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什么是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的“青岛速度”?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3-09-14 11:00:03
热度:

什么是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的“青岛速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青岛锚定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大力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坚持高起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青岛锚定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大力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五年行动,在全省率先推广“县域打包、全域治理”模式和集中拉运、纳管、建站等治理方式。截至2023年8月,青岛市累计完成281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标准、投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在“统”上下功夫,坚持整体推进系统治理

青岛市顺应广大农村群众共建共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愿景,着眼于“未来二十年不落伍”的工作定位,印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持续巩固。组织各区(市)编制“十四五”工作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市开工村庄数量、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均位居全省第一,有效助力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坚持典型引路,博采众长,各区(市)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理经验。莱西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全域治理,形成“县级统筹、整体规划、多元融资、工程治理、建管结合、智慧运维”模式;崂山区实施农村综合管线工程,将污水、强电、弱电、雨水、自来水管网敷设与道路硬化同步实施;西海岸新区发明的接水防臭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平度市利用处理后的污水打造生态池塘、喷洒、绿化和灌溉;胶州市全域推进农村黑臭水体生态化治理、景观化改造,昔日臭水塘变身娱乐健身场所。

坚持全域治理,综合施策,按照“市级抓总、区市统筹、镇街协同、整体打包、分步推进”的原则,针对地域广袤、分散多样的农村,持续推动以区市为单位分年度、分区域开展治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测绘设计、统一筹资、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统一运维管理,主要采取建站、纳管和集中拉运三种治理模式。截至2022年,全市7个涉农区市中,有5个区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55%,达到整县域治理要求。计划到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70%。

在“治”上做文章,集中要素保障科学施策

多元融资用好市场力量。发挥政府投资牵引作用,导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ABO)、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市场化机制,依托区(市)全域治理项目规划,积极整合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政策性贷款和金融机构融资等多方面资金投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运维管理。“十四五”以来,全市各级投入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财政资金14.27亿元,申请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6346万元,获得政策性专项贷款授信50.8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8.94亿元、商业银行授信1.17亿元。全面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政策,降低用电成本23.6%。

工程治理用好技术力量。为有效破解北方地区少雨缺水和农村生活污水难以收集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采用纳入污水管网、集中拉运、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站等工程措施,加强村内主管、支管、入户管建设,统筹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实现黑水、灰水一体化收集处理。探索推进设施出水资源化利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和氮、磷资源,通过农田灌溉、绿化和洒扫等进行回用。胶州市实施“阳沟口革命”,在全省率先实施庭院污水收集。

源头管控用好制度力量。针对农村黑臭水体成因和农村实际,青岛市对完成治理的水体下大力气控源截污,分门别类制定源头防控措施。黑臭水体治理与村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同步推进。组织各区市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畜禽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和污染整治工作纳入部分镇街考核。不断加强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切实提升全域畜禽粪污处置能力。

在“管”上出实招,确保长“制”久清百姓得益

坚持专业运维,确保设施稳定运行。构建“区域化打包、专业化运维、信息化管理”的运维体系,保障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稳定运行。每个区市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视频监控、设备控制、流量监测、用电监测、液位预警、行车轨迹监控等功能,提高运维效率。全市已建成的469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年正常运行。

强化巡查管护,不断提升治理成效。着力从行业管理、执法监管、暗访核查、舆论监督等四方面发力,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和运维工作方案、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办法,将设计日处理规模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完成治理的农村黑臭水体纳入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和监测计划;连续4年委托第三方对建成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完成治理的农村黑臭水体进行核查;创新实施黑臭水体二维码“健康卡”、公示牌和周巡查3项制度,对在线问政、市民热线、新闻媒体等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进行整改,促进治理工程长期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