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张益:城市综合管理与绿色低碳发展
张益:城市综合管理与绿色低碳发展垃圾处理 垃圾处理碳排放 低碳城市固废网讯:文章导读:低碳城市建设包括以下方面:能源替代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
固废网讯:文章导读:低碳城市建设包括以下方面:能源替代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作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城市管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 言
近年来,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
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理念重塑城市,用低碳思维、低碳技术来改造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开展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管理等创新转型,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010、2012、2017年,国家发改委分三批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低碳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能源替代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
作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城市管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碳减排的社会背景
碳:是指CO2,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高达65%左右,广义的概念也指CO2当量。
碳达峰:是指CO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技术回收、碳交易等形式,冲抵自身CO2排放量,实现CO2“零排放”。
巴黎协定: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要求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比较:2019 年,全球CO2 排放总量达341.7 亿吨,其中中国/美国/欧盟的CO2排放量分别为98.3/49.7/33.3 亿吨,占比28.8%/14.5%/9.7%,占比达全球的53%。中国碳排放量尚处于上升期,峰值可能在120亿吨左右,而美国和欧盟已分别于2007 年和1979年左右实现碳达峰,且承诺在2050 年实现碳中和。
进展:据统计,目前已有54个国家实现碳达峰,有29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有22个国家和地区把目标设立在2050年,中国是2060年,另有98个国家正在就碳中和目标进行讨论。
共同目标:碳中和,意味着一个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旧时代结束,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绿色低碳的新时代开始,全球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共同的价值观——碳中和。
二、碳减排的中国行动
3060: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65%: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
18%: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战略决策: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工作部署: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新时代:碳中和目标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推进碳中和的进程中,中国将告别后工业时代和化石能源时代,迈入信息化时代、可再生能源时代、核聚变能源时代、化石资源时代、资源循环利用时代。
三、绿色转型是全民行动
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绿色转型: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总抓手: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
源头: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
庄严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分类治理:要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重视新污染物治理。
全民行动: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四、垃圾处理碳排放分析之:回收利用
参考国际固体废弃物协会(ISWA)《固废处理与气候变化白皮书(2009年)》,回收利用对碳排放的贡献值(括号内数据为其他来源):
废纸:0.6-2.5吨/吨(5.42)
废铝:10吨/吨
废钢铁:2吨/吨(1.6)
废玻璃:0.5吨/吨
废塑料:0-1.0吨/吨(0.36-1.6)
初步估算,回收利用对碳减排的贡献,依次为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和废塑料,分别约为55%、17%、12%和10%。
五、垃圾处理碳排放分析之:焚烧发电
双重碳减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具有双重碳减排效应,一是减少传统厌氧填埋产生的碳排放,二是替代化石燃料发电实现的碳排放。
经验分析法:据ISWA2009估计,垃圾焚烧发电的碳净减排能力为0.2-0.7吨CO2当量/吨垃圾。
指标换算法:假定自身碳排放和基准碳减排相抵消,按每吨标煤燃烧发电时排放2.70吨CO2 ,每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可节约0.21吨标煤测算,垃圾焚烧发电的碳净减排能力约为0.57吨CO2当量/吨垃圾。
对比分析法:参考《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和减排策略》,通过模型对比焚烧发电和厌氧填埋的CO2排放量,可得出垃圾焚烧发电的碳净减排能力约为0.79吨CO2当量/吨垃圾。
综合分析法:参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节能与碳减排分析》,通过测算垃圾焚烧发电厂CO2的基准线排放量、项目排放量和泄漏量等,可得出垃圾焚烧发电的碳净减排能力约为0.67吨CO2当量/吨垃圾。
减排潜力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总量约为3.0亿吨,若按照0.70吨CO2当量/吨垃圾的指标估计,则垃圾焚烧发电可实现的碳净减排量约为2.10亿吨CO2当量。
六、垃圾处理碳排放分析之:综合研判
同样按前述方法,可以分析生活垃圾其他处理方式的碳减排能力,并据此进行综合研判。
绝对减排:垃圾焚烧发电、厨余产沼发电和可回收物资源利用,因得益于回收能源和再生资源,可实现碳净减排,也就是碳负排放,其碳净减排能力分别约为0.70吨、0.40吨和0.30吨CO2当量/吨垃圾。
相对减排:收集运输、卫生填埋和好氧堆肥,因得益于新能源车应用、填埋气体发电和工艺设备优化,可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碳减排,其碳减排潜力分别约为0.25吨、0.20吨和0.15吨CO2当量/吨垃圾。
基本研判:各类处理方式中替代化石燃料发电量或再生资源利用量越多,其碳净减排能力就越大,当采用碳净减排工艺技术的比例越高,垃圾处理行业对碳减排的贡献就越大。
行业贡献:预计到2030年,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产业的碳净减排总量可达3.0亿吨CO2当量左右,其对实现碳中和愿景的贡献率可达2%以上,在市政公用和生态环境领域名列前茅。
七、垃圾处理碳排放分析之:场景比较
八、宏观层面的碳减排举措
政策保障: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将在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环保、市政、城管等领域迎来重大变革和挑战,为此亟须健全配套相关保障、支持和激励机制,构建自上而下的创新政策体系。
