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碳排放权交易“钱途”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1-07-21 13:00:37
热度:

碳排放权交易“钱途”碳排放权交易 碳交易市场 碳中和大气网讯:在市场的翘首以待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终于开市!7月16日上午9点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

碳排放权交易 碳交易市场 碳中和

大气网讯:在市场的翘首以待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终于开市!

7月16日上午9点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据悉,碳配额开盘价为49元/吨。首笔全国碳交易快速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开市后,我国预计将会成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从试点市场向全国统一发展,全国碳交易系统将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盘活企业减排动力

所谓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个时间点达到峰值,此后开始平缓波动,再逐渐回落。而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则被称为碳中和。

如何在满足排碳需求的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应运而生。在7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市场又是如何运行的?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生态环境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增加其他交易产品。而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交易方式上,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

对此,西南证券解释道,碳交易是指政府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上限以排放配额的形式分配给每个企业,企业对排放配额自由出售的过程。参加交易的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配额进行调整,如果削减了排放量,就可以出售余量,或是把它存起来备用;如果用尽了现有配额,那就需要购买更多的配额,而超出排放量配额部分的交易通常具有惩罚性质。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可以降低排放量上限,让配额更加稀缺,加大价格压力,从而促进企业减排,以此释放市场竞争,推动节能和清洁技术的使用。

简言之,推行碳排放权交易,环保技术先进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碳排放交易指标,通过交易获得收益,而技术落后企业则会增加购买碳排放指标的成本。这样既能控制区域碳排放总量,又可盘活企业减排动力,鼓励企业提高技术、节能减排。

2 或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试点起步。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

而后,碳排放权交易向全国统一发展迈进,一路快马加鞭。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确定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作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的牵头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维。

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场参与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全国碳市场运行的关键环节和工作要求。印发了《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公布包括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那么,全国碳交易市场到底有多大?

“全国统一碳市场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多个参与主体或能获益。”东方证券认为,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超过100亿吨/年,以2025年纳入碳交易市场比重30%至40%测算,未来中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规模将在30亿吨以上,与欧盟总排放量水平相当。基于中国碳论坛及ICF国际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碳价调查》的研究结果,2025年全国碳排交易体系内碳价预计将稳定上升至71元/吨,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将达到2840亿元。以当前8个试点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活跃度中间水平1%保守估算,未来中国年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额潜力在21亿以上。

国信证券提到,参考欧盟碳交易市场和我国9个试点碳市场的交易换手,预计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交易量约为4亿吨。综合考虑CCER价格<碳配额交易价格≤减排成本<罚款的经济规律,考虑到我国碳交易市场开启初期,惩罚机制较为温和,平均成交价格应该略高于当前试点市场,预测约为20元/吨至30元/吨。因此,预计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成交额可达约100亿元。随着市场的完善、覆盖范围的增加,交易将越来越活跃,2030年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或将达到1000亿以上。

3 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目前,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明确了八个高耗能行业将逐步纳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航空。在启动初期,将电力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燃气发电机组)2225家企业作为突破口,纳入第一次交易主体,后面会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纳入其他行业。

“全国碳交易市场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首批被纳入交易的电力企业而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三方面作出解析:

首先,电力的碳排放在我国碳排放结构中占比最大,降碳压力也最大。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启后,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核查体系与并网体系有望进一步完善,对于实现“双碳目标”与行业内机制完善有着较大的作用。

其次,电力企业在碳市场中表现出色后,其余七大行业也有望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当然,其余的七大行业仍会在地方试点与全国碳交易市场进行平行交易,但被纳入到全国碳交易市场后,无论是成交量还是交易成本都有望进一步改善。所以,首先被纳入的电力企业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有着“投石问路”的意义。

