术”是指综合应用化学除硬、膜分离、深度软化和高效浓缩等物理、化学过程,将废水当中的污染物高倍浓缩,循环水回用率不低于90%。“高盐废水零排集成工艺技术”是指集成了近零排技术及蒸发结晶技术,可以通过综合利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技术,将废水中的盐和COD与水分离,从而实现了废水零排。
另外,英普环境的“高盐废水近零排及零排集成工艺技术”的零排技术路线为近零排技术→降膜、强制循环及蒸汽再压缩耦合技术,该技术适应性强,系统利用率为90%,处理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能耗低,且布局合理,占地紧凑,并搭配英普环境自主研发高硅阻垢剂LA903及物联网技术。
并且,英普环境称同行工业工艺技术中零排技术路线为中水回用→浓盐水回用→多效蒸发结晶,该技术适应性弱,系统利用率为80%,处理成本高,使用寿命短,能耗高,且占地面积大,核心产品为普通药剂,数字化程度亦为一般自动化。
然而,英普环境同行或同样具备类似的核心技术。
据倍杰特签署于2021年5月21日的招股说明书,“高盐复杂废水减量化工艺技术”、“高含盐废水零排放分盐工艺技术”均为倍杰特核心技术,且应用领域均为高盐水零排放分盐。其中,“高盐复杂废水减量化工艺技术”主要针对煤炭生产矿井水,煤化工、石油化工等的气化废水、除盐水系统排水等的来水处理。并且,来水含高盐、高难降解、高硬度等特点。
此方面,倍杰特根据一系列优化,使得预处理出水硬度接近于0,且开发了高压膜装置,能对更复杂的进水进行处理,并取消了占地巨大的自清洗过滤器。倍杰特的“高盐复杂废水减量化工艺技术”适用于高盐、高悬浮物、高污泥浓度,水回收率达95%,且处理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一般。
另外,倍杰特“高含盐废水零排放分盐工艺技术”主要针对减量化后形成的浓盐水进行处理,目的是为了排水而进行控盐,并将无机盐资源化,分离出高品质的化学原料,剩余的改造后的水循环使用,最终实现零排放。倍杰特分盐工艺核心由深度浓缩工艺+分质盐结晶工艺构成,采用电驱动膜以及MVR浓缩单元进行深度浓缩,然后进行冷冻/纳滤耦合分盐及蒸发结晶。该工艺对进水水质要求更为宽松、处理成本低、杂盐率低。
另外,倍杰特分盐工艺运用的典型项目为中煤远兴二期工程,属于大型零排放分盐结晶项目,并且项目采用的工艺被环保化工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会评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单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可见,与倍杰特相比,英普环境核心技术或不具备优势。
上述可知,一方面,专利数量上,英普环境或行业“垫底”。另一方面,英普环境与其同行倍杰特均存在与高盐废水零排放相关的核心技术,而同行该技术采用的工艺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英普环境该项技术是否具备竞争优势?是否存在可替代性?或该打上问号。
三、与前员工控制企业或存业务竞争,监事或“现身”同业公司专利发明人名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值得关注的是,英普环境前员工控制的一企业与英普环境存在业务重叠,然而,英普环境现任监事及其员工持股平台的合伙人,或均于不同时期为该企业贡献专利。
3.1 2021年5月,英普环境前员工闫洪齐成为守道环境的股东且持股比例超50%
据英普环境签署于2016年12月21日的公开转让说明书,2014年末至2016年5月31日,闫洪齐均为英普环境的员工。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成都天真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天真水”)成立于2012年6月14日,注销日期为2017年8月29日,经营范围为设计、开发水处理设备等。截至成都天真水注销日期2017年8月29日,付明鹏、英普环境均为成都天真水股东,且闫洪齐担任成都天真水监事。截至2015年12月31日,付明鹏、英普环境认缴金额分别为20万元、80万元。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测算,截至2017年8月29日,成都天真水注销前,付明鹏、英普环境对成都天真水持股的比例分别为20%、80%。
从股权比例上看,成都天真水或曾为英普环境控股子公司。
据公开信息,2009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闫洪齐任职于英普环境。
换言之,闫洪齐曾为英普环境员工,且曾任英普环境已注销的控股子公司监事。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杭州守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守道环境”)成立于2020年9月21日,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其经营范围为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销售等。其股东包括丁杰、闫洪齐、杭州恒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畅环保”)。其中,丁杰、闫洪齐分别担任守道环境监事、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丁杰、闫洪齐、恒畅环保对守道环境认缴的金额分别为211.68万元、594.72万元、201.6万元。
变更记录显示,2021年5月31日,守道环境的股东发生变更,变更前为吉咸美、孙青青,变更后为闫洪齐、丁杰、胡友俊。2021年6月23日,胡友俊退出,恒畅环保为守道环境新增股东。此后,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守道环境的股东未再发生变更。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测算,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闫洪齐、丁杰、恒畅环保对守道环境持股的比例分别为59%、21%、20%。
显然,守道环境系闫洪齐控制的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守道环境的业务与英普环境或存相似之处。
3.2 守道环境与英普环境的业务均涉及膜法水处理,或存竞争关系
据守道环境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公开信息,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守道环境从事膜法水处理系统“智能化加药、高难度清洗”的综合解决方案,系一家集膜法水处理项目、水处理药剂的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技术性服务企业。
