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广东江门全流域精细化治理“黑臭水”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0-12-22 09:04:21
热度:

广东江门全流域精细化治理“黑臭水”黑臭水体治理 污水管网 江门水处理网讯:近年来,广东江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全流域治理的要求,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为治理理念,

黑臭水体治理 污水管网 江门

水处理网讯:近年来,广东江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全流域治理的要求,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为治理理念,对列入全国监管平台的12条城市黑臭水体开展全面整治,长度71.65公里,累计投入超60亿元。

目前,12条河涌已全部实现消除黑臭的目标任务,经第三方评估、监测,其四项指标(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氨氮)长期稳定达到消除黑臭标准,黑臭消除率达100%。改善的水环境不仅为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带来新活力,更为江门社会经济和谐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高位推进

多部门联动形成治水合力

南海之滨,江海门户。江门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城市化工业化飞速发展,但基础设施却没有同步跟上。为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呼声,补历史短板,一场力度空前的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拉开序幕。

为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江门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摆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专门成立了市级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江门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挂帅,蓬江、江海、新会三区政府也相应成立整治工作专班,夯实治水工作基础。

“连续三年,我市把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清单’,市委办、市人大办、市府办、市政协办联合督查督导,市生态环境、水利、城管、农业部门及河涌属地镇街等形成工作合力,集中向城市黑臭水体‘宣战’。”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九龙治水”变为“共同发力”。从摸查流域污染源、论证分析河道纳污能力入手,江门对12条黑臭水体编制整治工作方案,针对工业、农业、垃圾、生活污水等四方面污染源,印发《江门市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拿出专项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形成“1+4”工作方案。为明确年度任务和责任单位,江门还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方向明确了,如何因河施策?江门对12条“黑臭水”建档立册。“通过严格落实‘一河一策、一河一台账、一河一评估、一河一清单’整治模式和‘一名责任领导、一个工作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张倒排工期清单、一张挂战图、一抓到底’工作机制,确保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查清污染源,找准症结,我们乘着小船或套上连体防水服,趟着水溯流而上,一户一厂排查。”整治前,江门市、区两级城管部门联合行业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密集调研,踏遍城区河道水系,排查组相关负责人至今记得,“有时甚至蹲点到半夜,打着手电筒查偷排口。”

精细治理

瞄准病根实施控源截污

事实上,这并非江门首次向城市黑臭水体“宣战”。“以往的河涌碎片化治理模式很难达到治理效果,只有全流域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全面截污才能真正达到治理效果。”江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病症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管网。这一轮治水,从一开始就瞄着治本。

蓬江区是江门市中心城区,以它为例,“‘病’得最严重的河道,往往窝在老旧城区,如丹灶河、杜阮河,河岸挤满房屋,周边还有工业厂房,污水直排,整治前河水发黑发绿,岸边垃圾成堆,恶臭难闻。”专家们一语点出病灶:地下管网老化或空白,导致污水溢流、直排,周边河道自然不堪重负。“污水收不住,活水进不来。”

瞄准病根,对症下药。针对这12条黑臭水体,江门开展“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全流域综合治理,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全面分析污染成因、特点,因地制宜因河施策,沿河埋设截污管413公里,改造老旧管网78公里,改造问题排口226个,建成雨污合流管网1030公里,新建扩建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原先直排入河的污染源通过新建污水管网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兜住直排污水后,专家组又评估河道底泥淤积情况,对12条总长约71.65公里的黑臭水体开展清淤工程。“暗渠清淤最难,垃圾多又杂。”新会会城河过半都是暗渠,几艘工程船的吸泥管都堵塞了好多回,区城管部门、工程队使上“笨办法”:“先围堰,把水抽干,再用挖掘机把大堆垃圾铲出。”

底泥整治的同时,江门还坚持行政措施并行,对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等四类污染源开展专项整治,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把控。其中包括出台了《江门市排水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排水排污许可制度,核发排水许可证1091个、排污许可证837个;全面排查每条水体沿岸区域企业、住宅、餐饮场所、养殖场,累计整改“散乱污”工业企业4094家,关闭、搬迁养殖场880个。

“为防范水体污染重复反弹,我们与生态环境和水利等多部门联动,建设环保智慧监管平台、排水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强工业排水户工业废水排放监控和市政排水设施实时监测,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修复

修碧道打造生态景观长廊

随着一系列强效有针对性措施的实施,江门城区12条黑臭河涌的整治见到了实效。今年起,第三方评估单位对12条黑臭水体进行连续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四项黑臭指标均已达标,河水告别黑臭。

在此基础上,江门再做“加法”:绿化、固堤、修碧道、建公园等。结合碧道建设及城市发展需要,江门实施堤岸修复、生态净水、活水循环、功能提升等工程,打造“一河两岸”新景观。

譬如,蓬江区启动天沙河碧道建设工程,聚焦一河两岸等景观提升,打造拥有三线贯通慢行系统、五个核心节点公园的滨河景观廊道,全长9.8公里;江海区新建了1.2万平方米多功能净化漂浮湿地,构建3.1万平方米河滨水生植物绿带,既美化河道,更有效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和富营养物;新会区设置生态浮岛,通过种植水生植物,长效减轻水体腥臭及富营养化现象。

河水治理好,更要保护好。“为减少河道垃圾倾倒和堆放,江门加快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强化镇村河长职责。”江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以来,该市结合城管进社区、党员义工巡河、河长巡河等行动,加强河道垃圾乱倾倒、乱堆放巡查和执法,不断巩固治理成效,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接下来还将继续严查违法排放生活污水、乱堆垃圾等行为,引导群众积极监督共同治理,全力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让城市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人民群众共享秀水长清。

原标题:下足治水绣花功夫 绘就侨乡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