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宣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2-05-09 10:02:00
热度:

宣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宣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公示,提出51项重点目标,安排129项重点任务。详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宣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公示,提出51项重点目标,安排129项重点任务。详情如下:

宣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力打造在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样板,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及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更高站位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更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更实举措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更严要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幅达到省考核要求,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1%,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制定实施宣城市碳达峰行动方案。落实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加强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和环评管理。推进低碳城市试点。严控“两高”项目审批,严格落实区域削减措施,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停批停建。

2.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供应系统。 “十四五”期间,全市煤炭消费量下降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完成省定控制目标。

3.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提高“亩均效益”,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强化环评源头预防作用,开展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重大生态环境政策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推进清洁生产。开展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实施节水行动,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绿色生活创建。到2025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4.打造绿色转型“宣城样板”。着力建设绿色经济“四型产业”、绿色转型“五大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新高地”,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

(二)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1.建立健全“线上+线下”闭环管理机制。落实“发现和交办、调度和推进、包保和指导、验收和销号、核查和考核清单化”闭环管理机制。以省级问题整改为重点,统筹推进市、县自查问题一体整改。到2025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交办问题基本完成整改,其他问题序时推进,问题发现、整改闭环管理机制有效运行。

2.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畅通环境问题信访渠道,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列出清单、建立台账,依法查处。加强信访反馈、沟通和协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信访件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均达到95%以上。

3.项目化推动问题整改。探索重点问题项目化整改,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有机衔接,结合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模式),用市场的逻辑和资本的力量,打造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工程。强化示范引领,着力破解制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根本性矛盾。

(三)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1.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坚持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依法严厉打击不落实应急减排措施行为。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推进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到2025年,全市无重污染天数。

2.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石化、化工、涂装、医药、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安全高效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落实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产品标识制度。实现水泥、钢铁、燃煤机组、燃煤锅炉超低排放。开展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涉气产业集群排查治理。到2025年,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3855吨、1193吨。

3.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实施更加严格的车用汽油质量标准。不断提高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十四五”时期,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分别提高0.5个、1个百分点。

4.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强化施工、道路等扬尘管控,加大餐饮油烟污染、恶臭异味治理力度。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深化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到2025年,市区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四)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1.着力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实施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持续强化水阳江、青弋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岸线生态修复。长效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管理机制。强化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开展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保障河湖生态用水。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到2025年,水阳江、青弋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流域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2.强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落实河(湖)长责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补水活水工程,推进县城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厂一策”治理,推行“厂—网—河”一体化治理模式。强化溯源整治,杜绝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推动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到2024年,县级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3.协力开展南漪湖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实施《宣城市南漪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系统开展南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力推进工业污水、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流域河流治理。强化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排水深度治理。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依法取缔禁养区内的水产养殖,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推动池塘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渔业资源监测。加强蓝藻水华防控。实施内源清淤,加强入湖河口湿地保护修复。保障南漪湖生态蓄水位。保障南漪湖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4.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完善农村“千吨万人”、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持续开展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强化备用水源供水保障,到2025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

5.聚力强化水岸污染协同治理。开展重点河湖水生态健康评估和市(省)级美丽河湖建设。深化流域综合治理,推进跨界河流协同治理。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省级美丽河湖相关工作,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6319吨、215吨。

(五)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1.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制定实施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施方案。探索农村污染治理“整镇(乡)推进”模式。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0%,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3%,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全市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

2.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实施分类管理,开展受污染耕地污染溯源和安全利用示范。严格落实粮食收购和销售出库质量安全检验和追溯制度。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严控农药、化工等行业重度污染地块规划用途,鼓励用于拓展生态空间。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93%左右、95%以上。

3.加强固体废物治理。加强固废危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环境监管。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融合。强化白色污染、新污染物治理。到2025年,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持续下降,处置能力与需求基本匹配。

4.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划定并管控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和污染防治重点区。实施水土环境风险协同防控。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到2025年,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V类水比例不高于50%。

(六)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1.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编制实施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推进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参与“四廊两屏”建设。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全面实施“五大森林”行动。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森林蓄积量稳步提升。湿地保护率达到53%,水土保持率达到83%,废弃非煤矿山生态修复率达90%以上。

2.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到2025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勘界定标。

3.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到2025年,确保国家、省批准的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

4.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强化辐射安全监管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实施涉铊、涉危、重金属污染防控。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到2025年,全市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达到省定考核要求。

(七)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1.强化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制定贯彻落实省、市法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和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具体工作举措,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创新开展环企精准云普法,不断丰富法治政府建设内涵。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依法依规开展索赔实践、丰富损害赔偿案件类型。

2.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和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能源要素配置机制。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打造长三角区域性绿色生态产品交易中心。配合开展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地区实行转移支付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发展绿色金融。加强“双招双引”,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到2025年,产值达500亿元。

3.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绩效评价,推动差别化精准提标和长效化运维。分级统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2022年6月底前,各县(市)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4.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执法效能。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加强南漪湖等重点湖泊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和自动监测数据应用执法监管。开展新车、在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监督检测。严厉打击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严肃查处环评、监测等领域弄虚作假行为。

(八)信息化赋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落实省生态环境监管数字化相关要求,新建或升级大气、水、土壤、固废、自然生态、监测、执法、决策管理等信息系统,构建碳达峰碳中和、长江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协同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等专题应用。搭建智能环境治理应用场景,总结智能环境治理经验,加强预测预警、溯源分析和监管智慧化。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拓展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完善数据归集、交换与共享机制,推动毗邻地区生态环境数据共享。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县两级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确保日常工作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效推动解决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问题。全市范围内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建设,其中宣州区、广德市、市敬亭山旅游度假区要打造环境监督长制示范样板。落实减污降碳谋划、部署、推进、考核制度。研究制定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关措施。

(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各有关部门要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监督,各级政协加大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加强环境司法,共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生态环境局要做好任务分解和调度评估,重大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十一)强化监督考核。落实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制度,落实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落实情况作为督察重点,深化例行督察,强化专项督察,严格督察整改。深入开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督帮扶。继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奖惩的重要依据。

(十二)强化宣传引导。广泛传播生态价值理念,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构建现代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有奖举报机制。创新生态环境宣传方式方法,讲好生态文明建设“宣城故事”。

(十三)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将综合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机构序列,全面推进监测监察执法机构能力标准化建设,统一保障执法、监测用车和装备。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锤炼铁军过硬作风,严格对监督者的监督管理。注重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表彰奖励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宣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目标清单

宣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