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关于《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的说明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1-12-09 15:01:05
热度:

关于《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的说明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低碳发展大气网讯:四川省发布《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低碳发展

大气网讯:四川省发布《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对此做出说明如下:

彭清华:关于《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的说明

受省委常委会委托,现就《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全会研究部署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的主要考虑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省委先后以全会形式,就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战略布局和总体格局不断完善。迈步“十四五”、开启新征程,这次全会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突出产业对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对推动我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部署,有着重大的战略考量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去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宣布这一目标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战略擘画和系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做到先立后破;要求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基本思路和实践要求,充分彰显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鲜明导向和坚定决心,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实践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成为引领我国未来高质量发展不可动摇的战略目标,深刻重塑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既带来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转型发展压力增大等紧迫挑战,又将极大激发和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蕴含着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大机遇。只有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积极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新机遇,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勇立潮头,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

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做好“减法”和“加法”。做“减法”,重点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规模,协同推进节能减排、减污降碳。但如果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搞运动式“减碳”,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也难以为继。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是事关发展方向的根本性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我省未来能源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统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都迫切要求做好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加法”,提高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和利用水平,促进清洁能源关联产业发展壮大,更好保障能源安全和支撑未来发展。只有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了,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才有“破”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才有“稳”的条件和“进”的支撑,确保做到有序降碳、有效降碳、安全降碳。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自然生态本底良好,清洁能源资源富集,正加快建设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清洁能源优势看,截至2020年年底,我省水电装机容量达808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514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的21.8%、25.9%;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储量5.18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达432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7.4%、22.9%,相关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还有很大开发空间,全省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超过1800万千瓦、太阳能资源达到8500万千瓦,如果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有望再造一个“水电四川”。从产业基础优势看,近年来我省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先后引进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落地一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全球前10强晶硅光伏企业已有5户落户四川,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产能基地加快建设,产业链条趋于完备,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形成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过去,我们依托三线建设国家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奠定了四川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工业大省的地位。面向未来,在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中,四川靠什么来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要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数一数二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在巩固已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和能级。

在“双碳”目标下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具有充分的政策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摆在“碳达峰十大行动”之首,要求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强化能源保障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优化区域电力供给,统筹油气资源开发,建设优质清洁能源基地。近年来,国家有关方面还就晶硅光伏、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支持政策。这些都为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提供了鲜明的政策导向和有力的政策支撑。

总的来看,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是我省围绕“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央有要求、发展有需要、政策有支撑、四川有条件,事关“国之大者”,也是省之大计。在《决定》稿酝酿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各方面普遍认为,省委以全会形式研究部署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找准了落实“双碳”目标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必将有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实支撑。

二、《决定》稿的主要内容及起草过程

《决定》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这一着力方向,形成了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总体谋划。起草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强化全局意识,自觉将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置于国家发展全局之下来谋划和推动,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找结合点,遵循国家政策导向找发力点,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四川力量。二是坚持发挥优势,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巩固、放大和转化清洁能源优势,对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三是突出系统观念,统筹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以产业链思维和生态圈理念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形成集中布局、集群成链、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格局。四是注重两手发力,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市场体系,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决定》稿共7个部分、27条,分三大板块展开。第一板块是总论,为第一部分、共3条,明确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二板块是分论,为第二至第六部分、共19条,主要解决“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的问题。在“发展什么”上,按照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展开;在“怎么发展”上,突出创新发展、集聚发展两个方面。第三板块是保障,为第七部分、共5条,突出机制保障、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为高质量起草好《决定》稿,省委成立了由我和黄强同志任组长的文件起草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起草组全体会议进行研究。有关方面围绕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决定》稿起草提供了重要支撑。征求意见稿形成后,按程序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代表性企业负责人等的建议,经省委常委会会议两次讨论研究,同意提交这次全会审议。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

