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全文|《武汉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7-11-13 15:03:49
热度:

全文|《武汉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北极星环保网讯:日前,武汉市印发了《武汉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按照“低碳环保”要

北极星环保网讯:日前,武汉市印发了《武汉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按照“低碳环保”要求,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市域内不再新(改、扩)建燃煤电厂,推进高耗煤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分解落实总量控制目标,确保“十三五”时期煤炭消费量大幅下降。坚持节能降耗、高效发展等,全文如下:

《武汉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经研究,现将《武汉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13日

武汉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和《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十三五”期间全市能源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能源消费量稳步增长

2015年全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4858万吨标准煤,较2010年增长34.45%(以下均为同比2010年),“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6.1%,其中:煤炭消费量为3388万吨(折合标煤约2430万吨),增长24.5%;全社会用电量为464亿千瓦时,增长31.22%;原油消费量为800万吨,增长56.01%;成品油(含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等)消费量为204万吨,增长35.1%;天然气消费量为19.10亿立方米,增长138.75%;液化石油气消费量为20万吨,增长5.82%;人工煤气消费量为0.8亿立方米,基本持平;其他能源消费量折合为142万吨标煤,增长3.65%。

(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时期,我市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推动油品质量升级,能源消费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原煤、电力、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其他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53.81%、12.04%、20.59%、6.06%、2.69%、0.90%、0.13%、3.79%,分别调整优化为50.03%、11.75%、23.55%、6.17%、4.77%、0.71%、0.10%、2.92%。

(三)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时期,全市能源基础设施实际完成投资325亿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25%。

1.电力。新建成投产青山2×35万千瓦装机热电联产机组、武昌燃机热电厂二期17.5万千瓦燃机热电联产机组及东湖燃机17.5万千瓦燃机热电联产机组;新建2座500千伏变电站、9座220千伏变电站及34座110千伏变电站,江南、江北片区实现了电网分片运行,供电可靠率提高至99.97%,较“十一五”时期增长了1.3个百分点。

2.天然气。中石油“西二线”建成投产,对我市供气的国家骨干管线已有4条,形成了与全国气源互通互济的调度格局;建成投产江夏安山120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气库项目、武汉城市天然气高压外环线项目、武石化天然气专用管线项目等,进一步完善了主城区和新城区高、中、低压输配气管道,基本构建了“四源、两环、一储备”的接输配气布局,增强了我市天然气输送保障能力。

3.成品油。建成投产武汉至广水成品油输油管道,实现了中石化华中输油管道与华北输油管道的互联互通,推进我市成品油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全市车用柴油、汽油国Ⅳ标准。

(四)民生能源保障功能大幅提升

1.发展集中供热工程。形成以“热电联产为主、燃气空调和地源热泵为辅、其他供暖方式多元互补”的格局,2015年底已覆盖建筑面积3500万平米,受益近100万人。

2.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十二五”时期,农网升级改造总投入约2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总投入的1.8倍,有效解决了农村电网“卡脖子”和“低电压”问题。

3.完善加油(气)站布局。“十二五”时期,新建成投产加油站60座、加气站35座,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投产运营加油站达486座,各类加气站达85座,形成了“布局合理、加注方便、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加油(气)站网络。

4.加大居民燃气推广力度。“十二五”时期,新建商品住房全部实现天然气通气,并通过推进老旧社区天然气管网改造和农村地区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建设,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60万户,新建成投产液化石油气充装站7座。

5.推进了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新建成投产东西湖新沟、青山星火村、汉阳锅顶山等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3500吨/天,新增垃圾发电装机容量66兆瓦,主城区生活垃圾实现了以焚烧综合利用为主的格局,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五)新能源产业取得较快发展

1.技术研发方面。“十二五”时期,我市获批建设压水反应堆技术研发中心、天然气长输管道技术装备研发中心、煤炭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和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等4个国家级能源研究中心,涵盖多个新能源产业的关键领域,并在太阳能、风能、核能和氢能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研发成果。

2.装备制造方面。“十二五”时期,我市太阳能光伏硅片产能已达到75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达到135兆瓦,逆变器产能达到150兆瓦,控制器等组件产能近15万台(套)。

3.新能源应用方面。“十二五”时期,洪山创意天地分布式能源项目及国博中心分布式能源项目等2个国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建成投产;阳光凯迪公司在我市投资建设年产60万吨生物质油生产基地;已有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运行,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1500万千瓦时;我市第一个风电项目黄陂刘家山4.95万千瓦风力发电工程获准开工。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