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环保行业迎来投资增长期 长江、黄河治理释放亿元级市场空间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0-08-24 09:26:56
热度:

环保行业迎来投资增长期 长江、黄河治理释放亿元级市场空间环保行业 环境修复 危险废物环境修复网讯:2018年以来,环保行业在步履维艰中经历了一轮大洗牌。其中有凯迪生态、盛运环保、神

环保行业 环境修复 危险废物

环境修复网讯:2018年以来,环保行业在步履维艰中经历了一轮大洗牌。其中有凯迪生态、盛运环保、神雾环保等企业先后暂停上市,也有清新环境、碧水源、国祯环保、铁汉生态等获得国资加持。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环保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环保债加持,环保行业释放出巨大投资空间。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经历了产业阵痛期后,环保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投资增长期。

利好政策激活市场投资空间

日前,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分别对工程布局、治理思路、治理措施、保障政策作出了系统部署,涵盖9项重大工程、47项具体任务。其中黄河流域将打造8个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则着力5个重点工程,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陆海统筹、河湖联动的综合协调治理模式。

为确保相关工程实施,《规划》提出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各地统筹多层级、多领域资金,集中开展重大工程建设。

“文件的发布使得长江、黄河大保护地位再次提升,环保需求有望持续释放,水处理企业、环境修复企业将迎来机遇。”安信证券分析师邵琳琳表示,“今年以来,环保产业呈现出加速回暖的态势,2020年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政策支持力度更大。环卫行业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各地垃圾分类持续推进也为产业带来投资机会。”

除此之外,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此前印发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指出,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危险废物收集处理处置、城乡黑臭水体整治、产业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等工程。

“从招标、项目回款、项目融资等多方面扶持民营环保企业,有望为大气、污水、固废、土壤治理企业带来积极影响。”上海证券分析师熊雪珍指出,环保行业融资环境有望改善,行业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行业估值仍有上升空间。

固废、水务市场受追捧

在华西证券环保公用行业首席分析师晏溶看来,今年以来环保行业跑赢大盘,整体位于中游水平,但具体到环保子行业来看,固废、水务板块表现相对较好。

“固废方面,环卫服务行业涌现上市热潮,市场化进程明显,开年即现环卫大单,让市场信心大增,”晏溶认为,各省垃圾焚烧规划纷纷出台,未来三年焚烧项目将迎密集投产期。

“水务方面,环保专项债全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近六成生态环保类专项债投向水务项目,水务板块后期增长有保障。”晏溶称。

一系列利好下,今年以来环保企业到手的重大单子不断。

日前,启迪环境公告称与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签订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中标《开封市新区二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社会资本》,项目金额7.72亿元。联泰环保公告中标了《汕头市潮阳区潮关污水处理厂及管网PPP项目》,项目金额5.11亿元。盈峰环境中标《新安、福永和福海街道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总金额预计78亿元,首年5.2亿元。

绿茵生态也表示,签署了《卫辉市共产主义渠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EPC模式)》合同、《卫辉市卫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EPC模式)》合同,项目金额分别达2.98亿元、1.69亿元。

专项债护航融资环境改善

事实上,环保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而民营环保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窄、融资成本高、融资周期不匹配等问题一直存在。2018年以来,随着金融政策收紧,环保企业融资问题更加突出,多个环保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的状况。

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措施,并将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

据财政部官网公开信息,目前已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22900亿元,截至6月15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936亿元,发行进度96%;发行规模同比增加12313亿元,增长128%。北京等29个地区已完成全部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发行工作。

晏溶表示,今年以来专项债下发规模、投向环保领域比例双增长。生态环保类专项债累计发行3738.31亿元,占比高达17.04%,其中近六成专项债投向水务项目,总计为2185.18亿元,其余四成几乎全部投向生态修复类项目。

“政府投入加大刺激行业需求,融资环境持续改善,叠加2020年是多项规划的考核时间节点,环保行业资金面有望回暖,环保需求将持续释放,行业估值仍有上升空间。”熊雪珍说。