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进展及展望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1-02-23 09:04:39
热度:

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进展及展望碳排放 碳中和 碳达峰大气网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

碳排放 碳中和 碳达峰

大气网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而发达国家一般需要60年时间,可见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的速度和力度比发达国家要大得多,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领导力和大国担当,也给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于制造业首位的钢铁行业带来巨大挑战。

标准是依法规范企业碳排放管理、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工作存在系统性不强、体系不完善、相关标准严重缺失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是落实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时期,为发挥标准对行业低碳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应紧紧围绕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借鉴国际国外经验,加快碳排放管理标准制修订,建立健全的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

一、国际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进展

(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应对气候变化是ISO的重点工作领域。

1)ISO/TC207 环境管理

ISO/TC 207组建于1993年,其工作范围为环境管理领域的标准化。现下设6个分委员会,其中,ISO/TC207/SC7为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温室气体领域标准,现已发布了10项国际标准,在研国际标准项目8项,包括ISO 14064、ISO 14066、ISO 14067等标准,涉及温室气体量化、温室气体核查、碳中和、碳足迹等领域。

2)ISO/TC 265 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

ISO/TC 265组建于2011年,其工作范围为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CCS)的设计、建设、运行、环境规划与管理、风险管理、合格评定、监督检验和相关行动领域标准化。目前,ISO/TC 265现下设4个工作组,分别是WG1捕集、WG3 封存、WG5 跨领域问题、WG6 EOR问题。现已发布了10项国际标准,在研国际标准项目3项,涉及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封存、量化与验证等领域。

3) ISO/TC 17 钢

ISO/TC17组建于1965年,负责钢领域的标准化,下设13个分技术委员会、2个工作组、1个研究组,涵盖了化学成分测定方法、钢产品、其他试验方法、技术交货条件、取样及力学试验方法、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等领域,现已发布了320项国际标准,在研国际标准项目26项。针对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特点,ISO/TC17曾组建了WG21钢产品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工作组,制定了ISO 14404-1:2013等钢铁生产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系列标准,4项标准研制完成后WG21撤销,现下设ISO/TC17/WG26,以指导ISO 14404系列标准应用。

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ISO/TMB)于2013年成立了ISO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ISO CCCC),主要研究ISO气候变化相关标准(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的标准)的现状,评估利益相关方对标准的需求协调指导相关标准的制定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路线图。

(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IEC于2004年组建了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EC/TC 111),IEC/TC 111专门成立了温室气体工作组(WG17),制定了2项技术报告类型国际标准,分别是IEC TR 62725:2013和IEC TR 62726:2014,涉及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和基于项目基准线的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方法。

除ISO、IEC国际公认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外,一些非标准化组织也针对碳排放管理制定了一些通用技术文件,比如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联合制定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现已成为各国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和管理计划的基础。另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了一系列的评估报告、特别报告、方法报告和技术报告,简称IPCC方法学。为确保清洁发展机制(CDM)能正常有序的实施,CDM执行委员会建立了CDM方法学。

从当前ISO和IEC的标准化工作来看,现行国际标准侧重于基础通用的术语、方法、评估等领域,仅ISO/TC17针对钢铁行业进行了细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钢铁行业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尚不能全面支撑行业低碳发展。

二、国外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进展

欧洲标准委员会(CEN)组建了CEN/SS S26 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对应ISO/TC207,在碳排放管理标准方面大多等同采用ISO标准,并采取了双编号形式,包括EN ISO 14064-1:2006、EN ISO 14065:2013、EN ISO 14066:2011、CEN ISO/TS 14067:2013等标准。此外,欧盟发布了最严汽车排放标准,要求到2021年欧盟范围内所有销售乘用车的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高于95克、轻型商用车不得高于147克。如新车测试不达标,每公里超出排放限额1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缴纳95欧元罚款。汽车行业的碳排放压力必然会向上游钢铁行业延伸。英国标准协会(BSI)发布了公用可用规范(PAS),PAS2050和PAS2060,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其产品和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英国已推出了企业碳减排标识制度,鼓励企业推广使用碳减排标识,并推出了产品碳标识制度。

美国标准学会(ANSI)也根据双编号方式,等同采用了ISO/TC207制定的温室气体管理领域标准,此外还制定了CCS方面的标准,包括ANSI ISO 14064-1:2006、ANSI ISO 14065:2013、ANSI/CSA Z741:2012等标准。美国推出了产品碳标识制度。

