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2020年中国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产业链及行业前景分析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0-10-17 09:00:54
热度:

2020年中国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产业链及行业前景分析可降解塑料 不可降解塑料 塑料制品替代品为了防治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可降解塑料 不可降解塑料 塑料制品替代品

为了防治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国家鼓励研发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

目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替代品主要为:可降解塑料制品、纸制品、布制品、竹制品、木制品等。我国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目前尚处于产业发展前期阶段,规模小而分散。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包括布料、无纺布、纸张、竹子、木头、植物秸秆、淀粉、PLA、PHA、PBS/PBSA、PBAT等。中游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主要包括由可降解塑料、布、纸、竹、木等材料制造的一次性餐具、购物袋、包装袋、宾馆酒店一次性用品、农用薄膜等。下游主要应用于餐饮外卖、包装、零售、农业等行业。

1.png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上游

一、布

(一)布产量下降

布是为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棉布、布料。近几年,布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2016年全国布产量709.6亿米,2019年跌至456.92亿米。受疫情影响,国人收入减少,节省服装开支,布料产量有所减少。2020年1-8月全国布产量229.2亿米,同比减少22.7%。预计全年布产量将跌破400亿米。

2.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纺织企业数量减少

由于纺织行业属于重度污染企业,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从2017年以来,全国纺织业企业数量呈现逐年下跌的趋势。2015年全国纺织业企业20525家,2019年跌至18362家。截止2020年1-8月全国纺织业企业18120家。

3.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纺织业收入利润下降

从2017年起全国纺织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呈现逐年下跌的趋势,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38640亿元,下跌至2019年的24038.1亿元。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国家推行的环保政策的影响,作为污染比较严重的纺织行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另一方面是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受疫情影响,2020年1-8月,纺织业的营业收入13635.1亿元,同比减少11.8%。纺织业利润总额585.1亿元,同比增长1.6%。

4.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无纺布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行业是产业用纺织品下属的细分行业。非织造布是指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它是通过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针刺、水刺、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后整理成型。非织造布是一种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一)非织造布应用广泛

根据不同生产工艺划分,其应用也有所不同。从产品用途来讲,医疗卫生是无纺布的第一大用途,占比达到41%。近年来,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意识的提升,棉柔巾、擦脸巾、面膜等产品的渗透率提升,是无纺布发展的重要力量。

5.png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非织造布产量增长

我国非织造布在行业发展前期呈指数式增长,从1978年至1997年的20年间,我国非织造布年产量翻了近100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仍然逐年攀升,2018年我国各类非织造布年产量达593.22万吨,较2008年增长196.3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7%。非织造布凭借其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竞争优势,行业潜力巨大。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4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将有望突破800万吨。

6.jpg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非织造布形成六大产业基地

目前我国有六大非织造布生产基地,其分别坐落在河南省长垣市、湖北省仙桃市、浙江省绍兴市、山东省淄博市、江苏省仪征市以及广东省南海区。其中,这次疫情的重灾区湖北省仙桃市是我国无纺布之都。据悉,湖北省仙桃市拥有非织造布及其制品企业101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3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占全中国60%的无纺布产品市场份额。

此外,广东省南海区是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位于南海区九江镇,总规划面积约332万平方米,北区分为配材生产区、成品生产区、高端产业区和物流仓配区四大区域。将医卫用非织造布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聚基地。

中国无纺布六大生产基地布局情况

7.png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PLA(聚乳酸)

PLA是最常见的可降解塑料之一,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PLA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产品可以生物降解,使用后的PLA可以通过堆肥,在温度高于55°C或富氧和微生物作用下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PLA还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易加工性,广泛用于包装、纺织行业、农用地膜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等行业。

8.png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为聚乳酸,由于企业看好禁塑令下的替代需求,近几年,聚乳酸相关企业大增。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过去十年聚乳酸相关企业年均新增55家。其中,2015年达到80家的高峰值,随后几年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新增40家,同比下降34.4%。

9.png

▲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聚乳酸的生产在我国目前仍属起步阶段,已建并投产的生产线不多,且多数规模较小。其中,聚乳酸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为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每年1.5万吨的产能。

10.png

▲资料来源:CNK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AT属于热塑性可降解塑料,一般以脂肪族酸、丁二醇为原料,经石化途径或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既有较好的延展性和断裂伸长率,也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冲击性能。由于PBAT的成膜性能良好,易于吹膜,广泛用于一次性包装膜及农膜领域。PBAT因其石油基材料成本更低,技术工程更加成熟,投资强度更小。结合PBAT的性质、使用领域、生产成本,未来有望成为最大的可降解塑料品类。

2000年前海外已经开始PBAT工业化生产,而国内落后并不多,中科院理化技术所、中科院化学所、清华大学等等机构在2000年左右也都投入到PBAT工业化的研究之中。随着中科院理化技术所率先突破,2010年左右国内自主技术的PBAT工业化装置也开始涌现。随着使用国内自主技术的装置不断增多,国内PBAT生产技术至少不会受制于人,甚至达到领先水平。截止目前,国内PBAT产能已达到23.5万吨,超越了海外产能总和,而且在建和规划中的项目也几乎都在国内,产能上我国未来也将持续保持优势地位。

