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绿水青山重现 矿区变身景区
绿水青山重现 矿区变身景区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矿山修复环境修复网讯:中国是矿业大国,开发利用矿山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各地积极修复废弃矿山,大
环境修复网讯:中国是矿业大国,开发利用矿山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各地积极修复废弃矿山,大量荒芜的矿区重现绿水青山,并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去处。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自2016年开始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如今,新坊镇矿山实现了原有废弃矿山作业面全面复绿。 刘继刚 摄(人民图片)
修复“疤痕”
许多矿山不仅在开采后成为山体裸露的废矿,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开挖、压占、坍塌、水土流失、尾矿砂库等。据相关统计,我国矿业废弃地面积大、种类复杂,生态修复率低于发达国家。
在资源大省山西,矿产开采除了引起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和湿地缩小外,还因产生采空区漏斗状辐射区域而影响地表植被。
在长江经济带,矿山开采也留下许多环境疤痕。据前几年的统计,大量历史遗留矿山不仅造成大面积土地损毁,而且矿业活动产生的“点-线-面”开发利用格局造成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迁徙廊道被破坏,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在长江经济带,煤炭、有色金属、磷矿等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中磷矿采选与磷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已导致总磷成为长江超标污染因子。
据报道,横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与翁源县的大宝山矿新山片区,历经30余年无序采矿后,留下地质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恶果。其中,尾矿渣以及选矿废水给下游清远、佛山、广州等地数千万人的饮水安全带来隐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矿山及其周边环境的生态和生存环境,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诉求,更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经过生态修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高山乡村大金坪从昔日的废弃矿山变为花海,引来众多游客。 王罡 摄(人民图片)
美丽蝶变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作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许多大型煤矿区开始通过复垦、复绿重建了矿区生态。
但因历史欠账多、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矿山修复的脚步依然赶不上人们的期望。如何尽快将数以千万亩的损毁土地变废为宝?2019年,一种全新的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体系诞生——自然资源部对外公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提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激励、吸引社会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同年,为破解矿山修复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自然资源部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
《征求意见稿》还特别提出,鼓励各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在矿山修复后土地上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综合开发、养老服务等产业。
按照政策要求的方向,许多废弃矿山经过生态修复实现华丽蜕变,成为一个个著名的旅游景区。
南京汤山矿坑国家公园边坡改造矿坑修复工程,以假山瀑布的形式修复破损山体,成功地将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城市的休闲生活相结合。
位于上海佘山的世茂深坑酒店是一座建在废石坑里的酒店,该酒店原本是深80米的废弃矿山,设计师沿着悬崖峭壁建设酒店客房,建成后成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酒店之一。
重庆铜锣山露天矿山废弃矿坑最大深度达到90多米,矿坑积水最深20余米,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威胁。铜锣山废弃露天矿山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突出生态优先原则,对特色景观进行开发,植入新生景观设计和旅游观光产业,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使矿山废弃地实现了最大化生态、经济价值。
广东大宝山矿经过8年生态修复,曾伤痕累累的矿山如今正在“愈合”。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有着80多年的企业化采煤历史,形成了180平方公里的沉陷影响区。近年来,万盛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目前,植被恢复25000亩,土地整治29400亩。图为重庆万盛经开区黑山镇鱼子岗村绿意盎然,景色美不胜收。 曹永龙 摄(人民图片)
任重道远
进入21世纪,中国矿山治理成效显著。据统计,2001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完成治理恢复土地面积约100.46万公顷,2018年,累计治理矿山7298个。
在修复理念上,各地从过去简单的复绿过渡到生态功能修复上。“以前,矿山修复最早提出的办法是复绿,随着复绿工作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提出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随着矿山开采面积的扩大和性质的转变,仅仅停留在生物多样性修复阶段也不够,我们必须要进入生态功能修复阶段。”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高吉喜认为,矿山生态修复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还要考虑到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匹配的经济、社会系统的修复,这两个系统一定是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
尽管国家大力治理废弃矿山,但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长久事业,任重道远。专家认为,对中国矿山生态修复而言,还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土地开垦体系、法律法规以及成熟的管理制度。
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晋峰建议,今后矿山修复应充分从“山水林天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宏观、系统的角度出发,以污染治理“三公理”——不为害、不扩散、充分公示为基础,制定矿山修复工作总体框架。
原标题:绿水青山重现 矿区变身景区
-
生态环境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环境质量安全 防止疫情次生灾害2024-08-19
-
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如何做?生态环境部这样要求2024-08-19
-
生态环境部:将疫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分流管理2024-08-19
-
防疫时期如何修复受损的声誉并重建信任2024-08-19
-
江苏省政府关于同意徐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2020-10-10
-
用“迷彩服”冒充生态恢复 7年累计受到处罚126次2020-10-10
-
生态修复多元融资机制探索与实践2020-10-10
-
《梧州市贯彻落实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整改完成情况2020-10-10
-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湖南湘潭市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结案2020-10-09
-
江西寻乌:在废弃矿山里走出一条“两山”新路2020-10-07
-
再造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看河北矿山环境治理如何攻坚2020-10-07
-
美丽中国先锋榜背后:生态文明建设重塑中国2020-10-06
-
天津:守护碧水蓝天 建生态宜居城市2020-10-06
-
生态环境部: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2020-10-05
-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认识 规范程序 扎实做好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有关工作的通知20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