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1-12-20 21:02:14
热度:

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水务发展规划 水生态环境 昆山水处理网讯:依据江苏省、苏州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相关要求和《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

水务发展规划 水生态环境 昆山

水处理网讯:依据江苏省、苏州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相关要求和《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昆山市水务工作实际,昆山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实现水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巩固提升,水资源集约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水生态环境实现趋势性好转,水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城市管理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业经市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昆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当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的重要时期。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昆山市要牢记嘱托、勇当标杆,不断厚植临沪、对台合作新优势,让新时代“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奋力实现“新的超越”。《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昆山将坚持把自身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和长三角一体化大格局中进行思考谋划,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高质量经济、推进高水平开放、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力以赴打造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

按照昆山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贯彻落实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为统领,编制《昆山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本规划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系统总结发展成果,深入分析形势挑战,在宏观展望 2035 年目标愿景的基础上,明确“十四五”时期昆山市水务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五年昆山市水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城乡排涝能力稳步增强。低洼圩区排涝工程加快开展,全市新(改)建排涝站 112 个,新增排涝能力 240 立方米每秒。完成积水易涝点改造 28 个、雨水管网升级改造 17 处,城乡排涝能力有效提升。

供水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聚焦水源地保护,完成阳澄湖水源地清淤、傀儡湖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水源地蓝藻防控能力进一步强化,完成庙泾河水源厂取水口西迁,供水安全有效提升。新建第四水厂浑水管线 460 米、绿地大道供水管道 5 千米;完成全市 716 座二次供水泵房改造,保障“最后一公里”供水安全。全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连续多年获省级考核优秀。

二、水资源严格管理有效落实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以工业行业节水减排为突破口,着力推进节水型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累计创建省、市级各类节水型载体 331 个,打造了城市雨水收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示范工程等一系列节水亮点项目,计划用水率达到 100%,非常规水利用率提高到 20%以上。累计组织 11 家企业单位申报江苏省和苏州市级水效领跑者,树立了一批节水标杆。高标准建设水务行业节水机关,示范带动全市节约用水,高分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获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和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加强。严守水资源“三条红线”,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将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全面规范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强化取水许可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现100%,取水工程整改完成率以及规范管理优良率实现 100%,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多年保持苏州市级优秀。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市用水总量稳定在 5 亿立方米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12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9 立方米。

农业节水增效有力推进。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完成 10.95 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并通过市级验收,出台《昆山市农业水价和节水奖补管理办法》。推行农业取水许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改造灌区约 5100 亩,新建、改建灌溉泵站 27 座,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稳定在 0.7 左右。节水灌溉研究成果丰硕,“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水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城乡污水治理全力推进。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改(扩)建 6 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 100 万吨/日,完成 20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 10 座互联互通,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在全省率先完成管网普查,完成 1.6 万多个雨污混接点改造和 3 万多个缺陷管段修复,建成市政污水管网 2055 公里;新建锦溪、铁南污水厂尾水生态净化湿地,开展 5 座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利用,再生水处理能力达 31.75 万吨/日;规范城乡污泥处置,新增通沟污泥处理能力 30 吨/日,首批入围省级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示范市创建县级市。水岸同治攻坚成效显著。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圆满收官,率先在苏州开展“除黑剿劣”行动,完成 103 条黑臭河道治理并落实长效管护,各条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基本实现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实施河湖畅流,疏浚整治河道 550 条,拆坝建桥 140 处,促进河湖连通,全市水系连通率达到 95%以上。全市 8 个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水质均值稳定达标率维持 100%,河湖水质从“亮红灯”到“上红榜”。

生态美丽河湖建设全面启动。率先开展生态样板河道建设,实施老城区后街河、风车浜、东仓基河、严家角河 4 条河道生态景观提升,开展娄南片、阳澄湖环湖和南部湖区湖荡整治和湿地建设等水生态改善修复工程。全市建成生态美丽河湖 80 条(座),傀儡湖获评全省首批、苏州唯一生态样板河湖和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