11.png

▲资料来源:CNK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游产品

一、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替代品市场潜力大

近几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较为波动,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产量8184.16万吨。2020年受环保政策影响,塑料制品产量下降。2020年1-8月,全国塑料制品产量4612.6万吨,同比下降13.3%。

塑料制品产业快速发展,产品不断丰富,广泛应用于生活方方面面。塑料制品需求量大,国家“限塑禁塑”将推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替代品产业发展,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替代品行业市场前景光明。

12.png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一次性餐盒市场需求量大

近几年,我国餐饮行业蓬勃发展,餐饮市场对一次性餐盒的需求快速上升。据数据显示:若按每15元消耗一个一次性餐盒估算,2017年我国消耗198亿个一次性餐盒,2019年我国一次性餐盒消耗量更是突破400亿个。据预测,2020年我国一次性餐盒消耗量将达450亿个。考虑到外卖订单金额的强劲增长,地摊经济的火爆,一次性餐具需求量巨大,一次性餐盒替代品市场潜力大。

13.png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次性餐盒主要品牌有:纸管家、商吉51cup、纸短情长、喇叭花/LBH、远传、炊乐邦、巴比客、餐宝/CHINBULL、索玛/suoma、享得莱等。

下游应用

一、餐饮外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餐饮服务领域传统商家积极转型,外卖品类不断拓展、品质不断提升,配送服务持续优化,消费者体验越来越好,在线外卖市场发展迅速,成为餐饮业中越来越重要的新业态。

外卖行业蓬勃发展,外卖用户规模持续增加。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1124万,占网民整体的43.5%;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07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67万,占手机网民的43.7%。

14.png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5.png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我国庞大网民基础的上,外卖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外卖交易额4613亿元,2019年外卖规模预计将达6535.7亿元。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需要,餐饮店堂食受到影响,多开展外卖服务。另一方面,外卖渗透率高,疫情致使生活超市、生鲜果蔬、医疗健康等非餐品订单占比的日益提升,预计2020年外卖产业规模将逼近9000亿元。

16.png

▲数据来源:美团研究院、中国饭店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外卖产生了大量废弃餐具,给环境大量巨大压力。《相关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细化标准》(2020年版)要求,包括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在内的多种不可降解塑料袋,将从今年年底开始禁限。当前,国家限塑禁塑,一次性不可降解餐具替代品市场空间大。

二、包装

我国包装行业具有呈现出规模较大、集中度较低、国内销售为主的特点。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916家,较上年增加86家;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0032.53亿元,同比增长1.0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26.76亿元,同比增长4.28%。

17.png

▲数据来源: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塑料包装凭借重量轻、耐用性好、可塑性强、价格较低等优势已成为包装产业中的生力军。根据GrandViewResearch研究显示,2017年全球塑料包装市场规模为1979.8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696.5亿美元;2017年中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为496.4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逼近700亿美元。当前,国家推广使用可降解包装膜(袋),利好塑料包装替代品行业。

18.png

▲数据来源:GrandViewResearch、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内竞争激烈。塑料包装行业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龙头型企业,主要有永新股份、安姆科、紫江企业等。第二梯队为行业内主要竞争者,主要有通产丽星、王子新材、珠海中富等。第三梯队为行业中坚力量,主要为南方包装、普拉斯包装、宏裕包材、海顺新材等大中型企业,此梯队企业数量最多,也更有可能出现新的龙头企业。第四梯队为广大中小企业,产品偏向中低端,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

三、农业(农膜)

地膜在各个种植领域都有比较广泛使用,应用于花卉的储藏、蔬菜、园艺、水果、粮食作物等。中国的地膜使用主要是新疆、山东、河北、甘肃等大省,随着地膜的推广以及普及,近年来各地的地膜使用量都在不断增加。2018年,我国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到246.5万吨,虽然同比下降2.5%,但是绝对使用量连续多年在240万吨以上。

19.png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9年我国农业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回收体系基本建立,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全国地膜覆盖面积基本实现零增长。到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负增长,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传统农用塑料地膜材料主要以聚乙烯(PE)薄膜为主,但PE膜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加之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废旧地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污染持续加剧。主要危害表现在残膜阻碍土壤水分的渗透,降低土壤通透性;残膜与根系直接接触,阻碍根系伸展,影响作物生长,引起作物减产。可降解膜可从源头上治理农膜污染,是今后的主导发展方向,可降解塑料在地膜领域也有望迎来突破性的进展。

可降解塑料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绝佳的替代品。为了更好地了解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情况,中商产业研究院梳理了可降解塑料概念股,供读者参考。

20.png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原标题:2020年中国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产业链及行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