试点示范: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等主要责任主体先行先试,开展自下而上的探索与创新,然后在全行业、全市、全国范围全面推进。
科技创新:包括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以及碳减排、碳监测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金融支持:包括绿色金融、绿色债券、ESG基金、碳交易、碳信托、碳税和国际金融合作等应用。
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好目标和成效、降污和减碳、政府和市场、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的协调关系。
重点突破:能源替代和节能减排是实现碳达峰的主要抓手,碳监管(MRV)、CCUS、碳交易和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九、微观层面的碳减排行动
研究基准值:对城市管理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源,进行调查与核算,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
发布白皮书:针对碳排放现状、碳减排目标、碳排放任务、碳减排措施、碳排放检测等内容发布行业白皮书,并做到符合碳监管(MRV)“三可”要求: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减少碳排放: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并实施包括源头减量、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工艺改造、CCUS等措施。相关企业要做到“两多两少”,努力多发电、多利用,尽量少用油、少用电。
参与碳交易: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积极争取碳配额、参与碳交易,包括ETS(碳排放权交易)、CCER(中国自愿减排)、CDM(清洁发展机制)、绿证交易等,以充分利用政策红利。
实现碳中和:在实现碳达峰基础上,通过增加碳汇量、应用CCUS、参与碳交易等方式,以冲抵自身所产生的碳排放,最终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
十、新加坡2030绿色发展蓝图
绿色出行:自行车网络扩大到1320公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75%;铁路网增加到360公里。
低碳生活:20%以上的学校实现碳中和;80%的建筑物实施绿化;城镇建筑能源使用量减少15% ;逐步淘汰高升温潜能值制冷剂的制冷和空调设备;在国际贸易和旅行中推广可持续燃料。
清洁能源:将太阳能部署增加到2.0GW以上;所有新注册的汽车必须为清洁能源车型。
园林绿化:新增植树100万棵;新增自然公园200公顷;每个家庭步行10分钟有公园。
循环经济:建设无废城市和资源循环利用城市;人均垃圾处理量减少30% 。
绿色产业:实施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在绿色低碳相关领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成为亚洲乃至全球领先的绿色金融中心。
十一、城市管理主要绿色低碳指标
资源利用指标:包括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园林绿化垃圾综合利用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等。
环境卫生指标:包括主次干道清扫保洁达标率、背街小巷清扫保洁达标率、小区清扫保洁达标率、绿化区域保洁达标率等。
园林绿化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等。
绿色交通指标:包括新能源公务车辆使用比例、新能源专用车辆使用比例等。
景观灯光指标:包括LED绿色照明使用率、户外广告规范使用达标率、店招店牌规范使用达标率等。
能力建设指标:包括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年度行动计划、统计与核算体系等。
十二、双碳目标是机遇也是挑战
把握机遇:在城市管理的垃圾分类、环卫作业、园林绿化、景观灯光、城市照明、给水排水、市政设施、渣土管理、扬尘控制等细分领域,都有较大的碳减排潜力。
迎接挑战:在很多情况下减污和降碳是互补互利的,但也有不少情况这两者是不尽一致、甚至是矛盾的,研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是当务之急。
着眼长远:实施减污降碳措施在短期内很可能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行业主管部门要研究制订支持政策,相关企业要做好中长期获益的思想准备。
发展趋势:一是从投资建设向运维服务转变,二是从园林绿化向公园城市转变,三是从传统产品向清洁和节能产品转变,四是从传统市政设施向绿色市政设施转变,五是从传统作业方式向智慧城管服务转变,六是从废弃物处理处置向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变。
受益板块:垃圾分类属于绿色低碳生活范畴,将继续全面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厨余产沼发电等具有双重减排效应,将受到政策支持;城市园林绿化和森林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将有较大发展空间;新能源环卫车逐步替代传统车辆、新一代节能照明产品替代原有照明产品将是大势所趋;与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相关的市政公用设施将受到重视。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
同样,城市管理的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低碳、低废、低污染理念的最好注释,城市管理和绿色低碳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城市管理的过程就是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行动,践行碳中和,城管人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
相信,全球实现碳中和,必定有我们中国人的一份贡献!中国实现碳中和,必定有我们城管人的一份贡献!
上一篇:河北“十四五”持续深化污染防治
-
碳减排 能否成为助力经济复苏的“金钥匙”?2021-05-31
-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把握好五大关系2021-05-31
-
我国钢铁行业碳减排之路怎么走?2021-05-28
-
韩正: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05-28
-
美国机动车碳减排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021-05-24
-
上海承诺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 市民减排量可变积分得实惠2021-05-20
-
包钢公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 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21-05-17
-
蔡闻佳:碳减排的健康协同效益——从评估到反馈2021-05-15
-
碳排放贯穿全产业链 石化行业该如何通过碳减排大考2021-05-12
-
王国法院士: 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本身就是碳减排2021-05-11
-
瞭望丨以能源脱碳推动碳减排2021-05-10
-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哪些优势和短板?2021-05-07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 钢铁行业碳减排压力明显2021-05-06
-
工业园区制造了31%的碳排放量 成碳减排关键靶点2021-05-02
-
有色行业预计到2025年实现碳达峰——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一季度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