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环保督查风暴300天 下一步工作重点:减排!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8-01-28 09:32:04
热度:

环保督查风暴300天 下一步工作重点:减排!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风暴”仍在席卷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它被环保部视为

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风暴”仍在席卷京津冀及周边“2+26”城。

它被环保部视为“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行动。28个督查组5600人,用一年时间,历经25次轮换,穿梭于28城。从去年4月初开始至今,督查已历时近十个月时间。

300天以来,督查组不仅要“督企”,也要“督政”,实施量化问责。对于这场规模空前的督查风暴,公众最为关心的是其成效,即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曾用一周多的时间设计出了这套强化督查行动方案。近日,他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对于长期存在的大气污染治理难题,环保强化督查的‘药方’是下对了,今后关键在落实。从目前的督查结果来看,确实已取得很大成效,大气环境质量实现了明显改善。”

三大措施

2017年9月起,环保督查力度再次升级。环保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下称《方案》),首次针对秋冬季节大气污染打出“1+6”组合拳,其核心是《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6个配套文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强化督查方案、巡查方案和量化问责规定是三项重要举措。

田为勇说,秋冬季强化督查内容更加细化,从此前7方面治理增加至12方面,具体细化为233项任务,各地都有具体指标包括重点工作、完成时限等都有说明,督查组以清单为准,对照检查。《方案》要求“2+26”城6个月内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同比双降15%以上。为达到这一目标,2017年9月1日起环保部开始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行动;2017年9月15日起环保部对京津冀及其周边的企业和政府展开大巡查。“督查是攻坚行动五步法(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查)的第一步,巡查是重要环节,旨在核查整改情况,督促问题解决。督查人员是从全国抽调,而巡查成员则全部来自部机关或直属单位。”田为勇说。

根据量化问责规定,督查整改落实情况、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都将纳入量化问责范围,目前各地仍处在考核期。问责事项分为“任务型”和“结果型”,前者是对交办问题整改不力的问责,后者是根据大气改善排名问责:后三位且改善比例低于60%的问责副市长,低于30%的问责市长,不降反升的问责市委书记。

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说,大气治理不允许懈怠,更不允许不作为、乱作为,量化问责利剑高悬,把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与市县责任主体绑定,层层落实责任。今后根据“五步法”,环环相扣,促使地方政府进一步干出成效。

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东认为,只有督企与督政并重形成一种无形压力和强大震慑力,地方政府才不敢懒政、懈怠。督查要持续下去,而不能是“一阵风”。当然,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种考验。

问题企业占比已不到10%

1月2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督查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长期以来环境治理存在的障碍和难题。从去年的督查情况来看,其效果相当明显,往年污染较严重的京津冀各地大气状况都出现了明显好转,这与环保督查有很大关系。

据环保部此前公布的数据,环保督查前五个月,“2+26”城问题企业虽然占比过半,但呈现出了逐步下降的趋势。比如前十轮次督查发现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约占检查企业总数的54.5%,问题企业数过半;前九轮次督查发现问题企业占比55.3%;前八轮次督查发现问题企业占比56.7%;前五轮次督查发现问题企业占比超过68%。

田为勇告诉经济观察报,从前几个月督查成效看,28个督查组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占比均过半,甚至达到了70%。而到了第二十轮次督查时,也就是截至今年1月初,问题企业的占比已经不到10%,甚至更低。我们最终希望督查时没有这种问题企业。

据田为勇介绍,《环保法》修订实施以来,污染企业违法成本大大提高。2014年全国环保系统处罚总额31亿元,2015年与2016年分别为42亿元、6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已达115亿元左右。从地区来看,2017年环境执法处罚额度山东位居第一、河北第二、广东第三,改变了江苏、浙江稳居前列的局面。

杨晓东说,环保督查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大了排污管控和整改力度,去年蓝天明显增多了,这主要得益于督查和限产政策的落实。“比如京津冀及周边钢厂严格执行供暖季限产50%,污染物排放强度在降低。同时钢厂环保意识也在提升,环保技术和管理措施更加到位。督查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环保督查加快了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的步伐,如安阳、唐山等重点城市的钢企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料场封闭、烧结烟气深度治理等改造项目,企业面貌明显改善。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勇告诉经济观察报,去年大气治理成效相当显著,大部分钢厂实现了达标排放。有时一个企业可能要来好几拨督查,逐渐使企业放弃了违法生产的幻想。过去靠监督才行,现在企业自己觉得不环保就不可能生存。

不过,去年很多钢厂利润非常高,但也存在一些“黑色成分”,比如吨钢环保成本要达到150元,有的只投入50元,其余100元则成为了“黑色成分”。有专家建议今后督查措施要更加细化、注重标准化,更大程度体现公平性。

制度性督查将成常态

田为勇在介绍环保工作下一步时表示,日前环保部已经过研究,2018年环保督查仍要继续进行下去,以此带动地方政府,逐层压实监督责任。

在李佐军看来,只有深入推进督查,发现问题才更具体,效果更到位。接下来督查要更有针对性,针对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进一步采取重点行动。

“环保督查不仅可推进环境治理,还有助于完善环保制度。它作为深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后应制度化和规范化,制度性环保督查将成新常态”,李佐军说。

李新创也认为,环保督查应持续推进,逐步统一全社会的环保认识。“大气十条”第二阶段工作即将开始,“水十条”“土十条”工作也将进一步深化,这几方面都不能放松。今后环保督查问责机制应成为一种常态,在这种大环境下,地方政府的环保工作也将常态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程会强对经济观察报说,“今后环保部门的压力不是在加大,而是在减小,信心也会更强。现在是全民环保时代,督查力度更大、信息源更广,公众举报、媒体曝光等监督渠道畅通,极大提高了环保部门的执法效率。”

2018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有专家预计未来企业减排仍是重点,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位不愿具名的钢企总经理对经济观察报说,环保治理要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燃煤排放、机动车污染、农村环境以及钢铁、化工、有色冶金等高污染行业,都需加强治理。

“要环保就必须控制污染排放、淘汰落后产能,这在短期虽有一定影响,但长远看,环保督查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只有重视环保,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述钢企总经理表示。

李佐军说,2018年环保工作主要是围绕中央已确定的“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总体部署展开,根据各地排放情况采取系列措施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中央层面一项重要工作是搞好对各地政府考核,去年已出台相关考核办法,督促各地落实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必须做好环保督查。

原标题:环保督查风暴300天 下一步工作重点:减排!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