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上海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空间布局与能级提升对策
上海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空间布局与能级提升对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固废资源化利用 大宗固废固废网讯:通过对上海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的分析,明确了当前上海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存在
固废网讯:通过对上海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的分析,明确了当前上海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供同行参考。
上海市一直致力于各类废弃物的处置利用。随着政府引导投入、社会积极参与,资源化利用的水平和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据统计,2016~2019 年,上海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工业固废”)利用总量约为 4 398.48 万 t,其中粉煤灰 1 301.12 万 t,冶金渣 2 752.90 万 t,脱硫石膏344.3 万 t,共节约标煤 379.3 万 t,减少 CO2 排放 2 978.3万 t,节约土地约 147万 m2(按每吨固废占地 333.5 m2计算)。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为上海实现“碳达峰” “ 碳中和”目标贡献积极力量。
目前,在大宗固废规模化利用方面,建筑业对大宗固废利用程度最高,约占 70%[1]。积极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在高附加值利用、混凝土预制件(PC)构件、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利用,有助于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大宗固废完全消纳与稳定利用。
1 我国大宗固体废弃物总体情况
《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近5 a 来,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呈现下降趋势,如表1 所示。2019 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3.8 亿t,较 2015 年降低 28%。综合利用量 8.5 亿 t,处置量 3.1亿 t,贮存量 3.6 亿 t,倾倒丢弃量 4.2 万 t。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总量的 55.9%,综合利用仍然是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途径。
2 上海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现状
2.1 工业固废
工业固废是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具有排放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发布的资料, 2015~2019 年,上海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 90% 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大宗工业固废做到“当年排放当年利用”。“十三五”期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 98.10 %,如表 2 所示。其中,冶金渣综合利用率为 99.7%,主要加工成矿渣微粉和钢渣微粉,用于建筑材料,部分经深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磁性元件等;粉煤灰利用率达 100%,主要用于墙体材料、水泥、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掺合料及市政工程材料;脱硫石膏利用率 100%,大部分用于生产建筑石膏板。
2.2 城建领域固废
2019 年,上海市建筑垃圾产生申报量为 1289 万 t(不含渣土和泥浆)。其中,工程垃圾(废弃混凝土)约29 万 t,拆房装修垃圾约 1 260 万 t。工程垃圾处置利用率接近 100%,主要通过加工制成再生集(粉)料等再生产品或将再生集(粉)料等应用于混凝土、预拌砂浆、墙体材料、路基等成品或半成品。拆房垃圾与装修垃圾处置利用率约为 10%,由于含有一定量有毒有害物质,且成分较为复杂,分拣困难,导致资源化利用仍然处在相对较低水平[2]。上海市污泥主要为污水处理厂和市政领域产生污泥底泥。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干基量为 34.4 万 t/a,主要为应急填埋和焚烧处置,市政领域产生污泥底泥约 260 万 t/a 干基泥,主要经处理后填埋处置。
2.3 生活垃圾领域固废
2020 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 759.2 万 t/a,产生垃圾焚烧飞灰 34.4 万 t/a,炉底渣 121.5 万 t/a。其中,炉底渣利用率接近 100%,主要用于道路地基铺设的基础材料、水泥工业辅材、砌块砖块等。由于飞灰中含有毒性较强的重金属和二噁英类污染物,目前处理飞灰成为生活垃圾焚烧全过程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固化稳定化是目前最为稳妥的处置方式,但飞灰填埋库容远远无法满足飞灰的处置需求。
3 上海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预判风险与产业发展趋势
(1)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布局不合理。目前,上海市尚未形成市级与区级层面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统一规划与布局。上海市分布在“104”工业区块外(104 工业区块指上海市现有的 104 个规划工业区块)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七成,是上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空间布局的主要载体。这些企业分布较为分散,且因土地性质问题无法实施更新改造、扩大产能,缺乏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2)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存在风险。综合利用行业以社会化个体经营为主,受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影响较大,企业稳定性较差。同时,预测上海市城市建设规模整体将呈下降趋势,导致产品需求下降,对相应固废的稳定利用和城市安全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3)行业技术水平偏低。由于前期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不足,大部分企业技术研发薄弱,行业内企业创新技术参差不齐,只有少部分企业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实现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海绵城市、装配式建筑、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对高性能建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大部分企业主体设备、环保设施简陋,技术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能级的提升与废弃资源的高效利用。
(4)城市基础建设趋缓的预判风险。2019 年全上海市一般工业固废总产生量高达 1 830.41 万 t。其中以冶炼废渣、粉煤灰、脱硫石膏为代表的大宗工业固废排放量约 1107.75 万 t,预判“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工业固废将保持稳定排放。但是,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逐步放缓,建设领域终端需求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会对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成果与建议
4.1 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法规标准
