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梅德文:中国碳市场挑战巨大 但无需悲观估计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1-08-03 11:03:11
热度:

梅德文:中国碳市场挑战巨大 但无需悲观估计碳市场 碳交易 梅德文大气网讯:2021年7月1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金融主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

碳市场 碳交易 梅德文

大气网讯:2021年7月1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金融主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是论坛主要承办方之一,在会上发布了全球首个“双碳”监管平台并首次揭幕“碳中和2060”网站。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梅德文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梅德文(资料图)

非常感谢大家,我从碳市场的背景、现状与展望三个方面跟各位交流一下。

第一,中国碳交易市场我们知道还是有很大的挑战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欧洲在碳达峰大约10几年之后做碳市场,欧洲是在2005年做碳交易,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峰的,发达国家他们在碳达峰的时候大约的人均GDP都是在2.5万美元以上,而且是在碳达峰十几年之后才开始做碳市场,而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目前人均GDP现在只有1万美元,且是在碳达峰前开始碳交易。这里面我们知道实际上碳中和本质上是调结构,所谓的宏观经济有一个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之间只能选择两个变量,现在如果选择保增长和调结构,因为碳中和本质上就是调整我们的生产、消费、流通的,或者是供给、需求这个要素,未来势必带来物价的上涨,中国的发展和减排之间存在一个悖论,这是中国碳市场面临的第一个主要的背景和最大的挑战。

第二,中国碳市场还有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能源结构,就是所谓的富煤,贫油,少气,就是资源禀赋条件决定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取决于三个要素,GDP总量,单位GDP消耗能源的量,以及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发达国家的2.1倍,我们单位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就是简单说我们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以高耗能产业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金融结构以银行为主,这样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金融结构注定了中国的碳中和是非常艰难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碳市场肯定非常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碳市场是什么现状?全球碳市场已经经历过两个七年了,中国碳市场和国际是同步的,国际碳市场最早可以说的是2003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成立,2005年欧美碳交易市场就是刚才蓝虹老师非常专业的介绍了EU-ETS的发展,我们是2005年参与了,我们只是作为CDM,我们作为清洁发展机制,把CDM项目卖到欧美去,变成了CER,为此我们贡献了半壁江山,不管是数量还是减排量,应该为中国碳交易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第一个七年。

第二个七年就是2013年开始到2020年,就是中国的区域碳交易起点,也就是中国的京津沪等等九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这个试点主要现状就是规模小,价格低,投融资功能弱,流动性差。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金融结构、发展阶段决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碳市场规模小,缺乏流动性是很正常的,我们的能源结构,不可能支撑我们的碳中和。

第三,现在我来和大家展望下一步中国即将开展的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作为一个从事了14年碳交易的从业者,我们认为估计还需要七八年的发展,就是既不能太乐观,但是也不能悲观,我们还是看好的。我们认为中国碳市场一定可以解决三个问题,规模会越来越大,流动性会越来越好,投融资功能越来越提高。比如说电力行业现在40亿吨,未来扩大到八大行业可能有67亿吨以上,接近70亿吨,所以规模越来越大,产品从目前单一的现货产品走向金融产品,主体从目前的单一的控排企业走向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投融资产品越来越提高。

逻辑是什么?不管是规模还是市场主体的丰富多层次,还是流动性,主要的逻辑就是就是金融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就是在全球流动性、价格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三者之间做两个选项,碳交易市场应对的气候变化这样一个天然的具备全球的外部性,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排放对地球的影响是一样的,所以碳交易市场背后的气候变化,碳排放具备天然的这样一个国际的外部性,另外具备天然的流动性的特点,就是在国际上要流动。因此如果我们还需要保证独立的低碳产业政策,就不可能阻止碳价格的全球趋同。根据所谓这样的不可能三角我们认为大约30年之后到2050年,根据一价定律判断,当然是一家之言了,比如说到2050年之后全球碳交易市场会加速的趋同化、一体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碳交易市场可能和国际碳交易市场有一个加速的一体化的过程。对中国碳市场目前的规模、价格、流动性、投融资功能以及主体结构、产品结构和监管都会有所改变。

所以在这样的判断之下,会加速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以及金融化,为我们中国“3060双碳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看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