上述微信公众平台2023年1月17日的公开信息显示,守道环境根据其对江苏苏北某电热企业多次反渗透膜的清洗经验,对反渗透膜化学清洗方法做了总结,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清洗方法。
此外,该微信公众平台2023年1月18日的公开信息显示,守道环境承接江苏某发电有限公司膜系统年度清洗服务已两年有余,主要是对膜系统的污堵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在线清洗方式对膜系统恢复。
可以看出,守道环境主要从事膜法水处理药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还提供膜清洗服务。
需要提及的是,英普环境的主营业务亦与膜法水处理相关。
据招股书,英普环境的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水处理化学产品、水处理装备及配件和相关水处理技术服务,其专注膜法水处理细分领域,聚焦水资源再利用和水深度处理。
另外,英普环境的主要产品包括水处理化学品和水处理装备及配件,主要服务为水处理技术服务。其中,水处理化学品包括膜法工艺水处理化学品、循环冷却水系统化学品,水处理装备及配件包括膜法工艺水处理装置、膜法水处理系统的配件,水处理服务包括运营管理服务、其他综合技术服务。
与此同时,英普环境的其他综合技术服务为对污堵严重、设备性能无法达到要求的超滤、反渗透系统提供提供清洗服务,定期出具水质监测等。
不止于此,英普环境产品亦涉及反渗透设备,用于工业及市政给水项目的反渗透系统。
此外,英普环境上述提到的核心技术“膜元件高效再生利用技术”,其可通过对反渗透及超滤膜的离线/在线水洗或气擦洗技术,恢复膜元件性能,延长膜元件使用寿命,能解决膜法水处理设备各种污堵问题。
显然,英普环境主营业务与守道环境业务或存重叠,且英普环境的产品亦与反渗透设备相关,两者或存竞争关系。
蹊跷的是,2021年,英普环境现任监事或参与守道环境的专利研发工作。
3.3 周俊伟系英普环境职工代表监事,2021年守道环境两项专利的发明人与周俊伟“同名”
据招股书,截至签署日2023年6月15日,周俊伟为英普环境职工代表监事。2010年4月至2016年8月,周俊伟任英普环境技术服务工程师。2016年8月起,周俊伟任英普环境职工代表监事。
另外,宁波保税区英普恩润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英普恩润”)为英普环境员工持股平台,周俊伟持有英普恩润2.6%的股份。
《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注意到,周俊伟为英普环境贡献了一项核心专利,并作为英普环境代表,参与了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一项名为“一种内压式中空超滤膜产水侧清洗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专利号为2015203833498,申请日为2015年6月4日,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1月13日,专利权人为英普环境,发明人为周俊伟。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该专利处于专利权维持状态。
据招股书,“一种内压式中空超滤膜产水侧清洗装置”系英普软件核心技术“膜元件高效再生利用技术”相关的专利。
据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数据,一项名为“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的团体标准,其标准编号为T/ZZB2802—2022,发布日期为2022年12月8日,实施日期为2022年12月31日,主要起草单位为英普环境,主要起草人包括茅李峰、周俊伟等人。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该标准状态为现行。
可以看出,周俊伟或为英普环境的研发人员。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一项名为“一种反渗透维护性化学清洗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专利号为2022211724577,申请日为2022年5月13日,授权公告日为2023年1月10日,专利权人为守道环境,发明人为杨军、丁杰、周俊伟、闫洪齐。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该专利无著录事项变更情况。
另外,该专利涉及一种反渗透维护性化学清洗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反渗透装置需要在停机后进行人工配药,对反渗透膜进行浸泡清洗,清洗过程时间长,间隔周期短,效果不稳定的不足。
一项名为“膜元件的拆卸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22210992516,申请日为2022年5月9日,授权公告日为2022年10月11日,专利权人为守道环境,发明人为闫洪齐、杨军、丁杰、周俊伟。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该专利无著录事项变更情况。另外,该专利涉及一种膜元件的拆卸装置,旨在解决人力拆卸膜元件劳动强度大的不足。
可见,同名巧合之下,周俊伟2021年是否为守道环境贡献了2项专利,其中一项涉及反渗透装置。
此外,监事周俊伟或在外投资一家隐而未披的企业。
3.4 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周俊伟于2021年转出其所持同业公司上海本洁的全部股权
据公开转让说明书,上海本洁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本洁”)系英普环境监事周俊伟持股3%的企业。2021年12月22日,周俊伟同傅毅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上海本洁全部股份转出,自此,周俊伟不再持有本洁水股权。另外,上海本洁的主营业务为水处理设备的生产、销售,其与英普环境存在利益冲突,但未对英普环境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周俊伟或未实际退出上海本洁。
