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漫谈 | 乡村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性
漫谈 | 乡村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性北极星环保网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北极星环保网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居民生活条件显著提高,生活观念发生转变,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需求与日俱增。乡村是我国二元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约有7亿人居住在乡村。伴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而来的,是乡村生活与生产性污染物的快速增长。乡村居民不具备城镇居民拥有的完善的公共服务与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与现代化生活脱节。
乡村生活性污染物主要是人体排泄物(粪尿),清洗水,洗漱水与垃圾;生产性污染物主要是畜禽粪便和秸秆。
在常规卫生模式中,以水为传输介质通过管道对污水进行收集和运输,即冲水式卫生设备,大量的清洁水被用于运输粪尿,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大量有价值的营养物质没有被利用起来。针对常规卫生模式存在的弊端,国内外学者们致力于开发下一代卫生模式理念,以生态卫生、面向资源化的卫生和可持续卫生理念等为代表。这些理念均致力于形成物质流与能量流的闭合循环,在满足卫生性的基础上,节约能源与资源并减少向环境的污染排放,核心是将乡村生活与生产性的污染物进行资源再利用与能源回收。为了高效的回收与利用废弃物中的资源与能量,根据污染物性质进行源头分离是一个重要的前提。现阶段的生态型卫生技术开发的出发点均在于尽可能使污水与垃圾减量化与缩容,从而有利于后端资源化利用。源分离技术与资源化处理是源分离资源化卫生模式的重点。
目前,我国城镇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情况良好,但乡村的处理现状不容乐观——每年污水量约80亿吨,而处理率则仅有8%。其症结并不在于技术环节,现有的技术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将乡村污水处理达到饮用水的标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同于常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乡村生活污水进水水质、变化规律、处理设施规模、工艺和运行管理能力呈现出较大的不同,因此乡村污水治理需要考虑技术有效性,不能盲目套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针对现阶段乡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特征,国内外学者对工艺与技术模式做了深入的研究。在乡村污水实际处理过程中,技术的稳定性与管理的有效性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稳定的处理效果是乡村生活污水问题得到良好解决的保障,管理的有效性则是乡村生活污水能够长期有效运行的基础。
乡村污水治理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技术经济性或成本有效性。公共服务的提供与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少技术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然而却始终无法推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工程建设和后续运维费用高昂,高于当地可接受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与日常运行,造成了实际污水处理效果不达标、资金投入效率不高,实际收益低于预期。乡村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状况、人文情况具有非常强的空间差异性,这也决定了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选取合理的工艺。在工艺选取的过程中,经济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乡村污水治理需要进行全面的经济性评价,乡村垃圾、秸秆、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处理同样需要进行技术经济性的考量。发达国家目前形成了多样化的处理模式、长效管理机制和相关利益方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在经济性评价方面已经由简单的成本有效分析发展成为生命周期的成本有效性分析,在处理设施使用全生命周期内分析建设与运维成本。
国内的不少研究都集中在会计成本上,并没有将污染物治理的机会成本考虑进成本核算体系内,现在的研究也正在向包括外部效应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效性分析发展。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虽然能良好的评估出最优的选项,却很难做到完美的评估所有现在以及将来的成本与效益。成本效益分析在经济效率分析方面是一种良好的分析方法,但是分析结果并不能保证社会整体福利的最优化。
延伸阅读:
乡村污水治理的成本测算
原标题:漫谈 | 乡村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性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