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排污大户的嚣张气焰从何而来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8-04-19 22:00:08
热度:

排污大户的嚣张气焰从何而来山西三维集团将工业废渣倾倒在村庄旁挖出的大坑中,并直接向汾河排放恶臭污水。央视记者前去调查,洪洞县赵城镇沟里村村长等人欲将记者扣留当人质。节目播出后,临汾

山西三维集团将工业废渣倾倒在村庄旁挖出的大坑中,并直接向汾河排放恶臭污水。央视记者前去调查,洪洞县赵城镇沟里村村长等人欲将记者扣留当人质。节目播出后,临汾市连夜成立刑事调查专案组,已对三维集团负责环保工作的2名责任人进行询问,调取资料,固定证据。2名村干部被依法行政拘留15天,其他6名当事人的情况正在核实。

揪出违法排污背后的“保护伞”

史奉楚

资料显示,山西三维集团是一家生产聚乙烯醇、苯、焦炭等上百种化工产品的上市公司。该公司排放的工业废渣不仅仅是废品那么简单,更可能包含有毒有害物质,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难以逆转的侵害。让人倍感荒诞和愤怒的是,工业废渣排放地的村干部及环保部门竟然处处替污染大户“打掩护”。相关部门必须依法严惩污染环境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深入调查并揪出始作俑者和背后的“保护伞”,进一步强化“污染环境就是犯罪”的社会意识。

新环保法一直被冠以“长了牙齿”的法律,根据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可以按日连续处罚,可以限制生产、停产整顿,可以对相关责任人处以拘留。可以说,比较严苛的法律责任加上各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很少出现这种明目张胆排污的行为和在镜头下为排污企业“站台”的执法部门。

媒体的曝光,恰恰向公众展示了比较魔幻的现实。污染企业肆无忌惮、嚣张跋扈,村民的举报、环保部的督查换来的不是涉事企业的收敛而是变本加厉。本该作为村民正当权益维护者的村干部反倒充当了污染企业的“打手”,威胁村民,阻拦记者采访并试图扣留记者。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员更是声称当地村民“活该”。

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称,当地村委会与排污企业存在利益关系,村委会干部拿了钱,签订了相关协议,村干部和三维集团私下协商,以承包的方式将这些工业废渣倾倒在村里,“村干部拿了钱,村民活该”。由此可见,涉事企业之所以敢于持续不断地排污,还在于相关执法部门的纵容和基层干部的见利忘义。

要知道,即便村委会与排污企业签订了相关协议,也不能否认违规将污染物倾倒、排放到土地、河流的违法性。在治理环境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地方连餐馆、居民使用的散煤锅炉、土灶都被取缔了,当地执法部门凭什么继续纵容污染大户?

从种种迹象中不难推知,涉事企业奇迹般的排污方式,远非只是当地村委会在背后“撑腰”,其之所以敢于藐视法律持续排污,应该是得益于当地相关部门的包庇纵容。事件被曝光后,不应只有当地介入调查,更不能行政拘留村干部就了事。不妨由更高层级和更加权威的部门介入,查清污染企业恶行不断的底气从何而来,当地相关部门是否存在失职渎职、纵容包庇行为。只有严肃追责相关责任人,倒逼环保意识提升,公众才能享有安全洁净的生态环境。

“小地方的大企业”为何这么横

止凡

内蒙古凉城县鸿茅药酒抓人事件还没完,山西洪洞县三维集团无法无天排污又上了头条。三维集团违规排污,之前已被媒体多次曝光,还被环保部专项督查,想不到,违规排污反而日趋猖獗了。和村干部签个协议,就可以毁掉庄稼地,把工业废渣直接倒在村里;拿了钱的村干部,因此成了看门打手,不仅反对的村民轻则被警告,重则被痛打,就连误以为来了环保部工作人员,也要扣留作为人质,得知是央视记者,依然不买账。

山西洪洞县里发生的不可思议的这一幕,让人想起了11年前当地发生的“黑砖窑事件”。当年的黑砖窑里就多是村霸的身影,这么多年过去了,想不到,村霸竟然成了无良企业在村庄排污的最佳拍档。今年初,中央纪委官网曾以典型案例的方式,连发两篇文章分析村霸问题,足见在当前反腐形势下,以村霸为代表的“苍蝇”式基层腐败依旧猖獗,必须依法严厉打击惩处。

有的村霸强揽工程、强拿硬要、强行阻工;有的村霸纵容亲属侵吞集体资产、违规占有集体资源;还有的村霸,像央视此番曝光的那几个,为了个人利益,牺牲集体利益,谁不服打谁……乱政、抗法、霸财、行凶,是村霸的典型特征。这些村霸多是当地村干部,且很多在任多年,大有“家天下”之势,无恶不作,横行乡里,活脱脱一个“土皇帝”。

当然,在上市公司三维集团违法排污事件里,所谓村霸,不过是一个打手级别的小角色,关键是某些小地方的大企业,真的不把国法放在眼里——不是“借用”警力打击批评质疑的声音,就是让地方职能部门、监管部门根本不敢管它。总资产超过45亿元的三维集团是当地最大的企业,既是经济支柱,也是利税大户,当地一些官员认为,自己的工资就是三维集团发的,三维集团的事情自然是最大的事。“小地方的大企业”长期被宠惯的结果,就是忘乎所以胡作非为。

为什么“小地方的大企业”一个个都这么横?说白了,还是因为一些地方官员有求于它,得看它的眼色吃饭过日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发展难免趋于畸形,其他中小企业更不可能获得平等竞争的空间,长此以往,当然是一个恶性循环。

虚假广告治不了,企业品牌终会毁掉,违规排污治不了,企业发展没有明天。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做好服务是应该的,但绝不能因为对方是本地的大企业,就无视法律法规,甘当企业家丁,无视企业违法。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