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2018年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三年行业发展将提速
2018年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三年行业发展将提速环保网讯:海水淡化:反渗透为主流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
环保网讯:海水淡化:反渗透为主流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等稳定供水。
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个科研机构在进行着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数百种不同结构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设施在工作,在实践中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蒸馏法,包括多级闪蒸法(MSF)、压气蒸馏法(VC)、多效蒸馏法(MED)等;第二类是膜法,包括反渗透法(RO)、电渗析法(ED)等;第三类是其他方法,如冷冻结冰法、溶剂萃取法、露点蒸发淡化技术等。
全球海水淡化技术中反渗透占总产能的65%,多级闪蒸占21%,电去离子占7%,电渗析占3%,纳滤占2%,其他占2%。
图表1:全球不同海水淡化方法产能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海水淡化产业规模将继续提高
就目前的形势看,拓展水资源供给模式既是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未来的必然要求。由于生态和环境约束持续趋紧,沿海部分地区存在地下水超采和水质性缺水严重等问题,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急需寻找新的水资源增量。
石化、电力、有色、造纸、纺织、钢铁、煤炭等八大行业是水资源消耗大户。2016年,我国工业用水量达到了1308.0亿立方米,占我国用水总量的比重为21.6%。估算2017年我国工业用水量为1300.5亿立方米,未来数年工业用水量下降幅度较小。
图表2:2010-2017年中国工业用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水处理产业发展已经进入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关键时期,供需多元化格局越来越清晰,结构低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链系统化特征越来越突出,水处理产业由此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随着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节流开源”蓬勃兴起,海水淡化将成为今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受政策环境改善、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海水淡化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我国海水淡化设备投资规模也不断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水淡化设备市场投资规模123.5亿元,2017年上半年海水淡化设备市场投资规模67.0亿元。
图表3:2010-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设备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海水淡化产能未来三年将迅速扩张
近年来,我国的海水淡化能力不断提升,海水直流冷却、海水循环冷却、大生活用海水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近千亿吨,海水循环冷却最大单机循环量已达每小时10万吨。依靠科技的有力支撑,通过海水淡化有效提高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选择。
截至2016年底,我国海水利用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超过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接近7.4%。具体来看,全国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7个,产水规模达到120万吨/日。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产水成本维持在6.4-7.5元/吨,估算2017年我国海水淡化产水规模达到127.2万吨/日。
图表4:2010-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产水规模(单位:万吨/日)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发改委、海洋局联合印发的《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预计“十三五”中后期,国内海水淡化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到2023年海水淡化产水规模将达到285万吨/日,产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其中,整体产业链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海水淡化项目有望实现高速快速增长,膜设备、反渗透设备等水处理设备利用形式完成初步规模化示范,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图表5:2018-2023年中国海水淡化产水规模预测(单位:万吨/日)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海岛将成海水淡化规划重点区域
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陆域总面积约77000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面积的0.8%;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有居民海岛489个,其中一半以上海岛依靠管道引水和船舶运水保障用水,200余个海岛无本岛淡水储存及供应设施,部分海岛地下水超采严重,导致海水倒灌、水质严重恶化。
海岛海水淡化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被认为可有效缓解海岛居民用水问题。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了《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设计,未来将在辽宁、山东、青岛、浙江、福建、海南等沿海省市,力争通过3-5年重点推进100个左右海岛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及升级改造,初步规划总规模达到60万吨/日左右。
到2020年,海水淡化将成为严重缺水海岛地区主要供水方式之一,海岛水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海水淡化水基本满足海岛不断提升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有力保障海岛经济、社会、国防的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2018年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三年行业发展将提速
-
7.9万吨塑料漂浮于太平洋垃圾带2018-03-31
-
石墨烯:在海水淡化等方面令人惊喜2018-03-31
-
海水淡化集成技术的相关研究2018-02-22
-
90万吨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工程技术方案2018-02-20
-
治水不治泥!全国每年3000万吨污泥恐将产生二次污染!2018-02-15
-
2020年需无害化污泥量将达5000万吨 十三五市场空间有多大?2018-02-11
-
发改委印发《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实施方案》2017-12-13
-
合同额约5198万 中电环保收到中核龙原科技有限公司海水淡化项目中标通知书2017-12-13
-
大型压力式膜系统长期运行效果 30万吨/天运行4年结果分析2017-11-08
-
国投北疆海水淡化阻垢剂、消泡剂采购项目招标2017-10-31
-
全球海水淡化市场年增长率达4.4%2017-10-27
-
青岛发布省内首个海水淡化饮用水地方标准 增加多项指标2017-10-23
-
海水淡化技术介绍与比较2017-10-19
-
山东滨州公布错峰生产方案 魏桥727万吨电解铝产能限产2017-10-18
-
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及防控研究进展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