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加强。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专班,重点加强招投标、河湖管理和水土保持领域的涉黑问题线索排查整治,遏制行业乱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图斑现场复核,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量及补偿费征缴额位列苏州第一。

四、水管理改革创新亮点纷呈

规划体系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编制完成昆山市河道蓝线保护、水资源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和中长期供水等专项规划,为全市水务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河湖长制改革纵深推进。全市 607 条(座)河湖实现各级河(湖)长全覆盖,“一事一办”工作清单完成率 100%。全省首创“五办合一”,建立河长制“交办、督办、会办、查办”工作机制。创新推行基层河长履职六步法,入选中组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案例。积极推进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联合开展跨区域一体化生态共治实践,率先建立覆盖全域跨县 96 条(座)河湖“共建、共享、共治”的联合河长制,实现交界河湖联保共治和交界区域防洪安全联合调度。

联合执法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城管、交运、水务、生态环境四部门联合联动行政执法机制,每年开展水政执法巡查 1000 多次,累计制止或查处水事违法行为 551 起。以水环境“先行共治”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作为成员单位加入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席会议,深化跨省河湖治理合作,开展交界河湖水行政联合执法行动,建立昆青两地水葫芦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淀山湖水葫芦联保共治,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

河湖长效管护不断增强。不断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强势推进河湖“两违、三乱”整治,拆除河湖违法建设和违法圈圩108 万平方米,创建昆山市淀山湖防洪工程管理处、昆山市湖泊所等 2 个省级水管单位,出台了《昆山市河道长效管理“以奖代补”考核办法》,制定了《昆山市水利工程站闸建设与管理标准(试行)》。全市 95 个联圩实现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实施建管分离改革,创新推行区镇水利工程代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督,提升基层水务监管水平。

河湖划界取得阶段成果。全市划定河道管理范围线和湖泊保护范围线累计总长 868 千米,项目成果在苏州率先通过县级技术预验收和县级正式验收,为后续河湖管理保护提供依据,保证河湖功能和水利工程效益充分发挥。

水务信息化建设有力推动。新建 19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重点污染源企业废水在线监控全面覆盖。基本建成圩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区镇圩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完成智慧水务统一门户、大数据平台和智慧河长制信息平台建设,建成水务信息中心,基本建成水系管网一张图和中环内供排水三维管网图,治水大脑建设逐步推进。

人才科创工作纵深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招录各类水务人才 96 名。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昆山市水环境治理研究基地,与中国工程院合作成立国内首家县级市坝道工程医院,依托澳大利亚国家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创建水务系统研创团队,并全面开展相关项目 6个课题攻关。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研究专班,全面谋划长三角暨锦淀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水务支撑工作。举办海峡两岸水务论坛,聚集台海两岸治水专家,为昆山水务发展出谋划策。

五、水文化挖掘弘扬持续加强

水景观文化融合成果显著。通过南部水乡岸线综合整治和棋盘荡漾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对湖泊岸线进行优化修整,同时对跨河桥梁、堤顶道路、堤防绿化等进行改造提升,构筑了层次丰富的景观风貌,提升临湖资源的综合价值,明镜荡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巴城湖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

水文化传承弘扬持续推进。开创了昆山市水文化艺术节,同步开展水文化论坛、环湖徒步、朗诵竞赛、治水故事宣讲、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弘扬水文化,营造浓厚的爱水护水节水氛围。开辟抖音、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宣传窗口,运用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传播水文化。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昆山市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昆山市加快打造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重要时期。