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在碳排放管理标准领域采取了与欧美相同的双编号方式,包括JIS Q14064、JIS Q14065、JIS Q14066等标准。同时,日本推出了产品碳标识制度,并标注产品每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量。

从国外标准化进展来看,发达国家同国际社会一样,热衷于制定碳排放领域基础标准,且发达国家都在通过标准来支撑设立各种形式的碳标签政策或制定严格的低碳排放标准,对进口商品准入进行限制,形成“低碳壁垒”。

三、国内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进展

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8)、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开展了碳排放管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一)SAC/TC548碳排放管理

2008年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7)成立了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7/SC7)。2014年,SAC/TC548成立,整合了原SAC/TC207/SC7工作范畴,主要负责碳排放管理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及其他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暂无下设分技术委员会,现已发布了16项国家标准,在研国家标准项目58项,包括GB/T 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1.5-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GB/T 33755-2017《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涉及碳排放管理术语、统计及监测、核算与报告等领域。

(二)SAC/TC 183 钢

SAC/TC 183组建于1991年,负责钢领域的标准化,下设19个分技术委员会、11个工作组。涵盖了钢产品及配套方法、节能、节水、固废资源、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短流程炼钢等领域,现已发布了1134项国家标准、819项行业标准,在研标准项目385项。针对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需求,SAC/TC 183正在筹建碳排放管理、低碳冶金两个标准化工作组,且已在能效提升、短流程炼钢、CCUS、碳平衡、碳减排等领域开展了近百项标准研制。同时,SAC/TC 183作为ISO/TC 17的对口单位,参与了ISO 14404-1:2013等钢铁生产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系列标准研制。

总体来开,钢铁行业当前国内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工作远不能支撑行业低碳发展需求,碳排放限额、核算报告、核查、碳资产管理等领域标准缺失严重,体系不健全,急需在“十四五”期间举全行业之力推进完善。

四、“十四五”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工作展望

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工作百废待兴,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构建完善的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

建议在综合“十三五”黑色冶金行业标准体系、国家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基础上,按照行业实施碳排放管理环节将标准进行归类,构建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涵盖基础通用、核算报告、核查、评价、技术、管理服务等6个标准子体系。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包括术语分类代码、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是其他子体系标准的依据和基础。核算报告标准子体系包括产品碳足迹、项目减排量核算及报告、企业碳排放核算及报告、园区碳排放及清单等方面的标准。评价标准子体系包括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低碳产品、技术和企业评价等方面的标准,是整个标准体系的重点。核查标准子体系包括企业碳排放核查、项目减排量核查、碳汇核查等方面的标准。技术标准子体系包括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碳排放监测方法及设备等方面的标准,是实施减碳活动的重要依据。管理服务标准子体系包括碳资产管理、碳金融、碳交易、碳排放管控平台、碳排放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标准。

(二)加快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重点标准研制

针对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快制定一批重点碳排放管理标准。一是重点制定一批碳排放核算、碳排放监测、碳排放限额、碳基准确定等标准,支撑碳核查、碳管理等工作。二是重点在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领域制定一批技术规范标准,推动新技术推广应用。三是加快制定低碳产品、技术、企业评价标准,指导绿色低碳体系建设。四是提前谋划碳金融、碳资产管理等领域相关标准,指导并规范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

(三)强化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实施

加强标准宣贯培训,强化主管部门、重点企业、第三方机构的贯标意识和能力,是落实碳排放管理标准作用的关键。重点针对碳排放核查、碳排放限额、低碳评价等领域,充分发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通过编制培训教材、开展现场培训、网络培训等手段,加强对管理人员、碳排放核查人员、企业碳资产管理负责人的标准培训。引导钢铁企业贯彻执行碳排放核算和碳排放限额标准,依法规范企业碳排放行为,落实碳排放监测管理制度,淘汰落后工艺,不断降低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实施碳交易标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行业低碳发展。

(四)推进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走向国际

结合中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特点,开展国际国外先进碳排放管理相关标准对比分析研究,寻找标准差距,围绕钢铁行业低碳减排发展需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进转化先进、适用的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的技术水平。加强研究国内、国外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化发展趋势与动态分析,开展钢铁碳排放管理国际标准化工作技术储备,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争取碳排放管理国际标准化工作主动权,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五)提升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基础能力

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工作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建议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第三方机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搭建工作平台,加快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碳排放管理、低碳冶金标准化工作组等标准化组织筹建,加强工作沟通协调,总结标准制定实施经验,统筹推进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