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国资占领高地 民企图生存——环保市场的新变革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1-01-28 09:01:54
热度:

国资占领高地 民企图生存——环保市场的新变革环保企业 环保行业 环保产业大气网讯:近几年来,90后女孩劳伦·辛格用一个500ml的小瓶装完4年生活垃圾的新闻一直在网上流传,引起了不

环保企业 环保行业 环保产业

大气网讯:近几年来,90后女孩劳伦·辛格用一个500ml的小瓶装完4年生活垃圾的新闻一直在网上流传,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追捧,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她倡导的“零垃圾”生活中,而她成立的公司所生产的“零垃圾”产品,也经常会卖到脱销。

人们对环境的爱护意识逐渐提升,让环保成为一门大生意,而这门生意同样也受到了社会各层面的支持。

需求催生

当下的大环境对环保企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国家、银行、股市等多个层面都在实行有利于环保企业发展的举措。

国家层面上,相关环保标准一直在提高,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管控越来越严。比如,2018年国家开征环境保护税,2020年底从严实行限塑令,近期相关部门又发布了《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都在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银行层面上,更加侧重于向涉环保企业借贷。比如,近年来银行加速布局绿色金融业务,绿色信贷规模持续增加;而且据央行网站消息,人民银行正在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将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消费类项目移出支持范围,增加气候友好型项目。

金融市场层面上,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是企业上市的一项硬性标准。重污染行业申请上市需要先向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核查申请。

在各方面对环保的倡导和鼓励下,国内环保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据国际能源网显示,截止2020年年底前,全国已有2101家企业向社会开放环保设施。

而且为了提升品牌口碑,降低经营成本,部分与“环保”无关的企业也会采取一定的环保举措。比如,快消品zara宣称,到2025年都要采用再生环保类的面料;星巴克与麦当劳联手发起塑料杯取代项目,重奖1000万美元寻找可生物降解内衬替换原有塑料的创新方案。

多方努力下,环保经济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形成了巨大的市场。

国有资本占领高地

据《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显示,2019年11229家环保企业从业人员约为947271人,他们共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报告显示,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从2004年的0.3%上升到2019年的3.1%。

而在这数万家环保企业中,国有企业和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这主要是因为环保项目普遍规模较大,对企业的现金流和管理能力有一定要求。而国有企业或者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在银行层面信用更高,更易得到融资,加上经营状况有国家背书,在竞标项目时就更有优势。而承接的项目越多,就越有可能实现盈利,并持续扩大规模,从而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相比而言,民营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较低,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债务危机,被市场淘汰。

比如,民营上市公司盛运环保,采用加杠杆(通过本金撬动更多可用资金)的方式来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然后承接政府放出的垃圾焚烧发电类BOT项目(政府允许私营企业建设经营的基础设施项目)。这种经营模式下,盛运环保初期高额举债,加上BOT项目普遍投资期限长、投资规模大,最终造成债务大量累积一时间难以偿还而倒闭。

而在这样长期的市场选择下,就导致了环保行业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强、且多是国企的现状。根据2020上半年环保行业沪深A股上市企业净利润榜单,前十企业净利润共计35.7亿元,占榜单企业总净利润的58.5%。而在截止2020年3月中旬统计的环保行业前20强中,也只有3家民企。

总的来说,在与国有环保企业的竞争中,民营环保企业在资金、政府资源、信用等方面处于劣势,以至于很难拿到项目。

民企图生存:技术创新+引入国资

为了缓解民营环保企业在承接项目时的劣势,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招标机制、账款清算等多个方面完善政策,帮助民企拉平差距,并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节能环保企业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展相关业务。

在相关政策的帮扶以及自身的不断摸索下,国内的环保民企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逐渐积累起了自身优势。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就曾表示,如果论资本、论施工能力,民企与央企、国企相比并不具备优势,但环保民营企业在细分领域的技术、效率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比如,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亿利集团、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民营环保公司的环保项目都曾上榜国家的年度科学技术奖。

然而只有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在具体的项目中得到实践才能盈利。但这对于民企来说是一件难事,一是很难争取到项目,二是即使争取到项目,也很难解决资金问题。而和国有企业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引入国有资本后,民企的债券评级就可以从AA上调到AAA,能够滚动发行债券,缓解紧张的资金链危机,降低违约风险,从而更易争取到环保项目;此外,从银行贷款的成功率会更高,贷款利率也会下浮,盈利空间更大。

因此,行业内越来越多的民企选择寻求国资入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向国企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的民营环保公司有十几家,包括新环境和碧水源等头部环保民企。

携手共迎挑战

而国有资本和民间商业力量的牵手也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变革。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就指出:“未来产业将形成国企央企主导投资、民企专注细分市场技术的新格局。”

不仅如此,二者整合各自的优势之后,也可以壮大国内的环保商业力量,与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以及更大的国际市场中博弈。

在国内市场,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和监管力度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而在国际市场,由于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的主张,世界环保市场也充满了商机。但在到来的机遇面前,国内本土的环保企业相比外资企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比如,威立雅等跨国环保巨头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凭借技术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在国内市政、垃圾处理以及水务等服务方面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相比而言,国内环保企业当下不仅在技术和观念上有些落后,还存在一定的地域限制。

而国企和民企整合以后,可以集结双方在资金、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多的技术创新应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国内企业的整体环保服务质量,发挥出1+1>2的效果。而他们也可以在不断的创新和实践当中获得进步,从而走向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