3.5 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周俊伟或仍持有上海本洁3%股权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上海本洁成立于2004年3月16日,其注册资本为5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傅毅虹。截至查询日2023年9月27日,周俊伟仍为上海本洁股东,认缴金额为1.5万元。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截至查询日2023年9月27日,周俊伟仍持有上海本洁3%股权。
问题并未结束,英普环境另一员工,亦曾为守道环境贡献专利。
3.6 受激励员工胡友俊或在2021年“跳槽”至守道环境并贡献专利,后又回归英普环境
据招股书,截至签署日2023年6月15日,茅李峰系英普环境实际控制人,其直接持有英普环境49.46%的股份,并通过英普恩润间接持有英普环境8.37%的股份。英普恩润成立于2017年9月8日,胡友俊对英普恩润认缴15.3万元,出资比例为2%。
据英普环境签署于2022年3月31日的公开转让说明书,2017年11月,英普恩润通过接受茅李峰转让的股份,成为英普环境新增股东。
此外,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17年10月16日,英普环境董事会通过了《杭州英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以下简称“激励计划”),激励计划的股权来自英普恩润所持有的英普环境股票,激励对象通过持有英普恩润的出资份额间接持有英普环境股票并享受相关权益,承担相关义务。
另外,此次激励对象为实施激励计划时在英普恩润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含控股股东、股东)、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技术)骨干,以及长期为英普环境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员工。并且,激励对象必须在英普环境任职,且已与英普环境签署劳动合同并在英普环境领取薪酬。
2017年12月27日,英普恩润已办理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激励对象成为英普恩润的有限合伙人。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17年12月27日,胡友俊即成为英普恩润合伙人。
显然,2017年12月,胡友俊即被英普环境授予股权激励。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英普环境于2018年申请的专利号为2018203776357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在线自动化调整电絮凝工艺参数的系统”、专利号为2018208621687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全自动电絮凝极板清洗系统”、专利号为2018202012149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六价铬污水处理系统”共计3项专利发明人中均包含胡友俊。英普环境于2023年申请的专利号为2023202151903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节水型的石英砂提纯系统”发明人中亦包含胡友俊。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上述专利均处于专利权维持状态。
可见,2018年及2023年,胡友俊为英普环境贡献了多项专利。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胡友俊或“现身”守道环境多项专利的发明人名单。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守道环境于2021年申请的专利号为2021214185403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厌氧消化沼气联合热风污泥干化设备”、专利号为2021213854462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反渗透膜探针设备”、专利号为2021213863353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反渗透膜装置外壳”、专利号为2021214050482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湿污泥料仓破拱装置”、专利号为2021221298779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易拆卸微波照射管的安装结构”、专利号为2021222130648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低温污泥干化机”,共计6项专利的发明人均包含胡友俊。其中,专利“一种反渗透膜装置外壳”、“一种反渗透膜探针设备”均涉及反渗透设备或装置。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上述专利均处于专利权维持状态。
可以看出,2021年,胡友俊参与了守道环境多项专利,其中两项与反渗透设备或装置相关。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胡友俊曾从英普环境离职。
据公开信息,2014年4月至2021年3月,胡友俊任于英普环境项目经理。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胡友俊任守道环境工程部经理。2022年2月起,胡友俊任英普环境研发工程师。
上述可知,守道环境系英普环境前员工控制的企业,且业务与英普环境或存重叠。值得注意的是,周俊伟系英普环境职工监事且参与英普环境的研发。种种巧合之下,2022年,周俊伟或为守道环境贡献了2项专利。
不仅如此,2021年,英普环境员工持股平台的合伙人胡友俊,其2017年入股员工持股平台,2018年为英普环境贡献多项专利。胡友俊或在2021年守道环境担任工程部经理,为守道环境贡献多项专利后又回归英普环境。
此外,英普环境监事周俊伟曾持股同业企业上海本洁3%股份,公开转让说明书称周俊伟2021年12月已签署股转协议,将不再持有上海本洁股份。然而,截至查询日2023年10月20日,周俊伟仍未将上海本洁的股权转出,并且,招股书对此“避而不谈”。种种异象之下,英普环境的技术是否存在泄露的风险?或该“打上问号”,
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以上问题,英普环境未来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原文标题:英普环境核心技术或存替代性 监事现身同业公司专利发明人名单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