再次,除了碳排放配额以外,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机制(CCER)对于企业来说会增强主观的减排意识,在满足排放要求的基础上,CCER的交易仍会对企业的减排成本与额外利润有着实质性帮助。虽然CCER的交易占比仅有5%,但作为全国碳交易市场中的交易品种,也为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实现市场化与金融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控制碳排放既需要设定相应的刚性约束和指标,也需要采用一些非命令控制型的机制和手段。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可能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市场手段,其市场的开启能够为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种路径和方式。同时,实现碳排放的可交易,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种具体表现,有助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国金证券认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既是通过碳市场机制下的碳定价,逐步对社会、产业、企业在能源投资生产决策中产生影响的深层次供给侧改革,也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愿景的重要抓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克认为,实现国家层面的碳中和目标要从近零排放到净零排放。首先要求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最大程度减排,实现近零排放。其余部分可以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进行自然吸收,应用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术”(CDR),比如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生物质能加CCS(BECCS)技术等。从碳中和实现的时间路径分析,需要跨部门政策和战略,包括但不限于促进可持续需求、电力部门脱碳、终端部门电气化、低碳燃料替代、固碳等。只有通过大规模减少各经济部门(包括建筑、工业、交通、电力、炼油、农业、林业)的排放量,才可能实现碳中和。此外,还要着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推碳中和。

4 金融工具助力碳减排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于6月25日召开的2021年第二季度(总第93次)例会指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与此同时,碳排放权期货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6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碳排放权期货是碳交易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碳期货市场有利于提高碳定价效率,满足控排企业等市场主体管理碳价波动风险需求,提高碳期现货市场整体运行质量。

而这项重任率先落在广州期货交易所身上。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今年4月16日,在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上,高莉提到,在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证监会所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探索研究碳期货市场建设,指导广州期货交易所积极稳妥推进碳期货研发工作。4月1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成立。

“广期所自筹建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碳期货品种研发工作,持续关注碳现货市场运行及制度建设情况,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紧贴现货市场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碳排放权期货合约及规则研究论证工作。下一步,证监会将指导广期所开展广泛调研论证,完善合约规则设计,在条件成熟时研究推出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品种。”高莉指出。

对此,南华期货副总经理朱斌表示,碳排放权期货对于期货市场来说,是新增了非常有现代意义的品种。碳排放权期货既不是纯粹的商品期货,也不是纯粹的金融期货,它是非常特殊的由人为设计出来的交易产品,具有未来主流的绿色经济特点,它将衍生品市场带入绿色经济的领域,对期货市场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正面意义。

朱斌认为,推出碳排放权期货比较迫切:一是中国是潜在的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二是碳排放权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价格波动比较大,市场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比较迫切;三是广州市是碳排放现货市场最好的区域,由广期所来承担碳排放期货的设计和开发比较合适。

5 “碳交易”带来投资机会

那么,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看好两方面的机会:第一,对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兴能源行业产生影响,代表如电动车、光伏等;第二,对传统的行业也会产生影响,比如像电力、钢铁等一些传统的周期性行业,这两方面都可能会带来比较好的机会。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倾向于在新兴产业中寻找机会,因为它代表了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较快成长性。并且,中国在电动车和光伏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看好一些龙头公司的投资机会。”梁辉指出。

东方财富证券认为,从前端能源替代、中端节能减排、后端循环利用等环节构建投资框架,碳交易提供了有效制度支撑。环卫新能源装备、可再生能源(垃圾焚烧/生物质利用)、节能管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林业碳汇等领域将会直接受益。

国金证券表示,看好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后对碳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推荐三个领域:

一是森林碳汇。作为最经济的“碳吸收”手段具有较大开发价值,建议关注拥有森林碳汇资产的公司,以及在国土空间绿化拥有特色技术的公司。二是沼气发电领域。通过直接回收利用被废弃的沼气或进行再利用发电可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三是节能领域。节能涵盖领域十分广阔,建议关注提供设备环节节能服务的公司,以及新兴且潜力巨大的建筑节能改造及运营市场。

西南证券指出,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落脚到具体行业,结合碳交易对各类行业可能形成的影响,梳理出五大投资机会:

一是碳检测:在碳市场全面启动的背景下,碳交易行业覆盖度提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监测、碳配额分配与环保检测是重中之重,这将带动一系列碳排放量监测厂商。

二是零碳排:电力将率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将带动能源转型和结构性升级进入快车道。政策红利下,核电、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细分领域及整体产业链都将受益。

三是新电车:“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必将带动新能源电动车的渗透率。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制造端、运营端在内的全产业链必将受益。

四是碳消耗:伴随着CCER推广及碳交易的顺利进行,环保服务及碳消耗板块必将受带动,推荐关注垃圾处理及碳耗方向标的。

五是绿色建筑:建筑业是我国碳排放最高的三大行业之一,近年来,国家多次强调“绿色建筑”概念。从上游的新型建材,到建筑建造环节将产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