《决定》稿聚焦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举措。这里,就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总体目标定位。着眼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决定》稿提出了“一地三区”的发展定位。这就是,打造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旨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供给和成果转化应用,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旨在通过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培育若干区域增长极,更好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打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旨在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撑国家“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旨在发挥我省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作出示范。这些定位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对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决定》稿衔接“十四五”发展、实现碳达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个阶段,对2025年、2030年、2035年我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分别提出发展目标。相关目标贯穿3个五年规划,有利于把《决定》稿明确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接续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综合考虑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及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双碳”目标对结构调整的要求,重点围绕清洁能源生产、消费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规模等提出具体指标。随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密集落地、投产见效,预计未来一个时期我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期,营业收入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10%以上,到2035年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将达30%左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些目标既有总量增长要求,也有结构优化要求,兼顾了现实需要和发展可能,将支撑我省在相关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对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关于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中的“绿色低碳”代表的是一种发展方式,也意味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优势”强调的是四川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主要是指在我省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且能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的产业。这次全会《决定》稿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将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着力重点聚焦到清洁能源相关领域,对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清洁能源应用产业作出部署。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面可不可以再宽一点,像我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有机农业、现代金融、优质白酒、先进材料等产业,对经济发展支撑和产业转型也都很重要。这种意见可以理解,但省委经过反复研究,认为这次全会《决定》稿还是不要面面俱到,以便集中资源、攥指成拳,把我省清洁能源优势用好用足用活,打造几张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拿得出、叫得响的产业新“名片”。

清洁能源是“双碳”背景下推动我省产业发展的最大强项和基本依托。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重点要在做优做强上下功夫,加快提升稳定保供、协同互补和自我调节能力。我省能源资源具有“水丰气多、煤少油缺”的特点,水电和天然气一直是能源开发利用的主战场。同时,我省风光资源富集,技术可开发量与目前水电装机容量大致相当,且与水电在地域分布上高度重合、出力时段上相互补充,具备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要在科学有序开发水电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攀枝花和阿坝、甘孜、凉山风光资源开发,打造“两江一河”清洁能源走廊,前瞻布局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类型清洁能源。天然气虽然属于化石能源,但碳排放强度不到煤的一半,是国家支持规模化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要立足我省天然气(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实际,加快规划建设燃气发电项目,充分发挥调峰补能作用,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清洁能源支撑产业主要服务清洁能源生产、输配和供应,离开了这一支撑,清洁能源产能规模很难上得去,供需两侧也会脱节。支撑清洁能源的生产,重点要发展晶硅光伏和能源装备产业。晶硅是太阳能发电最基础、最重要的功能性材料,目前我省晶硅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材料设备、技术工艺、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竞争优势。要坚持高端化发展取向,进一步健全产业链条,扩大先进产能规模,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加快建设世界级晶硅光伏产业基地。我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实力雄厚,能源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国际领先,拥有水电、风电、光电、气电、核电、煤电“六电并举”的研制能力。要把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作为建设制造强省的重要支柱,依托“国字号”龙头企业,突出关键技术自主化、市场拓展全球化、运维服务一体化,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支撑清洁能源的输配和供应,重点要统筹推进储能体系和输配体系建设。储能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要统筹布局电源、电网、用户侧等储能设施,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着力解决水电丰枯不平衡、风光发电不稳定等问题,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受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分布特征等影响,我省电源与负荷总体呈逆向分布,加之电源和电网建设不同步,电力输送通道能力不足,导致“窝电”弃水与负荷中心缺电的现象并存。要持续加大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力度,推动四川电网主网架提档升级,形成相对独立、互联互济的“立体双环网”主网结构。同时,要优化天然气管网,增强互联互通和输配气能力,加快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促进天然气供需动态平衡。

清洁能源应用产业是实现清洁能源就地转化和价值放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我省需要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的产业很多,《决定》稿立足国家所需和四川所能,选择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钒钛等产业重点发展。当前,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呈现出整车性能和消费市场同步升级的明显态势,发展潜力巨大。锂电材料、动力电池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配套,我省矿石锂资源已探明储量位居全国第一,已形成从矿产开发、基础材料加工到电池材料制造、电芯封装的全产业链条。要积极抢占产业发展“风口”,大力发展锂电材料和动力电池产业,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水平。数据是新的重要生产要素,钒钛是稀缺的战略资源。要以优化产业用能结构为重点,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深化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晶硅光伏、锂电材料、大数据、钒钛产业能耗较高,支持其发展是否符合“双碳”目标要求和国家政策导向?对这个问题,要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我省这些产业主要使用的是清洁能源,能耗较高不等同于碳排放就较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产业有的具有国家战略属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必须大力发展;有的能够发挥乘数效应,可以生产更多清洁能源,显著提升减排降碳能力。比如,晶硅光伏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据有关机构测算,一套通用的光伏组件(310瓦)从矿石开采到电站建成总耗能约370千瓦时,按平均30年寿命、每年1300小时左右光照时间计算,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产出的清洁电力是其总耗能的30倍左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发展这些产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当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摆在首位,严格能效约束,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第三,关于坚持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根本靠两条,一条是通过创新发展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条是着眼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支撑带动能力的市场主体。《决定》稿提出,要强化技术创新和数字赋能,推动重点区域集中布局、特色园区集约发展、优势企业集聚壮大,促进清洁能源生产、支撑和应用全链条优势重塑和价值跃升。

