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华北电力大学马双忱教授:限碳背景下燃煤电厂对策分析与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进展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1-06-01 21:02:02
热度:

华北电力大学马双忱教授:限碳背景下燃煤电厂对策分析与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进展燃煤电厂 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 马双忱大气网讯:华北电力大学马双忱教授对限碳背景下燃煤电厂对策进行了分析,并

燃煤电厂 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 马双忱

大气网讯:华北电力大学马双忱教授对限碳背景下燃煤电厂对策进行了分析,并且讲解了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进展,具体如下: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对分离后的CO2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CO2减排的工业过程,是减少CO2排放、控制温室效应、实现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的重要手段。电化学催化还原由于具有产物的选择性可控、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器形式紧凑等优势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且用于驱动反应的电能可由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非稳定能源提供,为弃风、弃光、弃水等低品位电能的利用提供了途径。

华北电力大学马双忱教授对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的过程原理进行了阐述,围绕电极、电解质、CO2溶解性、反应器形式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体系的特点,提出燃煤电厂烟气中CO2电化学催化还原对策,并指出在向实际应用转化过程中该技术面临的障碍和研究趋势。

分析了目前CO2减排的压力和趋势,以电化学催化还原为技术核心,结合燃煤排放特点,对电化学体系进行了优选,提出限碳背景下燃煤电厂的减排策略。在缓解日益严峻的CO2减排和温室效应问题的同时,将大体量废弃的CO2转化为具有利用价值的产品是碳捕集与利用的必由之路。对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的过程原理进行简要阐述,围绕电极、电解质、CO2溶解性、反应器形式进行讨论,结合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特点和燃煤电厂结构特征,对大体量、低浓度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条件进行筛选,确定了以Cu基气体扩散电极-离子液体-连续式反应器为核心的基本电化学体系,进而提出燃煤电厂烟气中CO2电化学催化还原对策,但在向实际应用转化过程中该技术仍面临非理想气源中杂质的影响、还原电流密度低引发的产物生成速率慢、电极寿命短、产物多样性伴随的分离及提纯难度大等障碍,为面向应用的技术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1 CO2电化学催化还原

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流程通常分为:① CO2分子吸附到催化剂表面;② 催化剂催化转化、电子转移和质子迁移;③ 目标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并扩散到电解质中。

图1 CO2电化学催化还原路径及中间产物

图2 CO2电化学催化还原过程

1.1 电催化过程中的电极问题

CO2电化学催化还原过程的最终产物通常为CO、HCOOH、(COOH)2等小分子物质,难以生成更具利用价值的长链大分子有机物。最终产物的影响因素复杂,除了电极材质和电解液组成,物种在电极上的吸附能力差异也是影响反应路径及最终产物的显著因素。

当阴极M对CO2的吸附能力很弱时(如Ti、Mo等),通常只在阴极生成H2,只有在较高CO2浓度或压力下,部分阴极(如Fe、Co等)才会通过路径⑤生成HCOOH;当中间产物M-CO易脱附时(如Zn、Ag等),反应倾向于通过路径①生成CO;当中间产物M-COOH易脱附时(如In、Sn等),反应倾向于通过路径⑤生成HCOOH;当阴极M对CO2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且各类中间产物脱附差异不明显时(如Cu、Ru),反应倾向于路径①~⑤联合生成种类更多、链式结构更长的CxHy、CxHyOH、CxHyCOOH等大分子。因此强化电极对CO2及其中间产物的吸附能力是促使生成更具利用价值的长链大分子有机物的有效方法。

图3 物种在电极上的吸附能力差异与最终主要产物的关系

由于Cu与Cu基材料具有产物种类丰富、材料廉价易得等特点,在电化学催化还原CO2研究中受到关注。为了进一步强化以Cu基材料为阴极的CO2电化学催化还原特性,对Cu基材料进行改性和修饰,其中改进Cu基电极的形貌结构、制备Cu基合金和Cu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最受关注。

