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能耗持续攀升 西部地区工业减碳形势严峻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1-04-01 11:03:01
热度:

能耗持续攀升 西部地区工业减碳形势严峻碳达峰 碳中和 节能减排大气网讯:“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相关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

碳达峰 碳中和 节能减排

大气网讯:“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相关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5%,相当于节能4.8亿吨标准煤。

然而记者了解到,当前,部分地区工业能耗总量仍呈“高开高走”之势。总体而言,我国工业能耗攀升态势明显,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未来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重化工产业规模正不断扩大,降碳形势严峻。”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所负责人赵卫东在“首届赛迪产业经济论坛”上直言。

工业能耗持续攀升

减碳压力与日俱增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重点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步明显,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工业绿色发展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先进适用的绿色技术装备在各行业、领域不断推广普及,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赵卫东指出,伴随着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记者注意到,当前,各地工业、企业、园区均在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广绿色产品,一批绿色发展的典型企业和园区纷纷涌现。尤其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等地区在积极探索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模式过程中,区域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升级优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已初步形成区域绿色系统发展格局。

相关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5%,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18%,相当于节能4.8亿吨标准煤,节约能源成本约4000亿元。

但与此同时,我国仍面临工业增加值不断攀升、总体能耗持续快速增加,碳减排不断增压的“现实难题”。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工业生产表现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高达35.1%。如广东甚至达到44.6%,而贵州则创下近10年来最高增长水平。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21年1—2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今年1—2月,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7%,增速同比提高37.1个百分点。

“工业领域本就是能耗大户,随着工业增加值不断攀升,加之产业结构偏重,将使得工业总体能耗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呈增长态势。对照当前能源结构仍偏重煤炭的现实,持续攀升的工业能源消费态势,将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压。”赵卫东强调。

能耗增速远超工业增加值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复杂

“从全国工业能耗增速情况看,北京、天津、上海、安徽、福建、河南等地工业能耗增速控制较好,而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等工业、产业结构偏重的西部地区,工业能耗快速增长,绿色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赵卫东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用电量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值的16个省份中,西部地区占高达10个。云南、内蒙古、广西等西部省份工业增加值增速远低于能耗增速。

以内蒙古为例,鄂尔多斯市“十三五”前四年,新增能耗总量3033万吨标准煤,超出“十三五”控制目标2433万吨标准煤,增量在内蒙古全区第一;而乌兰察布“十三五”前四年,新增能耗958万吨标准煤,占全区新增能耗的14.6%,超出“十三五”控制目标703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累计上升35.3%。

“西部地区多数省份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根据《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在遵循国家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目录基础上,还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色优势制定了鼓励类产业目录,预计2021年将有大批重化工产业新项目入驻西部地区,届时,西部地区节能减排压力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形势更为复杂。”赵卫东指出。

建议谋划差异化政策

加强区域工业能耗监督管理

工业是碳排放重要领域,约占70%。在赵卫东看来,积极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相关装备、工控系统、大数据平台、绿色终端产品等环节发展空间广阔。

“‘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重点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工业布局、全面建设现代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工业节能清洁循环低碳发展、切实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构建工业绿色开放发展新格局六大方面展开。”赵卫东建议。

特别是围绕西部地区节能减排,赵卫东进一步指出,应总体谋划差异化绿色发展与节能减排政策,不断加强西部地区工业能源消费监督管理,优化工业用能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鼓励开展省级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建设,重点推动区域特色产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