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碳市场必须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碳市场必须要注意的四个方面!碳市场 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金融大气网讯:自去年年底提出“3060目标”以来,绿色低碳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关键要解决
大气网讯:自去年年底提出“3060目标”以来,绿色低碳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关键要解决好两个问题:鼓励ESG投资和推动碳市场建设。近年来绿色金融发展迅速,中国社会对于碳市场在绿色低碳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对一些关键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思路与成果
与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不同,中国是“边发展、边治理”。与发达国家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推动路径不同,中国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这一制度优势已经有所体现。2020年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中国绿色债券存量约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下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中要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路径结合起来,大力引导和鼓励ESG投资,加快推进碳市场建设。
人民银行很早就认识到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在顶层设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持续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推广绿色信贷,排污权抵押等融资模式。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系统提出绿色金融的定义、激励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规划和风险监控措施,构建中国绿色金融的框架,推动绿色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快速发展。2021年面对绿色金融发展新形势,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提出了发挥好绿色金融三大功能、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等政策框架,为下一关键阶段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发展思路。
自“3060目标”宣布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快推进基础性工作,努力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委发布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删除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相关内容,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对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业务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体系。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完善配套激励政策,加强窗口指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碳减排贡献较大的风电、光伏发电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在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开展金融机构碳排放信息披露工作,推动G20重启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并组织工作组与美财政部共同担任联合主席。在银行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务融资、碳中和金融债券等品种,以产品创新助力绿色金融发展。与此同时,在激发市场主体自觉意识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交易商协会培育投资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绿色债券市场标准建设,强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
目前市场主体自觉意识已初步形成,部分金融机构在业务管理中主动加入绿色金融要素,开始探索扩展环境信息披露范围。
二、充分发挥碳市场引导作用,逐步增强金融属性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线,平均成交价每单超过51元人民币,不及欧盟碳交易价格的八分之一,中国碳排放是免费发放,金融机构目前尚未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碳市场本质上是金融市场,负责进行资金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与普通大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不仅满足当前交易市场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基于碳价格信号实现投资跨周期研讨、风险跨周期管理,属于典型的金融功能。只有发挥好碳价格信号在管理风险、引导投资、稳定预期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才能有序引导全社会的低碳转型。
在既有减排方式中,碳市场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首先,碳市场可以实现环境预收下的最优经济结果,在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碳税与补贴发挥高效作用的前提就是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合适的碳价格。OECD近期的研究表明,相比碳税,有价格稳定机制支持的碳市场会促使投资者形成碳价长期上涨预期,更有利于促进减排。
其次,碳市场可以更好引导地全社会投资,是一种长期可持续的方式,碳价格集中体现了产出增长、排放配额和技术进步等多种技术综合作用,在价格引导下,企业减排融资问题和低碳技术投融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相对于财政补贴,碳市场具有更好的商业可持续性。
最后,碳价格信号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同样重要,可以防止市场主体对碳减排预计不清,并由非理性行为引发羊群效应,在缺乏碳价格信号的情况下,个别机构和专家的观点容易引发市场波动。
金融市场已有很多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运作模式,碳市场内在金融属性使其更容易与金融市场衔接,只有利用好金融市场才能处理好低碳投资中激励、跨期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来看,碳市场也将更为有效。
从国内外情况来看,碳市场建立要考虑几个方面:
第一,为形成有效碳价格,要严格遵行市场规律开展碳交易。金融机构要逐步参与碳市场交易,碳配额一级市场是拍卖型市场,政府可用拍卖配额收入支持高碳行业和地区进行转型。
第二,封顶总量是形成有效碳价格的前提。中国能源结构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煤炭和石油占比较大,地区之间很不平衡,必须结合中国能源结构确定未来各时期碳峰值及配额分配。
第三,处理好拍卖档期激励信号与潜在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碳配额拍卖价格过低就不能形成良好的激励信号,拍卖价格过高就可能会抬升生产生活成本,甚至引发通胀或经济衰退,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
第四,完善市场配套建设,积极发展远期、掉期、期权、期货等延伸品,提高透明度,加强投资者保护等金融市场监管规则也适用于碳市场。
三、中国绿色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投资人培育、对接国际标准、环境信息披露、中间机构规范发展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会在具有中国特色绿色金融发展道路上持续探索,既重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要注意培育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自觉意识,按照三方功能、五大支柱框架推动形成ESG投资理念与绿色金融标准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助力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
政策措施与机制建设多措并举,培育ESG投资人。在激励政策方面,继续探索包括补贴、贴息、减免税等财税政策,提升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吸引力监管。强化和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提升市场机构配置绿色资产积极性,积极促进市场建设,推动ESG投资与固定收益产品相结合。丰富ESG投资运用领域,引导养老金、保险、社保等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长期资金进入ESG投资市场,并纳入考评体系,丰富绿色债券市场资金来源。
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在我国能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基础上,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绿色债券标准,助力全球绿色金融发展。
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市场约束机制。继续强化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建立强制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覆盖各类融资主体,细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便于金融机构获取企业的碳排放数据。
加强市场生态建设,发挥好中间机构的桥梁作用。继续规范中间机构行为,开展对评估认证机构的备案,通过市场化评议和业务质量交叉检查等方式,推动评估认证行业统一标准。
绿色金融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深远,前景广阔,对投资机构而言是一个划时代的机遇。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金融行业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为根本遵循,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产品工具,丰富服务模式,强化风险管控,深化国际合作,多措并举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
江西省完成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预分配 共有45家发电重点排放单位纳入碳市场2021-07-26
-
深度解读:“碳市场”已至 “碳税”会跟上吗?2021-07-26
-
全国碳市场开张6天看点满满2021-07-26
-
最高价61.07元/吨 最低价52.08元/吨!全国碳市场本周成交数据2021-07-24
-
碳市场拉开帷幕 碳中和国策初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解读2021-07-23
-
全国碳市场上线一周 碳交易价格未出现大幅涨落2021-07-23
-
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中国石化买入10万吨碳配额2021-07-22
-
全球碳市场建设进程不断推进 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2021-07-22
-
全国碳市场交易启动 关注固废处理行业2021-07-21
-
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 看信托公司如何参与?2021-07-20
-
碳市场建设的“福建经验”2021-07-20
-
“万亿”碳市场来了!哪些产业将迎来利好?2021-07-20
-
【绿色金融】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启动2021-07-19
-
欧盟如何做碳市场?简析十条经验2021-07-19
-
对全国碳市场交易启动的分析与展望202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