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关于加快推进唐山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唐山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日前,唐山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唐山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5年,构建起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
日前,唐山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唐山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5年,构建起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唐山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唐政办字〔2022〕8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快推进唐山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2日
关于加快推进唐山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
市发展改革委 市生态环境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卫生健康委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办字〔2022〕58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相关目标任务,结合唐山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全面提高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市域环境基础设施全覆盖网络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亲民便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亲民便民,推进环境友好型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科学规划、适度超前。注重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趋势,适度超前谋划布局,提升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根据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强化薄弱环节。
科技赋能、绿色升级。推广节能降碳先进工艺、装备以及数字化技术,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有序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强化政府在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鼓励投资运营模式创新。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构建起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
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0公里,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5%以上。中心城区、县城建成区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市、县城平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保持在97%以上,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生活垃圾处理。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0.7万吨/日左右,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实现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8%。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基本补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充分保障,技术和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二、重点任务
(一)统筹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1.推动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统筹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与选址工作,并将相关重点项目纳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全市规划建设1-2个污水、垃圾、污泥、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多位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或静脉产业园,加强基地(园区)产业循环链接,促进各类处理设施工艺设备共用、资源能源共享、环境污染共治、责任风险共担,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污染物有效处置、环境风险可防可控。持续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数字化融合。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智能升级,鼓励开展城镇废弃物收集、贮存、交接、运输、处置全过程智能化处理体系建设。探索利用现有设施建设集中统一的监管服务平台,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纳入统一监管,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智能管理体系。分阶段推动医疗机构纳入全国医疗机构废弃物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疗废物处置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实时在线监测,加大设施设备功能定期排查力度,增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探索环境基础设施协同化处理。积极探索市政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渗沥液与污水协同处理的有效方式。鼓励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掺烧市政污泥、厨余垃圾、栅渣等废弃物,充分发挥垃圾焚烧全覆盖优势,实现焚烧处理能力共用共享。合理布局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处置设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全市至少建设1座飞灰填埋处理设施,并将项目建设纳入河北省垃圾发电飞灰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积极探索焚烧飞灰、渗滤液、浓缩液、填埋气、沼渣、沼液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提升再生资源利用设施水平,推动再生资源行业集约化绿色发展。(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
4.完善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快建设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建制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新建城区、拓展新区同步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应与配套管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营。实施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和破损管道修复等,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新建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制。加大污水管网排查力度,以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为抓手,推动老旧管网修复更新。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结合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系统分析再生水利用需求,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创建5-10家再生水利用标杆企业,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工作。(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持续推动既有投放站点改造提升;完善分类运输系统,对现有垃圾中转站实施改造,确保满足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中转需求,统筹规划建设有害垃圾贮存点,加快补齐分类收集转运设施能力短板。各县(市、区)谋划建设分拣中心、每1-2个街道规划建设1座回收站,加快可回收物回收、分拣、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可回收物再生利用和资源化水平。充分发挥我市现有8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启新水泥窑协同处置综合固废及余热发电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覆盖、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因地制宜采取建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或与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等方式,实现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6.完善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设施。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提升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全面评估建筑垃圾产生量,根据非资源化总量,加快扩建新建建筑垃圾堆砌地,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座建筑垃圾堆砌地。各县(市、区)要在建筑垃圾堆砌地饱和前制定综合利用方案,开展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堆山造景、建设公园、建设湿地等方式,打造城市景观,实现建筑垃圾堆砌地的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我市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促进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综合利用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完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统筹布局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实现市域内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科学调控危险废物经营项目建设,鼓励利用类建设项目市场化运作,规范处置类项目管理。积极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强化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统筹新建、在建和现有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窑等,梯次建立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每个乡(镇)建立1个医疗废物周转站,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1个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周转中心。支持2-3家废旧电池、废酸液等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不断提升建设运营市场化水平
8.营造优质有序市场环境。健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行机制,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制定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运营指导意见,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和鼓励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信誉度良好、有社会责任感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探索建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机构白名单制度,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应用,促进企业规范、诚信经营。(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镇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行政审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深入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按照排污者付费、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推动的原则,引进高水平专业机构,以园区、产业基地等工业集聚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试点示范,探索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提高全市污染治理专业化水平,支持环境服务产业发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第三方治理模式,鼓励新业态发展和模式创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以具有专业能力的大型环保企业为主体,按照统筹规划建设、系统协同运营、多领域专业化治理的原则,对区域污水、污泥、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提供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提高设施运营效率和质量。全面推广唐山市污水处理设施托管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在区域其他领域开展整体环境托管服务长效运营模式和监管机制创新。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项目,加快推进唐山市东部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规范实施。(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构建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1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关键环境治理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紧紧围绕污染治理需要,加大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工业废水资源化、生活垃圾与焚烧飞灰协同处置、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再制造、危险废物处置等领域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部署实施科技攻关任务,解决市场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着力推动重点技术与装备创新和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12.健全完善价格收费制度。积极推行差别化排污收费,建立收费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环境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营。推广按照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等支付运营服务费。逐步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推进由再生水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定价。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户垃圾计量收费,探索居民用户按量收费,鼓励各地创新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模式,不断提高收缴率。统筹考虑区域医疗机构特点、医疗废物产生情况及处理成本等因素,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机制和标准。医疗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的医疗废物处置费用作为医疗成本,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时予以合理补偿。(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落实环境治理、环境服务、环保技术与装备有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支持。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依法合规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以及排污权、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规范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行唐山市中心支行、市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完善统计制度。依托现有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统计体系,加强统计管理和数据整合,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强化各项统计数据运用和信息共享。对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时效性强的统计工作,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联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要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要素保障。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项目谋划与储备力度,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及地方专项债券支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鼓励金融机构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对项目支持力度。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办理各项前期手续,确保各项工程按时顺利落地。
(三)建立评估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建立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评估机制,完善评估标准体系,采用自评、第三方评估、现场检查等方式,每年至少开展1次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的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支撑和保障。
,上一篇: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
海南国美采取多项安全购物环境措施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工作2024-08-19
-
生态环境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环境质量安全 防止疫情次生灾害2024-08-19
-
全球看武汉|香港反思SARS:高密度城市如何提升通风环境2024-08-19
-
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如何做?生态环境部这样要求2024-08-19
-
环境部:疫情防治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分流管理2024-08-19
-
生态环境部:将疫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分流管理2024-08-19
-
中国环境报社等4单位发起禁食野生动物立法建议2024-08-19
-
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2-06-06
-
最高法发布2021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2022-06-06
-
宁夏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措施2022-06-06
-
河南:扎实做好惠企纾困一揽子生态环境政策措施2022-06-06
-
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22-06-06
-
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入库遴选结果2022-06-06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助企纾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20条措施2022-06-06
-
生态环境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发布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