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惠州市城镇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送审稿)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0-11-11 09:05:54
热度:

惠州市城镇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送审稿)城镇排水 生活污水处理 惠州水处理网讯:水处理网获悉,《惠州市城镇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送审稿)》近日征求意见。本办法所称排水设

城镇排水 生活污水处理 惠州

水处理网讯:水处理网获悉,《惠州市城镇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送审稿)》近日征求意见。

本办法所称排水设施,是指用于雨水或者污水收集的管道、沟渠、泵站(房)及闸门、雨水口、检查井等附属设施,起调蓄等功能的湖泊、河道和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以及其他相关设施。

排水设施包括公共排水设施和自用排水设施。公共排水设施是指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供公众使用的排水设施;自用排水设施是指由单位或者个人自行建设的、供本区域专用的排水设施。

关于征求《惠州市城镇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送审稿)》意见的公告

为加强排水管理,保障排水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内涝灾害,保护水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现将《惠州市城镇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送审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公众、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和建议。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7日。

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出意见:

(一)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fgk706@126.com。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惠州市惠城区下埔大道22号司法大楼7楼行政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审查科(邮编516001)。

特此公告。

附件 1:惠州市城镇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送审稿).docx

2:关于《惠州市城镇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起草说明.doc

惠州市司法局

2020年11月6日

附件1

惠州市城镇排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条(立规目的、依据)为加强排水管理,保障排水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内涝灾害,保护水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释义)本办法所称排水设施,是指用于雨水或者污水收集的管道、沟渠、泵站(房)及闸门、雨水口、检查井等附属设施,起调蓄等功能的湖泊、河道和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以及其他相关设施。

排水设施包括公共排水设施和自用排水设施。公共排水设施是指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供公众使用的排水设施;自用排水设施是指由单位或者个人自行建设的、供本区域专用的排水设施。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活动。

农业生产排水、工业废水处理和水利排灌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部门职责)市、县(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为市、县(区)排水主管部门(以下称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水的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县(区)排水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排水管理专门机构进行排水的日常管理工作。

市、县(区)城乡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行使城镇排水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相关的监督检查职能。

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排水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排水遵循原则)排水应当遵循城乡统筹、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雨污分流、控制污染的原则。新建区域内的排水设施应当与供水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第六条(排水设施信息化平台建设)市、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建立健全排水专业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建立管理评估决策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排水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合理共享。积极推行污水处理厂、管网与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保障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七条(排水规划编制)惠城区排水规划由市排水主管部门会同市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及惠城区政府统一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其他县(区)排水规划由所属县(区)排水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统一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排水主管部门备案。

排水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原批准程序报请批准。

第八条(排水设施建设、改造原则)建设和改造排水设施应当符合排水规划和海绵城市相关规划的要求。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公园、水系,应当分类推进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新建、改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应当同步配套建设污水管网,同步确定污泥处理处置方案。

第九条(风险评估制度)公共排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排涝风险评估制度和灾害后评估制度,应当在汛前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并加强对城中村、广场、立交桥下、隧道、涵洞、低洼地等易涝点的治理,强化排涝措施,增加必要的强制排水设施和装备。

第十条(排水设施建设、改造要求)新建项目应当实行雨污分流;改建、扩建的项目需配套建设排水设施的,应当实行雨污分流。

已建成的实行雨污合流的区域应当逐步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已实行雨污分流的区域,禁止单位或者个人混接污水管与雨水管。

除楼顶公共天面设置雨水排放系统外,新建、改建住宅的阳台(露台)排水应当接入污水收集管道,并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已建成住宅的阳台(露台)未设置污水管道的,原则上由建设单位、产权人负责整改,物业管理单位协助整改。

第十一条(建设项目的污水设施建设)在公共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建设单位应自建污水预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按规定将污水排入公共污水管网,不得任意排放。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等国家或者地方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在公共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建设单位应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自建排水管网接驳公共排水设施。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水户不得擅自设置排污口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泊,需向江河、湖泊直排的排水户应当到生态环境部门办理入河排污口设置手续。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或排水管网接驳公共排水设施的费用由建设单位自行承担,计入建筑安装成本。

第十二条(排水设施建设及前期工作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需配套建设排水设施的,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验收合格后,供水公司方可向项目正式供水。

在城镇排水规划范围内的公共排水设施建设项目及需要与公共排水设施相连接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出具规划条件时,应当就建设项目的排水设施设计方案征求排水主管部门意见。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就排水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排水规划和相关标准提出意见。

第十三条(排水设施的竣工验收及归档备案)公共排水设施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并通知所在地排水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排水管理专门机构参加。竣工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并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将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报所在地区排水主管部门备案。

对验收不合格的排水设施,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返修或者重建。

第十四条(排水设施验收合格标准)公共排水设施验收合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

(二)按照相关部门批准的文件和图纸施工;

(三)排水管道按照雨水与污水分流建设;

(四)符合排水防涝的规定;

(五)排水设施完好、畅通(提供管道内窥检测报告);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维护运营单位的养护、维修责任)公共排水设施由排水主管部门通过招标投标、委托等方式确定维护运营单位负责公共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和日常管理。

自用排水设施由设施的所有人自行管理,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管理,保证正常运行,达标排放。排水设施的所有人应当与维护运营单位签订管理协议,明确管理责任。

第十六条(排水设施的拆除、改动、迁移)因工程建设需要拆除、改建、移动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排水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承担重建、改建和采取临时措施的费用。

第十七条(接驳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排水设计方案建设连接管网等设施;未建设连接管网等设施的,不得投入使用。建设单位应当接受排水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排水管理专门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未建设连接管网等设施的或排水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排水主管部门或城乡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通知供水企业向其限制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