加快资源综合利用上海市地方法规立法进程,在国家《固废法》《资源综合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特点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建立健全工业固废、建设领域固废与生活固废等领域的配套法规,为全面推进上海市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4.2 强化顶层设计
(1)市级层面。①上海市老港固废处置中心工程。作为上海市生活固废处置最重要的支撑和托底保障基地,老港基地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弃物(含医废)、污水厂污泥处置方面,新增 11 817 t/d废弃物综合处置能力。建议老港作为市级层面以上海市固废综合利用为主的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应加快引入培育一批符合环保、技术装备导向、生产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老港拟引入垃圾焚烧底渣,协同处置飞灰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置项目。②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上海市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除了处理生活垃圾外,还协同湿垃圾干渣,将飞灰熔融以及炉渣进行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固体减量资源最大化。设计处理规模为日处理厨余垃圾 500 t、餐厨垃圾 300 t,总焚烧规模为 3 000 t/d,渗沥液处理规模为1 500 m3/d。与此同时,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拟引入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环保项目,该项目占地约 3 万 m2,预计年处理建筑废弃物可达 40 万 t。
(2)区级层面。根据上海市区域排放分布和固废利用企业的布局现状,拟以宝山区、浦东新区、金山区为第 1 档重点规划区域,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为第 2 档重点规划区域,布局若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中区。有序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向产业集中区地区集聚,打造一批以产业集中区和重点工业区为依托、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为产业延伸、各具特色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根据规划,拟于各区建立焚烧设施与产生炉渣处置设施配套建设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扩大炉渣资源化利用途径,达到焚烧炉渣“零填埋”的目标。
4.3 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支持与保障
加大市、区两级循环经济基地建设的用地保障,解决废弃物处理利用等基础设施用地问题。制订完善“零增地”技改的环评、规划许可等,编制产业准入条件(正面清单)和淘汰目录(负面清单),探索建立一批市级和区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示范项目。探索进项税抵扣路径,建立科学合理的废弃物处置、回收价格机制,包括低价、无价废弃物处置利用的财政补贴政策。
4.4聚焦技术创新
(1)优化存量。按照资源高效配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正面清单标准引导。针对符合正面清单标准的现状工业企业项目,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开展扩建、改建、单纯购置设备等“零土地”技术改造,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加快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推动企业科技发展。①在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着力促进垃圾末端处理技术无害化,严控工业废弃物污染,重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加大投入力度。②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联盟为载体,整合本市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散、乱、小”的创新资源和企业。并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导向与建筑业市场方向,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多种利用途径,重点开发如高性能混凝土、超细纳米技术复配等满足未来市场发展需求定位的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产品。③在政策上制订实施技术研究开发补贴和循环经济技术转化补助等。
(3)开展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建设与认定推广。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发布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和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方案。加快建立绿色发展评价机制,根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分级评价。
(4)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依托重点企业重点开展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及城市垃圾再生利用等领域的标准和规程的制订、修订工作。建立行业标准化委员会,统一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产品、能效标准的建标、提标、贯标工作,制订完善产品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执行好国家标准。
5 结 语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是确保上海市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应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为目标,合理优化上海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能力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能级。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探索大宗固废跨行业的协同处置和利用方法,为提升上海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
德阳马井污水处理厂:治理污水不仅在厂内2021-09-22
-
PPT分享 | 李政: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转型2021-09-21
-
历时3年 全长41公里 太原汾东污水处理厂外管网一期工程完工2021-09-21
-
温州市南片污水处理厂 提标改造工程 正式投入运行2021-09-21
-
生物转盘在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容工程中的应用2021-09-20
-
李毅中: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工业要有责任担当2021-09-20
-
基于城镇污水处理全流程环节的碳排放模型研究2021-09-20
-
“泸县地震150吨白酒泄漏”:已收集 送到污水处理厂2021-09-20
-
污水处理系统新阶段提质增效的现状和途径2021-09-20
-
王江: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法制框架2021-09-20
-
广东省廉江市新城西污水处理厂(8万吨天)污泥处理处置外包服务项目(第三次)中标(成交)结果公告2021-09-20
-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等五部门关于加快补齐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短板 进一步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2021-09-20
-
新建污水处理厂25座!河北扎实推进白洋淀流域治理2021-09-17
-
广西桂林市2021年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招标公告2021-09-17
-
重点行业力争2025年碳达峰 《吉林省冶金建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