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的显著特点,其大规模开发和市场应用有赖于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过去10年,得益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全球晶硅光伏、风力发电成本分别下降85%、40%以上,为大规模开发利用风光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我省看,近年来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产业整体创新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存在原创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型领军企业不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程度不深等问题。要以建设天府永兴实验室为引领,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形成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抓创新要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条腿”走路,不能什么都做,有的技术国家层面和其他地方已经成熟或正在攻关,就没有必要重复投入,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产业发展亟需、具备一定基础、确需自主攻克的技术难题,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运用“揭榜挂帅”等方式,集中优势力量攻坚突破。

集聚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优化要素配置、提高配套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区域产业发展韧性。我省清洁能源资源集中分布的特征十分明显,水风光资源主要分布在攀西和川西北地区,天然气(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川中、川东北、川南等区域。清洁能源支撑和应用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也初步形成,比如成都、乐山、眉山的晶硅光伏产业,德阳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遂宁的锂电、达州的锂钾和宜宾的动力电池产业,成都、雅安的大数据产业,攀枝花、凉山的钒钛产业等,都具备进一步集聚壮大的良好基础。要完善区域产业政策体系,引导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向具有发展基础和较大潜力的重点区域集中布局,实现集聚成势发展。其他地区也要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从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找准定位、错位发展,既不能一哄而上,不顾实际条件盲目发展、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也不能观望懈怠、无所作为。

第四,关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根本要靠市场驱动,但也离不开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决定》稿突出精准有效的政策导向,从深化市场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强化要素保障、健全领导机制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改革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的资源管理涉及多个层级,开发投资主体较多,利益关系多元,尤其需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着力破解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方面具有牵引性作用的改革主要有3项:一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近年来,省委着眼解决企业用电成本偏高与弃水弃电现象并存的突出问题,通过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等务实举措,有效降低社会用电成本,带动晶硅光伏、锂电材料、动力电池、大数据等产业快速发展,释放出巨大改革红利。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遵循电力市场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形成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格局,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要全面落实中央改革要求,进一步突出市场化导向,提高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市场化参与度,健全更加符合节能降碳要求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市场化消纳。二是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益共享机制改革。要认真总结前期改革成果,大力推广政府引导的“地方参股、联合开发、就地注册、互利多赢”模式,支持开发主体与资源所在地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实现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地方发展、惠及当地群众相统一。三是探索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改革。这是国家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今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交易活跃度呈明显上升态势,已纳入2000多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今后将逐步覆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以市场化方式优化用能结构,持续加大减排降碳力度,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不能搞封闭的自我循环,必须大力提高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为产业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与重庆市在清洁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加快西南地区百亿级储气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要加强与周边省份长期能源战略合作,协同提高区域能源保障能力。要积极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推动我省清洁能源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积极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等重大展会活动,集聚各类高端资源要素,持续提高我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当前,国际贸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欧美等发达国家正积极推动碳足迹认证、碳标签量化和征收“碳关税”。要超前谋划、积极应对,充分发挥我省清洁能源优势,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开展碳足迹认证与应用,推动建设国家绿色外贸示范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外贸,着力塑造对外合作竞争新优势。

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近年来,省级层面建立了推进“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联系机制,由省领导联系指导相关产业发展,效果很好。要继续用好这一机制,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力量整合,协同抓好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具体工作由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施清洁能源消费差别化考核,引导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省政府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研究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在资源环境、研究开发、市场应用、人才引育、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会后,省直有关部门还将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政策和落实举措,形成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发挥政策综合效应,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突破。

延伸阅读: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