Cu基电极的形貌结构对产物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对Cu基材料的研究较为广泛,但缺乏对确定反应路径的切实支撑理论和中间产物的形成机理,电极材料、结构与反应活性、产物选择性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揭示。

1.2 电催化过程中的电解质和CO2溶解

电解质为反应提供了环境,其成分组成是影响反应过程的关键因素,主要可分为水、有机溶剂、离子液体3类。

水体系的反应优势在于有充足的质子来源,在水溶液中进行CO2还原更经济,但存在析氢反应与CO2还原反应间的竞争问题。通常CO2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在有机溶剂中缺少以水为主的大量质子来源,可削弱析氢副反应,但有机溶剂的挥发性、致毒性、解吸能耗高、设备腐浊性大等特点引发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离子液体以其极低的挥发性、较宽的液态温度范围、对CO2优良的溶解性、极高的热和化学稳定性、电化学窗口宽等优点引起学者关注。其中,咪唑类离子液体因其物理、化学结构易于调整、黏度低、对CO2的吸收容量大、较好的CO2/N2、CO2/CH4分离效果等特点,得到广泛研究。

CO2作为所消耗的反应物,在电解质中的浓度直接影响反应过程的进行。相比于水和有机溶剂,在离子液体中主要利用其特有的氢键网络结构和阴离子与CO2之间的弱Lewis酸碱作用,将CO2固定于离子液体的网络空隙中。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高品质的CO2气源难以获得,以燃煤电厂尾气中的CO2为例,其体积占尾气总量的10%~15%,估算25 ℃、101.325 kPa、15% CO2下CO2在部分溶剂中的摩尔分率分布。

图4 15% CO2在部分溶剂中的摩尔分率(25 ℃、101.325 kPa)

在水溶液及有机溶液中,中间产物CO2-的生成都需要较高过电位,采用离子液体可有效降低过电位。研究表明,离子液体与CO2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等作用,导致CO2双键被部分活化,键角和键能发生显著变化,反应初始活化能大幅降低,对降低过电位具有积极作用。

离子液体的引入对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有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体系中CO2的溶解性,降低还原电位,但在离子液体中CO2电化学催化还原的电流密度仍较低,距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差距。

1.3 电催化过程中的反应器型式问题

根据反应连续性的不同,反应形式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间歇式反应受限于CO2在电解质体系中扩散和溶解特性,随着反应进行,电解质溶液中CO2浓度降低导致反应速率下降。

图5 间歇式反应器

为了保证连续电化学反应工作的进行,在连续式反应器上气体扩散电极得到了广泛应用,相比于需将CO2溶解在电解质中的间歇式反应,直接将CO2气相输送至阴极,保持入口CO2浓度处于相对高位,保证CO2转化效率和体量,在保证阴极上反应物浓度稳定的同时有效减弱了气液传质的影响。向阴极持续供应一定浓度的CO2,CO2经气流均布板,为气体扩散阴极提供稳定的CO2氛围,CO2在电极上被还原为产物并随后从电极上脱附下来,部分气态产物(CO、 CH4等)随CO2气流排出,部分气、液态产物溶解至电解质中。同时,向阳极持续供应H2O等质子源,为电解液补充所消耗的质子,并产出一定量的O2等副产物。

图6 连续式反应器

作为影响连续电化学催化还原过程的关键因素,气体扩散电极因其优良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极大提升了其上CO2的扩散和传递,同时其微孔效应在内部产生较大压力,从而促进了电化学催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尽管间歇式反应器无法实现连续的电化学反应,但其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干扰因素少等特点,为精确的电化学特性研究提供了便利,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基础研究中。大体量CO2气源在实际应用时,间歇式反应器受容积限制,需选择连续式反应器,但连续式反应器存在对制造工艺要求高、投资和维护成本大、气体扩散电极易污堵等缺点,未来式反应器的劣势有望得到改变。

