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如何看待中西部能源大省的降碳“阵痛”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1-05-25 11:02:31
热度:

如何看待中西部能源大省的降碳“阵痛”碳中和 碳排放 碳达峰大气网讯:“双碳”目标背景下,能耗“双控”与发展转型之困,是中西部能源大省面临的共性难题。一方面是中央减排降耗任务压顶。从

碳中和 碳排放 碳达峰

大气网讯:“双碳”目标背景下,能耗“双控”与发展转型之困,是中西部能源大省面临的共性难题。

一方面是中央减排降耗任务压顶。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到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降碳的刚性举措,再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中国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心,正彰明较著。

另一方面是不少地方和行业对“双碳”要求认识不足,远未做好碳减排准备。其表现有二:

一是尚存懒政思维。一些中西部能源大省产业结构仍严重依赖化石能源,对经济如何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准备不足、对策滞后,未应国家要求提早布局降碳减排、产业转型,同时对其他地区、行业能为本地区、本行业“让”出更多碳排放指标存侥幸心理。面对能耗“双控”的硬任务,急作为、硬上弓,甚至搞运动式降碳、一禁了之,让企业和居民承担降碳“阵痛”。

二是不少地方和行业仍然存在对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有的地方存在模糊认识,认为2030年前是提高化石能源使用的“窗口期”,在高碳轨道上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

事实上,碳达峰不是攀高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紧密关联的两个阶段,此快彼快、此低彼易、此缓彼难。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下,达峰越早越好,否则后期减排压力越大、回旋余地越小、付出成本越高。

这实则对各地、各行业的降碳减排工作、转型发展提出了倒逼要求。

首先,各地、各行业,特别是能源大省、“重碳”行业应清晰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能存侥幸心理。一方面,碳排放增量空间有限。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指出,在碳达峰前,排放增加的空间并不大,最多10%,否则下一步碳中和难度会增加。且在严控碳排放的情况下,单位碳产值可能优于资源禀赋成为能源产业规划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碳排放存量面临被进一步挤压的可能,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启动能源互联网工程,将加速推动能源全球调度,挤压国内能源市场。

其次,应从严从难,做好降碳减排的统筹规划,早作为早主动。一是长短结合,统筹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任务安排前轻后重,把难题留给后面,而要为未来发展的主动性留足腾挪空间。二是统筹做好长期规划。有专家指出,考虑到能源规划的长期性,各地有必要在未来10年的视野下谋划碳排放指标设计。

第三,排除短期影响。避免政绩观上的急功近利,平时不作为、急时滥作为,专拣见效快的干,甚至搞一刀切,不考虑长远利益和发展后劲,使工作缺乏连续性。

第四,北方能源大省、“重碳”行业,需要及早转变发展观念,加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短痛变长痛。“能源大省、重碳行业,首先应着力节能降耗,调整产品结构、用地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生活方式改善,不抢时间攀高峰,也不盲目攀比早达峰,而是要尊重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稳步推进减污节能降碳,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双碳”路线图正在加紧制定之中。可以肯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地区、分行业、分时段实现。相关研究对碳达峰战略路线的估计是,煤炭消费率先达峰,为非化石能源或低碳能源的发展留出空间;工业部门率先达峰,为其他行业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留出空间;东部地区率先达峰,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留出排放空间。

碳达峰时点允许有先后,但各方都不可懈怠。本质上,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发展转型的竞赛。无论国家还是企业,无论想或不想,没有退路。区别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