昆山市水务发展迫切需要把握这一重要时期的里程碑意义,抢抓国家战略契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昆山市“产业科创新高地、临沪对台桥头堡、现代治理样板区、江南美丽宜居城”的总体定位,聚焦“打造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开放创新之城、智慧生态之城、人文魅力之城、和谐幸福之城”的愿景目标,系统谋划水务发展目标和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提高水务综合保障能力,为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一、现代化新征程要求提升水务系统保障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发展阶段中,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期昆山市水务发展需要正确认识治水主要矛盾变化,在更好地保障水安全的同时,重点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生态保护修复等,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治水文化,实现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四五”时期是昆山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起点,是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战略时期。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更高要求,水务发展迫切需要着眼现代化伟大蓝图,以高质量和现代化水务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水务系统保障能力,强化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引领作用,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转变水务发展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水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加快转变水务发展方式,真正把治水思路从注重水资源开发转变到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上来,同时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昆山市作为多年百强县第一,经济发达,但污染负荷也较为严重,河湖污染、水体不畅、水生态退化等问题未彻底解决,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紧迫。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秉持新发展理念,转变水务发展方式,注重生态涵养,强化水生态修复,深化河湖保护,加快生态美丽河湖建设,实现河湖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服务功能相统一。锦淀周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协调区,需要率先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打造高品质生态标杆,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生态功能提升等方面,为长三角区域提供先行示范。同时将生态保护与人文历史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新路径。

三、国家战略叠加要求高质量推进水务改革创新

昆山市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是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重要组成,也是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区。作为非长三角一体化先行示范区的唯一县级市,昆山被纳入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锦淀周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协调区范围,作为世界级湖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充分把握这一国家战略机遇。

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水治理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深化河湖长制、水务一体化及“放管服”等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河湖保护、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共保联治、投融资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攻坚力度,解放思想,打破行政界限束缚,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汲取先进理念,提出富有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思路举措,完善水治理体系,巩固提高水治理能力,更好地破解各类矛盾问题,从国家战略机遇中探寻昆山水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模式。

第三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昆山市水务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支撑和保障。新时期生态文明理念、重大国家战略以及百姓对水的期盼均对水务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昆山水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水安全基础网络有待完善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昆山市城乡格局发生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市域总体外排出路不足,受用地条件制约,骨干行洪通道治理进程相对缓慢;城市雨水管网标准相对于城市发展更高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局部尚存在管网空白区;供水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水资源调配体系尚不完善,河湖生态用水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进一步规范协调;公共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较低,节水型载体建设覆盖率尚需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仍需纵深推进;优水优用、分质供水等集约高效利用模式尚未完全建立,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供水管网漏损改造力度有待- 提升。

三、水生态环境治理有待深入

污水厂站网湿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尚未完全应接尽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网设施的运行管理有较大提升空间;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不足,早期硬质化水工程生态友好性不足,水陆交错带正常物质能量交换受阻,生物多样性下降;河湖生态美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生态岸坡占比较低,河湖岸线亲水性不足,景观品质需进一步提高。

四、水管理能力有待创新突破

水务全链条监管尚未严格落实,综合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河湖长制制度优势仍有待进一步充分发挥,水务一体化、放管服等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水务人才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力度不足,需加强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快课题研究和科研攻关,重点解决水环境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水务信息系统建设标准、运维管理、统筹共享机制不统一,基础数据资源整合共享需要持续推进,水务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

五、水文化传承有待挖掘推进

水文化历史研究起步较晚且深度不足,水文化遗产内涵挖掘广度和深度均显不够。水文化载体建设工作开展不足,水文化展现形式单一。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协调区和水乡古镇集聚区,古镇水文化保护和宣传工作尚不到位,水文化影响力不足、呈现- 13 -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发挥本底优势,打造昆山特色水文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五争五最五突破”为导向,巩固临沪优势,深化对台合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以提升安全韧性、遵循绿色发展、营造宜居环境、增添水韵魅力为水务发展主线,形成昆山水务发展新格局,为昆山市打造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和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人民的水忧、水患、水盼问题,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清河湖,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水务发展全过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全要素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加强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水务改革,打通机制性梗阻,推进政策性创新,持续增强水务发展动力和活力。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