2 燃煤电厂烟气中CO2电化学催化还原对策

大体量、低浓度CO2电化学催化还原过程应选择连续式反应器,Cu基材料的产物种类丰富且可利用价值高、材料廉价易得等特点更适合作为电极,离子液体以其优异的电化学反应特性和能够复合多功能的特点更具应用潜力,结合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特点和燃煤电厂结构特征,对大体量、低浓度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条件进行筛选,提出燃煤电厂尾气中CO2连续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应用路线。

图7 大体量、低浓度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条件选择与技术应用路线

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但面向实际工业应用仍存在诸多技术障碍。

图8 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与趋势

工业CO2点源排放常伴随杂质,如NOx、SOx、O2、CO、NH3、VOCs、微量金属、未燃尽碳、TSP、水蒸气等,CO2气源品质难以保证。实际应用中,对于大体量易脱除杂质(如水蒸气等),可通过现有预处理技术净化脱除,但由于气源中仍有部分杂质体量较小,现有技术难以对CO2气源进一步提纯,因此围绕微量杂质对CO2电化学催化还原的潜在影响研究尤为重要。

电极的材料结构特征对电化学反应特性具有重要影响,电极结构的研究主要包括纳米结构电极、合金电极、气体扩散电极、络合物电极、半导体电极、金属有机框架等,探究合适的材料结构仍需进一步研究。

延长电极寿命,维持催化活性是面向实际应用过程的重要问题。目前,电极及催化剂维持活性的时间普遍在几小时内,仍无法达到工业应用标准。

此外,具备优异性能的离子液体电解质制备成本较高,面对大体量工业应用时投资成本难以承受,开发新配方、优化制备工艺来降低成本是工业应用研究的热点;CO2电化学催化还原的产物多样,其分离和提纯及电解质溶液的回收是未来考虑的重点。

3结语与展望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形势,化石燃料电站作为化石燃料消耗大户,每年向大气排放体量庞大的CO2,CO2电化学催化还原由于具有诸多优势有望成为大规模工业化CO2减排的核心应用技术。

本文对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的过程原理进行了简述,围绕电极、电解质、CO2溶解性、反应器形式进行讨论:Cu及Cu基材料由于对还原过程的多类中间产物吸附能力较为均衡,易通过更多的反应路径促成种类更多、链式结构更长、更具利用价值的大分子产物生成,且材料廉价易得,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CO2还原;离子液体的引入对CO2电化学催化还原具有促进作用,可显著降低还原电位,提升电流密度,其对CO2优异的吸收能力更适用于对低浓度CO2的还原工作;连续式反应器摆脱了反应器容积的限制,保持入口CO2浓度处于相对高位,保证CO2的转化效率和体量,对于连续大体量、低浓度CO2气源的实际应用更具优势。

结合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特点和燃煤电厂结构特征,对大体量、低浓度CO2电化学催化还原条件进行筛选,确定了以Cu基气体扩散电极-离子液体-连续式反应器为核心的基本电化学体系,并提出燃煤电厂尾气中CO2连续电化学催化还原技术应用路线,但实际工业应用仍存在诸多技术障碍,建议未来的重点研究工作为:

1)围绕以Cu基材料为核心的电化学过程的产物选择性低、过电位较高、电流密度低,电极寿命短,造成产物种类复杂、反应能耗高、产物产出速率慢、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目前仍未能工业应用,对电极进行结构调控、材料复合,对电解质进行功能复合、配方优化等改性路线是研究重点。

2)工业CO2气源品质低、杂质成分多,气源中存在的NOx等杂质气体可能与CO2形成竞争还原,微量杂质金属可能诱导电极催化剂中毒,细微颗粒物存在堵塞催化剂孔道的可能,因此,气源杂质对CO2电化学催化还原的潜在影响研究将成为面向实际应用的研究热点。

3)CO2电化学催化还原的产物多样,其分离和提纯及电解质溶液的回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